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一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新的学习

2019-11-16施叶娟

求知导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

摘   要: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的表现,包括人际交往、环境适应以及学习落差等。尤其是一些小学时成绩优异但到了初中发现自己不再受重视的学生,他们的心理落差很大,导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本文将通过一则具体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转变其不合理观念,重建自信,使其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关键词:情绪ABC疗法;小升初适应不良;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19)29-0002-03

引 言

初一阶段是学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学升入初中阶段心理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其适应新的环境,使其学习顺利迈上新台阶,是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究如何引导初一学生正确认识新的学习。

一、个案资料

来访者沈小A,女,13岁,七年级新生,独生女,家住农村,家庭条件一般。她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2岁来月经初潮,周期尚不稳定,未患过重大疾病,无家族精神病史。沈小A与父母同住,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一年前下岗一直在家。父母对女儿寄托了所有的希望,尤其是母亲,经常对女儿说:“爸爸妈妈再辛苦也没关系,只要你好好读书,每次考个好成绩拿给我们看就行了。”沈小A的父母对她的成绩很看重。来访者平时很少与父母交流,家庭关系一般。

沈小A第一次来“成长空间”心理辅导室找笔者时,主要是因为其进入中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每天情绪低落,导致食欲和睡眠都受到影响。

来访者自述:“施姐,我进入初中的第一次重大考试,居然只考了班级第十五名,我怎么会这么失败?这样的成绩我是怎么都不会想到的,比我上次参加入学考试时下降了很多。虽然小学时我偶尔也会考不好,也会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但这次不同,这次是初中第一次比较正式的考试,也是很重要的一次考试,而且还开了家长会。我看到爸爸那天来,满是失望的样子,他每天都辛辛苦苦地工作赚钱,可我居然以这样的成绩来让他参加我初中的第一次家长会。虽然回到家他们没有批评我,但我觉得我真没脸面对父母,他们花了很多钱才把我送到这所学校来,可我……他们还会对我抱有希望吗?我想肯定不会了。村里有几名同学这次考得比我好,他们肯定在笑话我了,我真给父母丢脸啊!还有我的小学老师,他们可都是很看好我的啊,考出这样的成绩我怎么对得起他们,我怎么还敢期待我的未来呢?最近我一想到这个成绩,就不敢再想以后的考试,再过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想到考试就紧张,而且越来越害怕, 每天上学都感到痛苦。我心里很焦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也不想看书复习,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课上经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两天前被老师提问,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没回答上来,更觉得自己没用。为此,我很痛苦,希望心理老师能给予我帮助。”

二、个案分析

来访者初次到来时,笔者观察到:来访者衣着得体、整洁,没有穿奇装异服;虽然情绪低落,但是非常有礼貌,意识很清楚;能感受到她有强烈的求助愿望,当说到父母时开始伤心落泪,眉头紧锁,面部表情流露出内疚、不安、疲倦,身体不放松,情绪不稳定。

从对班主任和孩子母亲的调查了解及经过资料收集和评估后,笔者做出如下的原因分析。

生理因素:来访者为女性,12岁来月经,现已进入青春期。

心理因素: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高,存在明显不合理观念:如“我必须以好成绩来回报父母,否则就是对不起他们”“考不到班级前三名我根本就不用期待我的未来”。

社会因素:从小学到初中的变化;缺乏社会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教师及同学的理解与关注;家教严格、注重成绩。

三、辅导过程

1.确定辅导目标

(1)具体目标(近期目标)

首先,需要调整来访者眼前的焦虑情绪和状态,以此为着眼点,同时适当调整来访者和家长对考试的动机,关注学习过程,降低对考试结果的关注度,帮助来访者调整或改变其 “对不起父母、考不到班级前三名就完了”的错误认知观念,进一步改善其睡眠质量,消除负面情绪,调整心态,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其次,帮助来访者分析考试的真正意义及小学与初中的区别,了解自己近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遗漏的知识要点补上,改进学习方法。由此提升来访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缓解其不良情绪反应。

(2)终极目标(远期目标)

经过进一步及多次辅导,对来访者症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剖析,让来访者真正意识到自己对事情的认知和自身个性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需要改变,从而进一步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帮助来访者把学到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和学习的其他方面,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提高来访者的适应能力及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增强自信心,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达到人格完善。

2.制订辅导方案

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及一般心理辅导程序,本次辅导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心理评估、建立关系。和来访者建立辅导关系,让来访者愿意表达、接纳和认同咨询师,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收集资料,作出评估、明确目标。其次,在正式辅导阶段(一次辅导往往是不够的),通过相关心理辅导策略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分析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其反映出来的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最后,主要是巩固对来访者的辅导,进一步帮助来访者把在辅导中学到的理论和操作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使来访者学会及时调整认知、调节情绪。

(1)辅导方法及原理

辅导方法:A-B-C理论与非理性观念。

辅导原理:A-B-C理论的观点在于表示促动的事件或个人生活体验,A是通过个人观念作用于B,导致情绪反应C。A和C不是直接关联的,B才是个中介的力量。由于人有理性思考和非理性思考两种可能,B是导致C出现问题的根源。因此,采用情绪A-B-C理论进行辅导,最重要的就是以B为辅导与治理的焦点,找出不合理的观念,并对其加以驳斥和辩论,经过驳斥后,当事人在观念及思考上便会产生新的不同的效果,从而产生新的情感或感觉,减少先前的情绪困扰,最终取得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1]。

①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非理性思考及观念如下:

“我必须考出好成绩,否则就对不起父母”;

“我每次考试都应该进入班级前三名”;

“我不应该回答不出老师提的问题”;

“考得这么差,我以前的同学肯定都会笑话我”。

②通过具体辅导对其非理性观念加以驳斥。

(2)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12月15日。本次辅导主要是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来访者的信息,和她建立安全的咨询关系,让来访者愿意倾诉自己的想法,同时确定其主要问题。

来访者初次来时,虽然感觉有些胆怯,但是通过鼓励,她能慢慢地放开自己,将自己进入初中以来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心理感受更多地表达出来。通过倾诉,她也进一步宣泄了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感受到被接纳、尊重、信任,同时对笔者更加信任[2]。

第二次辅导:12月19日。目的:①巩固辅导关系;②向来访者解说A-B-C理论与非理性观念,使来访者能够接受该理论,学会如何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3)明确来访者不合理的观念

和来访者一起分析引起其焦虑紧张、食欲不振甚至失眠的主要原因。让她意识到目前的状态并不是直接由这次考试不理想造成的,而是由于她过分担心考试结果、过分在意父母和教师的感受所造成的。紧接着,让来访者根据情绪A-B-C理论寻找自己的不合理观念,并和她共同确认不合理观念:①我应该一直很优秀;②我应该每次都能回答出教师提的问题;③我每次考试应该进入班级前三名,否则我很失败;④这次考试考不好,证明自己能力差,我很没用;⑤成绩不够优秀就对不起父母,辜负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父母就会对我失去信心,不抱任何希望了;⑥才刚上初中就考这么差,以后我还怎么走下去?

看到这么多的不合理观念,来访者内心的感受是很不舒服的,因此,要适时引导她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放松后,给来访者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目的是让来访者进一步反思自己的问题,改变相关看法,从而调整好情绪。①要求来访者认真思考前面讨论出来的不合理观念,告诉自己到底是事件本身影响的你,还是因为你对事件的看法让你变成现在这样。让来访者学会调整和转移注意力,看到因不合理观念而导致自己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不合理观念,写出合理的观念。同时感觉不舒服时要学会进行自我放松[3]。②转告来访者母亲来学校辅导室交流。

第三次辅导:12月23日(与来访者母亲交流)。目的:①通过分析来访者的相关情况,求得母亲对来访者的理解和支持;②明确来访者母亲对女儿成长和成绩的一些不合理观念;③和母亲一起探讨、共同制订母亲帮助来访者的措施和方法。

在交流中,笔者和来访者母亲进行了沟通,让来访者母亲认识到引起其女儿考试焦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首先是家庭,尤其是母亲给予的压力;让来访者母亲认识到从小学到初中是需要特别关注的过渡阶段,中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状况及应对策略;家长要及时和学校联系、交流,有的放矢地解决孩子在过渡阶段存在的问题,共同制订“家庭帮助来访者”的计划。①希望母亲可以改变或者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从孩子的优点和个性出发,了解孩子、鼓励孩子,根据孩子的成长趋势做好教育;②与孩子主动沟通,不仅仅是聊成绩,还可以聊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关键是要多鼓励孩子;③不以考试成绩、父母辛苦等事情来给孩子造成压力;④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生活中的话题有很多,不需要刻意去寻找话题,可以是随便聊家常,甚至也可以是安静的陪伴。

第四次辅导:12月24日。目的:①与不合理观念辩论;②树立合理观念;③将不合理观念与合理观念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与不合理观念辩论,提问来访者:①为什么一定要求自己每次考试都必须考班级前三名?②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认为自己以后也考不好了,就是能力差,你以前也有过没考好的时候,下次不是照常考得很好吗?③你能否保证每个人在做每件事情时都不出差错?④对父母的报答、感激只能依靠成绩吗?成绩不够优秀父母就不认你这个女儿了吗?⑤父母工作就只是为了供你读书吗?如果你不读书他们就不工作了吗?

针对上面列出的不合理观念,帮助来访者学会以合理观念来代替不合理观念。

①考试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用来检测学习成效的方式,考试的分数是用来帮助你认识到在学习中还有哪部分内容没有掌握好,是提醒你而不是打击你[4]。

②一两次的考试失利就马上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能力差,这是极其消极的做法,会导致恶性循环,关键是要客观地、全面地总结教训,查找原因、合理归因,针对可控因素竭尽全力地加以改进。要多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只要改正缺点,改正不合理的想法和看法,考试就有希望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因为自己眼前的失败就认为自己很差,甚至完全否定自己,那么可想而知,后面会是一次次的失败,因为你的心里只想着自己差,自己会失败,自己考不好,这就埋下了祸根。

③任何人在做事情时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就像這次考试,其实有很多同学也没有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这是因为小学和初中不一样,所学科目的数量、思维的方式、知识的内容和层次等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周围的同学都是学优生,所以考试出现这样的排名是很正常的。

④好好学习本身就是学生的“工作”,而不是我们报恩的工具[5]。取得好成绩给父母看固然好,但是孝敬他们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多和他们交流、多关心他们的身体等。父母只是要求高了些,但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并不会因为考差了就不要自己的孩子。

通过列表的方式,让来访者一目了然,将不合理观念与此次提出的合理观念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继续布置家庭作业:回去好好和父母交流一次,把自己进入初中以来的感受及对于这次考试的想法,包括以前自己对于考试的想法等都与父母沟通,多听听父母的想法。

第五次辅导:12月29日。目的:①巩固辅导效果;②结束辅导。方法: 谈话法、心理测验法。

这已经是第五次辅导了。来访者又对上次的不合理观念和合理观念进行了思考,已经可以意识到自己存在很多不合理观念,也基本能用合理观念代替不合理观念;她也表示自己回家和父母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谈话,也重新了解了父母对于自己的期望,父母还对以前自身不恰当的教育观念进行了改正,希望女儿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这一次笔者主要是对来访者进行积极鼓励,让她找到自信并学会“往好的方面想”,改变自己的一些消极想法,同时让她学会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6];鼓励她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增强其学习考试的信心;引导来访者合理分析小学与初中的不同,调整自身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初中的学习与生活中。

四、辅导效果评估

1.来访者本人和其他人的评价

(1)来访者本人:自我感觉心态好多了,焦虑基本消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考试和成绩,睡眠质量变好,而且感觉虽然学习任务比小学时重,但心里反而觉得挺轻松的,也更有信心投入到初中的学习中。

(2)教师、同学评价:沈小A现在情绪好多了,课堂上也很积极认真,还经常参加一些班级活动,与同学交流多了,学习成绩很不错。

(3)父母评价:在家经常和我们交流学习情况和学校里的事情,性格开朗了许多。想想以前,我们给她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导致她的童年只有学习,现在我们只希望看到她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辅导教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两周后,来访者与笔者沟通,简单介绍近期的情况,在后面的期末考试中来访者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重新赢得了学习上的自信。半年之后,来访者又来到咨询室,简单聊起了自己的情況:初中以来的学习虽然紧张,但自己感觉自信而快乐,与同学、教师相处融洽。来访者简单提及了与父母的关系,现在与父母生活很快乐,经常会和他们交流、沟通。

结 语

总而言之,初一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重要阶段,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学校要开展入学适应辅导。家长应理解和配合学校开展入学适应辅导活动,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心理状态。学校应多和家长沟通交流,确保学生能健康“过渡”到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认识新的学习[7]。

[参考文献]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王丽秋,等.青春期学生心理咨询[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牛蓿.消除“负面”情绪, 纠正“偏执”信念——利用ABC理论的典型案例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6(10):75-76.

邱钱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介入大学生就业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苏晓林.心理情绪ABC理论助力解心结[J].法律与生活,2019(6):28-29.

朱佩佩.她的心结终于打开了[J].方圆,2016(23):27-28.

作者简介:施叶娟(1984.11—),女,浙江余杭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青春期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
初中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如何进行聋生就业前心理辅导和教育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开展合理有效的课后辅导实践研究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在低年级心理辅导中应用初探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学困生反复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