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方法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19-11-23陈伴荣
陈伴荣
[摘 要]所谓数形结合,其实就是借助图形、符号和文字等形式,协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理解数学知识本质特征的目的。数形结合是小学阶段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数形结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可见将数形结合思想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是促使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关键词]数形结合;抽象;直观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96-01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问题,理解和解决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教师应当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和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思考,积极地解决数学问题,以此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一、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计算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打好计算基础的关键时期。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算理是抽象的、难理解的,并且目前很多教师都是偏重于讲解计算方法,忽视了算理,致使学生只会计算,不明算理,这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数形结合来设计教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直观形象地演示算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对计算“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18+16,让学生把小棒摆成竖式的样子,就是一捆(10根)和8根,对应下面摆一捆(10根)和6根,从个位算起,个位上的8根加6根小棒就可以从中取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放到十位上去,这时十位上有三捆,就是3个10,个位还有4根。这样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用数形结合掌握概念,揭示概念本质
概念教学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四基”教学的核心内容。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大多数学生常常对一些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不但达不到学习目的,反而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讨厌数学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利用图形的特质,让“形”成为概念理解的“催化剂”,用“形”去阐述概念的本质,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轻松掌握概念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你在哪里见过三角形? 你会画三角形吗? 请在纸上画一个大小适中的三角形。”教师可以选择三幅典型的图来展示,如图(1)的边不是直线,图(2)不是封闭图形,图(3)的边没有首尾相连。因此它们都不是三角形。
通过对比、讨论,学生明确了由三条线段围成(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这样利用数形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三、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学生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很难只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时教师就需要运用数形结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简单形象的图形语言。实际上,一个简单的图像也能表达出复杂的数学内容,图像语言是非常有利于数学思维表达的。我发现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往往只要稍加指点或者画个草图,学生就思路大开,顺利解决问题。
例如,有一道题:小明、小红、小华合买了一套价格为160元的《格林童话》,小明出的钱是小红的3倍,小华出的钱是小明2倍,他们各出了多少钱?遇到这类问题,很多学生很难把数量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如下图),再解题。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160元相当于小红所出钱的10倍,各数量关系很清晰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我国数学家张广厚曾经说过:“抽象思维如果脱离直观,一般是很有限度的。同样,在抽象中如果看不出直观,说明还没有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可见抽象思维与直观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效。教师要善于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时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黄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