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2019-11-17俞晓青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俞晓青

摘要:情感教育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关键,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高尚人格建设的基石。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内在的优势,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情感教育更加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110-1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即是教师传授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精神启蒙的情感教育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培养教育过程。政治课缺乏情感教育,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热情和创造力,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会阻碍学生健康情绪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阶段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例和教学经历,从三个方面论述初中政治情感教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育学生个人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作为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内容,按照实际学情进行教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例如:七年级“成长的节拍”这一板块内容的设置,就为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和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中学时代”、“发现自我”、“学习新天地”等多个单元,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认识并肯定自我,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达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发挥了道德與法治课的情感教育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并聆听学生的心声,并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借助教材内容,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例如:我在“少年有梦”这一节内容教学中,我首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发挥的平台,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梦想以及对未来的设想等,并针对学生对未来的想像和幻想,我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心声被人重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对自己的审视,从而不断发展了个人情感,达到了道德与法治课育人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关键。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设一个好的情境,首先,教师要挖掘教材,能够吃透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层层设疑。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教师讲课时,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并紧扣学生心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师生在融洽的教学情境中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不断高涨,从而在愉快的情境中,达到了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比如我上七年级下册《青春萌动》一课时,首先展示情境小梅的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趣,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这是怎么了,我是坏女孩吗?我很害怕。”接着我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在成长过程中,你有过类似的苦恼吗?”这种问题的设置,紧扣学生的实际,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真情实感,启发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想法,当时有四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苦恼,我首先让同学根据这四位同学的苦恼,指出了不同的解决措施,最后我给予总结和心理疏导,这样在情感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解决了问题。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我比较喜欢一例到底,但不管以哪种形式来呈现,关键是创设的情境是否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道德与法治课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但并不意味着就是要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所选内容要新颖,并用真诚的语言,发自内心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所提升。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动人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感教育模式的应用需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个人自信,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受情感需求的支配,可能会出现厌学、怕学以及迷茫等学习态度。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指导,即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格,教师应怀着对同学的美好情感,关爱尊重他们,照顾体贴他们,理解教育他们。而学生同样会对教师情感做出相应的情感回应,学生内心温暖,积极向上,充满阳光,这种互相回应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思想情感的桥梁,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以饱满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选取触动学生心灵的典型事例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融洽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雯.心理情感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田秀华.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J].吉林画报,2013(05).

[3]卜小强.优化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方式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6(01).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