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息心率、白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容联合检测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研究

2019-11-21王雪莹郭佳桐李楠冷松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31期
关键词:项数三者组分

王雪莹,郭佳桐,李楠,冷松

本研究价值:

近期研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尿酸(UA)与MS 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相关,静息心率(RHR)与代谢综合征(MS)的某些代谢组分有强相关,但尚缺乏针对上述指标进一步筛选及联合检测对MS 预测价值的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4 612 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经多元Logistic 回归发现RHR、WBC、HCT、UA 水平是MS 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2 0、1.234 5、1.028 4、1.006 7,P<0.001),而NLR 不是(P>0.05)。选取OR 值较高的RHR、WBC、HCT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三者的参考诊断临界值分别为71.5 次/min、6.1×109/L、42.5 g/L,联合检测时预测MS 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716,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本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且样本量较大,RHR、WBC、HCT 均来自体检基本项目、易获得,因此结论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如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TG)血症、高血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构成的复杂疾病。当这些因素一起发生时会产生协同效应,增加患心血管疾病(CVD)、2 型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肾脏疾病、卒中和全因死亡、特定癌症的风险[1]。通过对MS 早期预测,可以实现多种慢性病的早期有效预防。近期研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尿酸(UA)与MS 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2-5]。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一项近期被发现的炎性指标,与CVD 和T2DM 相关[6]。虽然国内外关于静息心率(RHR)与MS 相关性的研究较少,但有研究结果表明RHR 与MS的某些代谢组分有强相关[7]。但目前尚缺乏针对上述指标进一步筛选及联合检测对MS 预测价值的研究。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对MS 危险性较大的指标,探讨其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MS 的临床价值,从而为MS 相关慢性病的公共卫生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有CVD 史(如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史)、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本研究所需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体检者24 612 例,其中男14 520 例(59.00%)、女10 092 例(41.00%)。本研究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19030),并已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数据来源于2017 年体检资料。具体测量方法包括:(1)体检当日,由专业医生及护士测量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血压及腰围,计算BMI。(2)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HCT、UA、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TG 采用酶法,HDL-C 采用直接法。(3)受检者在安静环境下,平卧5 min 后使用12 导联心电图机,测量RR 间期,计算RHR。

1.2.2 MS 诊断标准 依据2013 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MS 的诊断标准。(1)中心性肥胖:腰围,男≥90 cm,女≥85 cm;(2)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 或糖负荷后2 h 血糖≥7.8 mmol/L 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血压: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空腹TG ≥1.70 mmol/L;(5)空腹HDL-C<l.04 mmol/L。具备以上3 项或更多项即可诊断为MS[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趋势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校正研究数据中的混杂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MS 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是否患MS 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纳入者的MS 检出率为27.71%(5 343/24 612)。MS 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及RHR、WBC、HCT、NLR、UA 水平均高于未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校正性别、年龄后,MS 患者RHR、WBC、HCT、NLR、UA 水平仍高于未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1 是否患MS 者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MS group and non-MS group

表2 校正性别、年龄后是否患MS 者的RHR、WBC、HCT、NLR、UA 水平比较(±s)Table 2 RHR,WBC,HCT,NLR and UA levels in MS and non-MS groups after adjusting for sex and age

表2 校正性别、年龄后是否患MS 者的RHR、WBC、HCT、NLR、UA 水平比较(±s)Table 2 RHR,WBC,HCT,NLR and UA levels in MS and non-MS groups after adjusting for sex and age

患MS 例数 RHR(次/min)是否WBC(×109/L)HCT(g/L) NLR UA(μmol/L)否 5 343 68.7±9.8 6.0±1.5 43.3±3.6 1.81±0.76 340±87是 5 343 72.3±10.8 6.8±1.7 44.6±3.3 1.92±0.81 399±91 t 值 19.106 31.073 36.641 6.247 44.172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合并不同MS 代谢组分项数者的RHR、WBC、HCT、NLR、UA 水平比较 方差分析的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合并MS 代谢组分项数的增加,RHR、HCT、WBC、NLR 及UA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合并不同MS 代谢组分项数者的RHR、WBC、HCT、NLR、UA水平比较(±s)Table 3 RHR,WBC,HCT,NLR and UA levels in MS participants by number of MS components

表3 合并不同MS 代谢组分项数者的RHR、WBC、HCT、NLR、UA水平比较(±s)Table 3 RHR,WBC,HCT,NLR and UA levels in MS participants by number of MS components

合并MS 代谢组分项数(项)例数 RHR(次/min)WBC(×109/L)(g/L) NLR UA(μmol/L)HCT 0 8 985 69.4±9.7 5.7±1.4 41.1±3.8 1.83±0.77 304±78 1 6 375 69.7±10.0 6.0±1.5 42.8±3.7 1.86±0.78 347±85 2 3 909 70.1±10.1 6.5±1.6 44.3±2.9 1.87±0.85 397±85≥3 5 343 72.5±10.2 6.7±1.7 44.6±3.6 1.92±0.82 399±93 F 值 295.497 1 171.559 2 736.256 35.915 4 073.989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RHR、WBC、HCT、NLR、UA 水平对MS 影响的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MS 为因变量(赋值:否=0、是=1),以RHR、WBC、HCT、NLR、UA 水平为自变量(赋值:以校正后的实际值纳入),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HR、WBC、HCT、UA水平是MS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RHR、WBC、HCT、NLR、UA 水平对MS 影响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RHR,WBC,HCT,NLR and UA levels on MS

2.4 RHR、WBC、HCT 及三者联合检测对MS 的预测价值 选取OR 值较大的RHR、WBC、HCT 进行预测价值分析。RHR、WBC、HCT 单独预测MS 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2、0.654、0.682,三者联合预测时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716(见图1)。RHR、WBC、HCT 单独预测的临界值分别为71.5 次/min、6.1×109/L、42.5 g/L。三者联合预测MS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9%、61.6%,约登指数为0.315(见表5)。

3 讨论

3.1 开展MS 早期预测具有必要性 MS 患者存在着多种危险因子,未来发生CVD 和T2DM 的风险较高,且MS 也是死亡率的预测因子[1]。近期研究结果显示,MS 的患病率为33.9%[9],表明我国约有4.54 亿成年人存在MS。本研究中,患MS 者的男性占比明显高于未患者,这可能与男性偏高脂饮食和饮酒等因素有关。MS 的迅速蔓延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健康,因此MS 的早期预测极为必要。

3.2 MS 预测指标的选取 (1)MS 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10],而WBC 和NLR 作为炎性指标,在对是否患MS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时发现,患MS 者的WBC 和NLR 水平明显高于未患者,且随着合并MS代谢组分项数的增加,WBC 和NLR 水平逐渐升高,提示WBC 和NLR 可用为预测MS 或MS 严重程度的指标,这与PEI 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2)HCT 对MS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认为HCT 水平升高会增加血液黏度,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12];日本和伊朗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HCT 水平升高与MS 明显相关,HCT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MS[13-14]。本研究结果也再一次证实高HCT 水平是MS 的危险因素,与MS 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3)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RHR 加快,RHR 加快会导致新陈代谢增快,提示RHR 增快可能与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既往研究结果表明,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RHR>80 次/min 者罹患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是<60 次/min 者的1.2 倍[15],这与目前普遍认可的MS 病理机制胰岛素抵抗[16-17]相同。本研究中,患MS 者的RHR 水平明显高于未患者,这也进一步说明了RHR 加快可能会导致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从而导致MS 发生。(4)UA 水平的异常升高可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等,这与MS 的可能发病机制相似,因此UA 水平异常和MS 发生之间可能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多项研究结果表明,UA 水平升高与MS 发生相关[18-19],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表5 RHR、WBC、HCT 及三者联合检测对MS 的预测价值Table 5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HR,WBC,HCT,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for MS

图1 RHR、WBC、HCT 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MS 的ROC 曲线Figure 1 ROC curves of RHR,WBC,HC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in the diagnosis of MS

本研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校正了性别、年龄后,发现是否患MS 者的RHR、WBC、HCT、NLR 及UA 水平仍存在明显差异,在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中,进一步证明了RHR、WBC、HCT、UA 水平均是MS 的影响因素,而NLR 对MS 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这与SYAUQY 等[20]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地区差异性有关。本研究根据对MS 发病的危险性大小,最终选取了RHR、WBC、HCT 进行联合预测价值分析。

3.3 RHR、WBC、HCT 联合预测MS 的价值 目前,预测MS 的研究各种各样,本研究选取了与MS 致病机制有关的炎性因子WBC 和促进胰岛素抵抗因子RHR、HCT,目前尚缺乏针对该3 项指标联合预测MS 的研究。ODA 等[21]研究发现,RHR 是MS 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在诸多研究中,WBC 也被证明可以用作判别MS 高危个体的筛选指标,PEI 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男性和女性的WBC 截断值分别为5.6×109/L 和5.8×109/L,与本研究结果相近,差别可能由年龄不同引起。当RHR、WBC、HCT 联合预测MS 时,ROC 曲线下面积为0.716,约登指数为0.315,均较三者单独预测时要高。本研究中,RHR、WBC、HCT 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71.5 次/min、6.1×109/L、42.5 g/L。相比既往研究证实的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等预测指标[22-24],RHR、WBC、HCT 更容易获得,且费用较低,可以为MS 早期预测提供较强的参考。

3.4 本研究意义及局限性 综上所述,MS 严重威胁着国民的健康,早期干预尤为重要。RHR、WBC、HCT三者联合预测MS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参考诊断临界值分别为71.5 次/min、6.1×109/L、42.5 g/L。该3 项指标均来自体检基本项目,容易获得,可以很好地对MS 患病风险进行预测评价,对MS 早期筛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对象为体检人群,具有一定意愿性,因此后续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对一般人群进行验证。

作者贡献:王雪莹进行文章的构思设计,查阅文献,撰写论文;李楠进行数据前期整理;郭佳桐进行论文的修订;冷松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项数三者组分
近红外定标法分析黏/锦/氨三组分纤维含量
巧用“三招”,求数列不等式中项数n的最值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煤的族组分基本特性研究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求 和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运用科学理论市场意识法制精神努力将人事干部培养成为“三者”
创新思维对有效整合数学知识网络的意义
锡钴合金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