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019-11-22崔登嬴
崔登嬴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摘 要:文章介绍了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模式的内涵,分析了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演变趋势,研究了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方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0-0100-03
泛在知识环境被认为是“后数字图书馆”时代发展的目标,它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通信和存储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彻底地发挥作用的知识环境[1]。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在资源获取、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只有进行服务模式创新,才能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1 智慧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模式的内涵
1.1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是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以及读者需求的多元化而发展起来的新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弊端,开辟了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2]。智慧图书馆将技术、设备、空间等硬件与馆员素养、管理方法、服务定位等软实力相结合,实现了图书馆在信息获取与发布、服务平台管理、信息整合与存储等方面的突破,成为当前图书馆创新转型的必然选择。
1.2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伴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技术的日益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服务方式,多元发展结构、虚拟空间的建设以及信息交互的实时性需求促进了新型信息服务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可以借助多元知识流通途径弥补传统图书馆在资源信息服务、馆员信息设置及智能引擎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处理水平。
2 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演变趋势
2.1 信息获取更加便捷
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奉行区域独立的原则,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容易造成信息的闭塞与重复,而且加大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难度。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可以使读者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获取用户信息,通过管理平台获取馆员与馆藏资源信息;另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利用各类新媒体工具开展信息共享活动,促进图书馆与外界间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2.2 服务更加个性化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读者往往无所适从。为了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智慧图书馆会对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再通过各类信息推荐机制与筛选程序,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推广服务[3]。如:针对部分学生读者,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年龄与借阅列表等了解其信息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资源。部分智慧图书馆还开设了信息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相关资源。
2.3 类型多样化
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与普及,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设立网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打破限时限区域的服务弊端,使读者通过网上信息处理系统就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借助智能技术开发专项信息服务软件,将信息服务软件与其他智能终端进行合作与捆绑,实现信息服务的多样化。如:部分图书馆推出微信公众号、微博运营号、移动APP等全新服务平台,促进了信息服务工作的高效运行[4]。
3 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主要构成
3.1 用户信息交互模式
智慧图书馆的首要服务对象是读者,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与信息发展趋势,是保障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关键。用户信息交互模式承载了智慧图书馆用户的全部信息需求,是智慧图书馆主要的信息服务模式。首先,图书馆通过搜集用户的基本信息确定其信息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筛选问题信息,将亟须解决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其次,图书馆要拟定服务流程,明确服务的具体事项及原则,确定具体的服务人员设置及其责任,并进行服务任务的分配与规划。再次,图书馆要开展实际的信息服务,解决读者的信息问题,并进行反馈与评估[5](见图1)。
3.2 资源中心检索模式
资源中心检索模式是指以信息资源处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流动模式(见图2),其中服务人员、技术部门和信息用户共同享有智慧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各自掌管着不同的信息板块。服务人员通過信息资源处理中心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加工,将图书馆各类资源按照性质、时间、类别等要素进行整合管理。技术部门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与辨别进行信息的分配与推广。用户通过图书馆的日常运营系统进行信息资源的使用与提取,并对后期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反馈。这种资源中心检索模式保证了智慧图书馆各方工作的协调高效,充分展示了智慧图书馆的优势。
3.3 馆员信息操作模式
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的实际管理者和信息维护者,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馆员信息操作模式奉行服务用户的宗旨,主要解决用户在信息搜集、获取等智能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馆员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信息加工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想法与创意,创新出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产品,如针对用户的一对一体验服务[6]。在这种服务模式中,馆员的信息操作方式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与兴趣进行设定与调整,体现了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优势,有助于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4 智能技术传递模式
泛在知识环境下,各种信息交互平台与智能运算处理系统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更加优越的服务环境。智能技术传递模式(见图3)分为用户层、管理层、信息层及服务层四部分,智能技术使各部分互相交织、彼此流动,共同推动信息服务的高效运转。其中,用户层主要进行信息的录入与分类;管理层主要进行信息的个性定制与分类推广;信息层则通过加工技术对客观运行环境与信息流动环境进行环境分析,加速信息的流动与转换;服务层通过集成技术对服务进行整体把握,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造成的不良影响[7]。这种信息服务模式保障了用户需求与技术的充分融合,加速了信息的动态流动。
4 泛在知识环境下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
4.1 选择最佳服务模式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不仅受到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的冲击,还面临着读者观念与需求转变的问题,这种转变使原来备受尊崇的智慧图书馆失去了竞争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智慧图书馆需要切实分析自身的优势,找到新的立足点,围绕中心问题制定信息服务模式,达到重获新生的目的[8]。
4.2 精简主体服务流程
在日常的管理与运营中,部分用户受到繁杂的服务规则与服务流程的影响,常常无法享受到某些信息服务,如:部分图书馆在提供一对一体验服务之前,需要用户办理图书馆借书证或出示一些相关的证件和资料,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也有部分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违规引导。这些行为与操作方式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服务体验。针对这些现象,智慧图书馆只有精简服务流程,简化用户享受信息服务的步骤,扩大主体用户的服务范围,缩减后期评价服务,才能发挥用户在信息服务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4.3 建立信息服务网络
信息服务网络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图书馆不仅要开发微信公众号、微博运营号、官方APP等信息服务软件,还要开发馆藏资源信息自助系统,建立网络运营账号实时更新机制,增加信息网络的互动性。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商务机构开展合作,强化信息资源的互通与流动,扩大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覆盖面。
5 结语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应积极应对当前信息环境带来的冲击,营造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展现高效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开创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新形势,真正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海瑞.泛在知識环境下古籍资源开发主体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8(29):11-13.
[2] 张坤,王文韬,李晶.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和热点[J].图书馆论坛,2018(2):111-118.
[3] 甯佐斌.面向个性化用户需求的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J].山西档案,2017(1):107-109.
[4] 张蓉晖,付先华,夏琦.面向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新媒体环境下知识交互服务模式:基于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实证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8(4):66-73.
[5] 黄传慧.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8(23):142-148.
[6] 洪亮,周莉娜,陈珑绮.大数据驱动的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2):8-15,23.
[7] 孙笑,董泽稼,颜涛.我国数字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6(12):111-113,125.
[8] 杨文建.大数据和“互联网+”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72-77.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