APP下载

地理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

2019-11-24沈兰兰

地理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基本路径新教师专业成长

沈兰兰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着教育的未来。地理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有:建构知识体系,规划成长路径;反思教学实践,笃力教学创新;坚持理论研修,增强教研活力;怀揣地理梦想,逐梦教育人生。

关键词:新教师;专业成长;基本路径

2009年,笔者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入职10年,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从一个初登讲台“战战兢兢”的新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有所体会和感悟,愿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建构知识体系,规划成长路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往往知识结构欠缺,教学技能薄弱,大学的专业知识与高中教材衔接不畅,对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理解不深,教学中往往就知识讲知识,无法向深度、广度扩展,甚至沦为一种纯文本式的教学,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索然无味,因此,夯实专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部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高中生普遍感觉抽象难懂,对于自然地理的教学更多的是对自然地理原理的解读和运用,如果教师自己都理解不到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入职后,为了建构知识体系,笔者积极主动研读教材,理清文本脉络,向老教师请教。同时大量练习高考真题,深入解读课标和考点,感悟学科思想,建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板,教学中深入研究学情,带着课标走向学生,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会用教材教。

教育要想良性发展就必须遵守教育规律,教师的成长也遵循着相应的成长规律。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一般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1]。

经过两轮六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摆脱了“青涩”,顺利地进入到“熟手”阶段,开始新的成长。这个时期,笔者开始规划个人成长路径,依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并分學期制定了完整的行事历。有了规划,清晰的专业发展路线,就有了发展目标和动力。近年来,笔者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主动参加区、市、省级优质课比赛、微课比赛、“一师一优”课比赛等,并开始尝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原创命题等。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获得省、市优质课一等奖、全国优质课二等奖,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2018年成为包河区地理学科带头人。

二、反思教学实践,笃力教学创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2]”。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是新教师成长的必修课。学会反思,善于“走回头路”,才能让自己懂得更多,进步更快。

从教几年后,笔者向老教师学习,开始采取课堂观察、教育教学日志、同行交流、师生交流等方式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一直保存着自己参加比赛和上公开课的视频,一有时间就反复观看,查找不足,特别是教学重、难点是否有效突破,课堂语言是否精炼,活动安排是否合理,学生课堂表现及反馈等,在日复一日的反思中,不断发现自身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式,实现自我挑战和自我提升。“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学校组建的“青蓝工程”中,笔者作为“青方”教师参与其中,虚心向老教师和同伴学习,积极参与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试题命制、学情分析等的研讨。“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以生为本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眼里只有书本,到积极与学生对话、关注学生表现,这种认识极大地促进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对笔者的成长具有里程碑意义,教学相长,与学生相处融洽,赢得学生喜爱,被学校评为“学生最满意的教师”之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是一种实践,贵在创新性实践。2014年安徽省中学地理优质课比赛,首届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当时微课和翻转课堂刚刚舶来中国。为了这场赛课,在网上搜索了各种与翻转课堂有关的案例,学习北京大学汪琼教授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尝试着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微课视频。经过三个月的“恶补”,最终以冰河世纪猛犸象变迁的故事为背景制作“海陆变迁”视频,趣味横生,穿插在微课中,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立刻变得生动、有趣,以此为基础,获得了安徽省地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这次成长经历中得到莫大鼓励,赛后反思总结,撰写了论文“中学地理教学的五个深度”,获得市一等奖。自此之后,笔者爱上微课和翻转课堂,尝试信息化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深度融合,两节微课获得安徽省微课大赛一等奖,两节课例获得“一师一优”课“部优”作品,在合肥市举办的第三届智慧课堂比赛中,微课“自然界的水循环”获得一等奖。

三、坚持理论研修,增强教研活力

“教而不研则浅”,教师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本着研究的态度,不断更新和补充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努力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包河区是安徽省教育第一强区,区教研室每学期都会邀请教育专家、名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野外实践、课堂观摩、自主研修、交流研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零距离接触众多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以及展示的鲜活案例提供了许多启迪和引导,受益终身。通过多次参加培训,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拓宽知识视野,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新教师,除了熟读地理课程标准外,还广泛阅读教育著作,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漫话》《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同时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国国家地理》等,这些文献开阔了眼界,指导了教学,成为良师益友和成长的阶石。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2017年,笔者参加全国硕士统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地理教学硕士,有机会聆听大师的声音,为自己“螺旋式上升”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四、怀揣地理梦想,逐梦教育人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名地理教师,要有地理人的标签,必须怀揣地理梦想,逐梦教育人生。入职时,笔者和大多数地理新教师一样,职业热情饱满,充满好奇,乐于学习,但限于教学理念和学科素养,经常为找不到合适的发展路径而苦恼。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笔者越来越意识到,地理教育需要地理情怀,地理教学需要独特视角,不仅要知地明理,还要“接地气”,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关注时代变迁、关注百姓生活。多年来一直坚持写地理随笔,记录所思所想,积累知识和素材,尝试用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世界,并把这种视角通过教学引领学生。如在学习“南美洲”时,给学生举例拿出从超市购买的智利车厘子提问:为什么智利车厘子价格昂贵?为什么在春节时深受中国百姓喜爱?然后引导学生从季节、气候、地形、交通、冷藏技术等方面探究原因。因为课堂呈现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特别感兴趣,觉得地理对生活有用,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教学自然出彩。每一节课,笔者都会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和问题,不仅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还提高地理学习的情趣,有利于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也在这样的地理课堂上享受地理之美、体味教育的意义。

新教师之所以“新”,在于年轻,虽稚嫩但充满活力,只要怀揣地理梦想,明确专业发展方向,规划专业成长路径,坚持理论研修和实践反思,就一定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拓创新,实现专业发展,逐梦教育人生,成为一个幸福的地理人。

参考文献:

[1] 连榕. 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心理历程[J]. 教育研究, 2008(02):15-20.

[2] 叶滢. 教学反思是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 地理教育, 2015(09):1.

猜你喜欢

基本路径新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审计视角下推动国家完善审计治理路径分析
学校文化建构的基本路径与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如何紧紧抓住意识形态话语权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