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平级的初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
2019-11-24姚炳华
姚炳华
摘 要:地理实践力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让地理实践力培养落地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文章界定了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划分了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水平级,设计了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提出了评价工作中应规避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
目前,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地理教师已经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然而,在培养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看不清也说不明。因此,开展初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的研究,厘清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内涵,找到合理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正确开展评价工作,对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工作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的内涵
地理实践力是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意志品质主要有 “独立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坚韧性)”。行动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行动能力主要有“行动的知识、行动的动机与兴趣、行动的意愿、行动的评价与反思 [1]”。
初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主要是指评价学生在考察、调查、模型制作、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获取信息、使用工具、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意志的独立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坚韧性)品质以及付诸行动的知识、动机、兴趣、意愿、评价和反思等方面的能力。
二、初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的方法
1.评价的角度和水平层级
初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的角度和水平层级引起了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热烈讨论,虽然意见并未完全一致,但以下四个观点的认可度较高。第一,意志品质能影响行动能力,行动能力也能影响意志品质,两者互相依存、互为一体,地理实践力的评价不能将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割裂开来,应该将两者统整融合在一起加以评价。第二,初中阶段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制作及应用、地理模型制作、地理实验、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地理实践力主要从“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制作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角度体现,所以初中阶段地理实践力的评价横向上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加以观察[2]。第三,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3]”。因此,从纵向上看,初中阶段地理实践力的水平层级划分必须考虑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第四,地理实践力的水平级划分一般从情境复杂程度、认知对象和认知难易等维度展开,由低到高逐渐递进[4]。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初中阶段地理实践力评价的角度和水平层级可以作如下划分(表1)。
2.评价工具的选择和设计
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抽象的、动态的,需要从被评价者的活动外显行为中观察获取。因此,对地理实践力的评价不能简单地根据教师的经验来判断和操作,需要一种能够将活动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外显化、层次化的评价工具。鉴于目前地理实践活动中评价信息收集主要依靠观察法,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基于“ 初中阶段地理实践力评价的角度和水平层级”(表1),设计一款等级评定量表作为评价工具[5](表2)。
3.评价实施与反馈
评价实施即评价者从“获取和应用信息、制作和使用工具、解决问题”三方面观察并收集被评价者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的外显化信息,并借助“初中生地理实践力观察量表”对其外显化信息进行对“标”评价的过程。评价时,要注意首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再同伴互评,最后進行师评,综合自评、互评、师评三方面算出总评成绩,最后还要根据总评成绩并综合考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给出恰当的总体评语,以弥补等级评价量表只能评定水平等级而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过程中动态性表现方面的不足,力求让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地接近客观事实,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反馈是指将评价信息及其意义传递给被评价者,使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功过,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行为,以实现自我调节。反馈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比自评,看同伴对自己的互评以及老师对自己的师评,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其次,要将总评成绩与总体评语结合起来看,在了解自己实践力水平等级的同时更要了解自己的综合表现,及时矫正自己的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
三、初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勿将认知能力当成行动能力
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行动能力是人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突破自己、实现理想的能力。开展评价时,不能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当成行动能力。例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对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认知,这只能说明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不能说明学生的行动能力得到了发展,只有将获取的知识自觉主动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解决问题,才能说明行动能力得到了提升。
2.不用思维品质代替意志品质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思维的品质指向“思”,意志的品质指向“行”。开展评价时,不能用学生的思维品质代替其意志品质。例如,学生在活动中经常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这只能说明学生的思维具有独立性品质,只有学生将自己独特的想法付诸实践,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地解决了某个问题,这才能说明他的意志具有独立性品质。
3.不以一己之见遮盖群体之见
毋庸置疑,目前各种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十分重要,教师作为评价者很多时候占据绝对主体地位。但是,地理实践力的评价更多时候需要面向活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也许就在一瞬间内表现出来,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做到全方位、丝毫不漏的观察,所以仅仅依靠教师评价是不够的。地理实践力评价的主体需要多元化,不仅要教师评,更要让学生自己评,让学生的活动伙伴评,加强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有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力水平[6]。
诚然,对初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探索,力争将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民,黄劲松,蔚东英.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与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9):19-22.
[2] 翟绪芹,卢晓旭,陈贵根,等.地理实践力的维度解构和模型检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2):16-19.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李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地理教育,2019(02):4-6.
[5] 袁静,章莉,唐光祥.基于PTA量表法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0):45-47.
[6] 伏成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地理教育,2019(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