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角”一课的磨课历程

2019-11-23曾萍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磨课教师成长

曾萍萍

[摘 要]磨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过程,是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求索与历练。“认识角”一课的磨课过程,就是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进步的过程。

[关键词]磨课;认识角;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16-02

【磨课过程】

工作还没满两年的许老师接到了市级校本研修的上课任务,她决定上“认识角”一课。于是她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查找相关资料。经过二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许老师进行了第一次教学。

一、导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师(课件出示: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任意拿走1根):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二、新授

师(出示例題主题图,拿出实物三角尺):哪个部分是角?

(教师示范比画,学生跟着比画)

(教师让学生指出钟面上和纸工袋上的角)

师:周围的物体中有哪些含有角?

(课件呈现:从实物上抽象出3个角;教师在三角尺上抽象出角,画在黑板上,同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让学生说说角有什么特征)

师(出示练习,图略):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师:利用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橡皮筋、圆形纸片、纸条等),小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师(介绍活动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出示钟面):在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出示一大一小两把同一类型的三角尺):老师的这把三角尺大,是不是说明它的角就大?

师:请拿出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

(课没结束,下课铃就响了)

第一次试教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学环节不清晰,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更没有体现我校的课题研究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试教结束后,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科学评课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后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设计的方案: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大小与开口的大小有关。

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两大环节:第1环节,认识角,通过找角、指角、摸角、画角等活动建立角的表象,初步认识角;第2环节,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做角以及做活动角,感知角是有大小的,通过观察、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许老师又进行了第2次教学。

一、导入(同第一次)

二、认识角

师(出示三角尺实物):这里隐藏着角,你能找到吗?

(教师示范指角,学生跟着指)

师:大家在摸这个角时,对角的这个点有什么感觉?

生1:尖尖的。

生2:有点戳人。

师:角的两边呢?

生3:滑滑的。

生4:平平的。

生5:直直的。

师(出示课本主题图):请指出PPT上三角尺的角,以及钟面、纸工袋上的角。

(教师利用课件抽象出数学意义上的角,并板书课题)

师(课件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角):请小组讨论“这3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教师画角并板书各部分名称)

(教师要求学生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小结角的特征)

师(出示练习,图略):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三、做角

活动一:小组合作完成。

活动材料: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吸管等。

活动要求:

(1)组长把材料分配给小组成员;

(2)每个组员根据材料特点做角;

(3)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4)小组展示汇报。

活动二:教师拿出事先做好的活动角,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个活动角。在学生完成后,请学生拉出一个和教师手中的角差不多大小的角。

师:你觉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出示钟面):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用你做的活动角与老师做的角比一比大小,怎么比?

师:用两把大小不同的三角尺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从课堂教学来看,第二次试教课的前半部分上得较为顺利,后半部分感知角的大小的过程比较乱,时间花去不少,但效果没出来。于是教研组又重新整理,帮助许老师细化这一环节的步骤,从小组活动要求的提出到材料的选择,以及学生怎样上台汇报等,又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我校研究的课题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新知,使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怎样才能体现体验式教学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种感官的合作协调下初步认识角。学生在摸角时会说“尖尖的”“刺刺的”“滑滑的”“直直的”……正是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才有所感悟,这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过程性和亲历性。同时,体验活动的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整理出来后,许老师进行了第三次教学。教研组又进行了研讨,对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提出了要求: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与赞赏。

【磨课感想】

经历这次磨课,许老师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最明显的进步是钻研教材方面,她能够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结合学情,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落实教学重难点,同时她能够积极内化教学改进意见,在课堂上收放自如。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许老师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展操作活动,并设置合理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当然,许老师的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欠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而且当学生回答问题但还没有说完时,她就急于接话,急于评价。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完整、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

综上,要磨出好课,就必须钻研教材,只有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准确地设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写出合理的教学预案,并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一次次试教、一次次研讨、一次次反思。虽说磨课中有种种煎熬、磕碰和争执,但这也是磨课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教师才学会反思,才能提升,才能成长,教学智慧才能被激发。

磨课既是对教师个体的打磨,也是对教师团队的锤炼,能够促进集体智慧的交融和团队素养的并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和智慧的分享,使得教师之间能相互启发、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得到 “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办法和考虑因素。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在磨课的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既是学习者又是分享者。如果说教师个体的经验和教学智慧是一种资源,那么团队磨课的目的就是把教师个体的经验与智慧转化成一种可供团体共享的资源,进而实现教育的合力效应,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磨课教师成长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在磨课中磨砺成长——“华夏之祖”的磨课故事
点滴磨砺,点滴进步
在磨课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