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画“示意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019-11-23陈乐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画图示意图题意

陈乐乐

[摘 要]“示意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起到“桥梁”作用,能实现从纯文字解决问题到算式解决问题的过渡,通过“纯文字解决问题→示意图解决问题→算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解决问题中各个数的意义以及数量关系,直至整体把握题意,构建数学模型。掌握了应用“示意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示意图;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獻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23-02

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解决问题的困难所在,我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行全面把脉。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际了解分析,我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困难主要体现在:1.对题意理解不深刻,题目阅读不全面;2.不会分析数量关系,对于题目中各个数的意义无法有效把握,不能进行数与数之间的整合和梳理;3.混淆加减乘除的关系,看到题目中的几个字和数,就想当然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从而导致错误;4.解题方法策略单一,很难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5.能轻松完成图示问题或者图文结合问题,而对于纯文字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吃力。

由此可看出,图文解决问题一般难度低于纯文字解决问题,为此,何不将纯文字解决问题转换为简单示意图,最后列式解决,即“纯文字解决问题→示意图解决问题→算式解决问题”。

一、画示意图在解决问题中的意义

学生在画示意图的过程中,会舍弃与数学问题无关的东西,抽取有用的数量关系,再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图示,体现了“数学思考”;整个解题过程循序渐进,将解决问题由“文字表征”向“图形表征”再向“数学表征”转化,对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意义深远。

(一)画示意图便于提取有用信息,理解数量意义

【例1】18位小朋友参加乒乓球训练,每3人发2个乒乓球,一共需要发多少个乒乓球?

【分析】学生对“每3人发2个乒乓球”理解困难,不清楚题目中“3”和“2”的意思及关系,导致出现“3×2=6(个)”这样的错误。

【图解】

通过简单的示意图,重点抓住“每3人发2个乒乓球”,非常清楚地表达了18、3、2的意思,有效沟通了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些基础,列式也就水到渠成。

(二)画示意图便于把握整体过程,厘清数量关系

【例2】在跳远比赛中,小华跳出了3.26米,小东比小华多跳0.4米,小强比小东少跳0.25米,小强跳了多少米?

【分析】这类题涉及“比较”,人物多,关系也复杂,学生在练习中很容易搞不清状况。

只要将人物用相应的数代替,复杂的信息就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事实证明,学生不仅分清了数量,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解题的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 。虽然只是小小地添个数,却体现了数学中重要的转换思想。

(三)画示意图便于构建数学模型,显现抽象过程

【例3】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他们滑雪行了多少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本题涉及的数比较多,问题也多,但有一个关键,就是这类题目带有故事叙述的味道,可以将问题过程用动态的示意图表示。图与文是相互的,看文字想到图,看图也可以想到文字,把问题转化为图示帮助构建模型来解决问题,构建模型的过程就是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

二、促进学生画示意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画示意图的内需,让学生体会画图的优势

策略不是可以教会的,而是体会之后的一种意识。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恰恰缺乏画示意图的意识,所以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画示意图的内需。笔者尝试通过分组实验促进学生这种需求的生发。

情境问题:联华超市去年平均每月营业额9000元,今年预计能提前2个月达到去年的营业额,今年预计平均每月的营业额是多少?

对于此题,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12人):画图解决,全对的有10人,准确率83.33%,图示非常精彩。

 对照组(13人):不画图,全对的有4人,准确率30.76%,多为对题意理解不到位导致的错误。错误展示如下:

让解题错误的学生利用画图进行二次解答,其解题的准确率大大提高。通过对比,二次解答,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画图的优势所在。

(二)从低段抓画图,循序渐进,增强画图意识

低段数学学习涉及的解决问题,基本以动态故事类或者静态故事类为主,由于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将此类问题转化为画图并不难。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师找一些可以画示意图的载体帮助学生规范画示意图,这样到了高段,就可实现学生一看到问题就会在脑中形成示意图,并据图进行解题,真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应多让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

1.模仿画示意图

在画图初期,学生会无从下手,教师可示范画图,学生则点评并模拟画图,也可以优生带动学困生,普及画图方法。平时多展示学生优秀的画图作品,将画图作品在班级里进行传阅。

在学生根据文字题画示意图并解答时,不要让他们解答完就了事,要让他们反过来再根据示意图说一说题意。遇见带图的问题,不要就题论题,要多让学生说一说图示传达的意思,哪些地方传递了关键信息,找到纯文字解决问题中的关键词与示意图中关键点的对应关系。

2.尝试自主画示意图

(1)画示意图前应进行文本解读,标注重要信息。学生在阅读问题文本时,可以对题目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标注,例如画一画、圈一圈、写一写,这样会更有针对性地理解题意,表达数学思维。如:

本题的关键点是“照这样的速度”,据此画示意图,并重点理解,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在理解例题“果园里有苹果树625棵,比桃树多35棵。桃树有多少棵?”文本的过程中,如果这样标注:

解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也就不会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低级错误,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数学模型的正确运用——求大数用加法,求差和小数用减法,渗透了数学建模思想。

(2)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掌握一定的画图技巧。要让学生利用各种简单的符号画示意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过很多熟悉的数学图形及数学符号,常见的有:

可以赋予这些图形及符号各种意义,如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表示实物或总数,问号表示未知量,箭头表示去向,阴影表示已知的,线段表示部分,虚线或者斜线表示去掉,等等。有了这些素材,学生画示意图就有章可循了。

3.巩固画示意图

(1)强化画图意识。课前、课中、课后实时实地地进行画图。当学生解题有困难时,不要直接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形成思路、寻找解法,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画图的妙处,将“画示意图”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2)示意图与其他方式并存。肢体语言、实物演示等与示意图有异曲同工之效,用肢体语言可表示解决问题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及数量的意义。在遇到难以理解的解决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边说题意,边做相应的肢体动作,深刻理解题意,为画图奠定基础,这是画图的一种雏形。如问题“小平和小红同时从A地到B地,小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20米,30分钟后小平到B地立即沿原路返回,在离B地350米处遇到小红,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讓学生就题意现场模拟表演,并在探讨中不断改进,然后再用示意图将所模拟的情景画下来,这样数量关系就一清二楚了。

(三)将数学思想方法与“示意图”相融合

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转化思想等是小学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在画示意图过程中,应及时渗透数学思想,直逼数学本质,让示意图与数学思想相辅相成。 如问题“4件上衣,3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就会用不同的几何图案代表衣服和裤子,画出示意图。这个过程,关注的是几何图案和具体实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体现了数学中的对应思想。

有些问题按原题的条件、数量关系解答起来比较复杂,但换种方式思考,恰当地运用直观图形转化题中的数量关系,便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解决起来也特别轻松。如重叠问题,采用韦恩图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共有”部分,从而顺利攻破难点,同时还能很好地渗透转换思想。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画图示意图题意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怎样画图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画图比多少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画图理解“同样多”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画图理解“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