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原有认知,培养实践意识

2019-11-15杨本波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践初中数学创新

杨本波

摘要:初中是学生一个重要的人格培养阶段,数学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思维,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但我国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了数学教学的初衷,将数学教学变成了一场分数的“战争”。面临时代的挑战,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综合型人才,本文对比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和《新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并讨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教育目标、设计数学实验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   实践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今社会迫切需求能够自主思考,具有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探究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但是反观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采用的都是令人诟病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整个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输理论知识,再由学生做习题巩固。为了改变现状,我国推出了《新课程标准》等改革方案,强调教师要在课堂中运用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等新型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为出发点,探究了初中数学教学新策略。

一、对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反思

纵观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成为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即使想和学生互动,却找不到有效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后作业的确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师教导的理论公式,但是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甚至会压抑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其实,在数学课程上,教师不能单单只把它当作公式和数字的课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构想能力,这对每位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我国传统教学的确能够教育出很多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但很难教出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

由于考虑到我国初、高中学业压力大,学生和教师承担着比较重的学业负担,有些教师出于好意,想让学生熟练掌握更多知识,于是不断讲题、做题,循环反复,却忘记了数学教学的初衷,还有部分教师担心开展太多数学实践课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加入实践和模拟情境,反而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二、深刻思考《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目的

面向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挑战,《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一批能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型人才。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課程标准》倡导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以前尊敬教师,但不敢质疑教师的答案,或者害怕与教师沟通等情况转变为乐于与教师沟通,遇到不明白或有问题的理论,敢于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以平等和谐友爱的态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实践,鼓励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学习,高效并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爱上独立思考的感觉,在推理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其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和奋勇拼搏。

三、“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

要想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不得不提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认为数学从生活中来,为何不把它用回生活,反而将它和生活隔离成两个世界。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也认为数学从生活中来,并用音律解释和理解它,这种多样化的理解方式是当今数学教师稀缺的。

故而,教师应该提倡运用陶行知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发现数学之美,让数学变得更加立体,而不仅仅只有一串公式或几根对角线。数学源于生活,又不止于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数学掌握的水平,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方式,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整个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设计实验课程的几种方式

1.由果推因的数学实验设计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必须掌握一些理论公式,如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三角函数等,教师通常要求学生牢记理论公式,但不讲解公式的推理过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验课程,先给出理论公式,然后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对操作结果进行运算分析。

如果运算结果和公式相符,那么学生就能够彻底掌握这个公式的推理流程;若是运算结果和公式不相符,那么学生可以再三反思自己的操作流程,更进一步思考数学结论,在自主思考和反思过程中发现错误,推出正确公式。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充分掌握逻辑思维过程,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图1   数学公式推理实验设计流程图

结合图1,教师可以做出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勾股定理为例,教师先教给学生勾股定理的公式,然后将正方形硬纸板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正方形硬纸板剪切为多个直角三角形,并证明三角形的面积。同时,教师把正方形切分为几个直角三角形时,学生通过拆分和理解长、宽、对角线,真正理解勾股定理是如何推理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在动手证明三角形模型面积时,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真正记住了勾股定理,体验到勾股定理的推演过程,一种动态数学思维过程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2.模拟生活情境的数学实验设计

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适合用模型进行教学,比如关于速度与水流问题的计算、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初中负数教学是学生第一次面对负数,很多学生不理解什么是负数,这将对之后的教学产生较大的阻碍,甚至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了加深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将正数和负数概念运用于模拟情境中,让学生用常识来理解什么是负数。

如图2所示,教师可以运用海平面和海拔高低来解释正数和负数,高于海平面的珠穆朗玛峰就是正数,而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就是负数。结合图片和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在生活中运用正数和负数。

但在学生理解了正数和负数以后,依然有许多学生不理解什么叫作负负得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场景:假设小熊周一买了20个苹果,每天吃4个,5天后他的苹果就少了20个,我们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小熊吃掉的苹果是(-4)×5=-20。那么如果我们从5天后倒回周一,就用-4来表示小熊每天吃掉的4个苹果,用-5来表示倒退的五天,用公式表示为(-4)×(-5)=20,即回到周一那天,小熊还没有开始吃苹果,所以还剩20个苹果。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负负得正,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养成在实践生活中运用数学的习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

图2

五、结语

面对全球化的新挑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加入更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数学,以及数学的思维逻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屈鹏飞.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许柱.浅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2016,(7).

[3]董林伟.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相春艳.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巧[D].扬州:扬州大学,2014.

[5]任晓旭.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证研巧[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平度市郭庄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初中数学创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