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海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9-11-15陈映

关键词:淋病内酰胺酶泌尿

陈映

(琼海市人民医院,海南琼海571400)

淋病奈瑟菌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仅仅次于沙眼衣原体,在性传播疾病中位于第2位,人类是淋病奈瑟菌唯一的侵入宿主。该细菌不仅可以引起男性的前列腺炎、尿道炎、附睾炎以及女性的尿道炎、阴道炎、子宫炎等泌尿生殖道的化脓性感染,还可以使新生儿经过产道时被感染,引起新生儿的淋菌性结膜炎等。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淋病奈瑟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因此该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性传播疾病防治的重要难题。由于该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地域差异,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患者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择2010~2016年分离的210株淋病奈瑟菌进行了耐药性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560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均来自于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和皮肤科就诊的门诊患者。

1.2 方法

1.2.1 采样方法和试验材料 男性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尿道2~4 cm停留2 s采取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女性用无菌棉拭子深入宫颈口1~2 cm采集分泌物;所有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往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检验。所用培养基购于郑州安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于英国Oxoid公司,包括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大观霉素。检测β-内酰胺酶的头孢硝基噻吩纸片购于生物梅里埃公司。

1.2.2 淋病奈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放置于5%CO2培养箱,培养20~24 h,经革兰染色、氧化酶、触酶试验和运用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上机鉴定。

1.2.3 药敏试验 药敏实验根据CLSI M-100S20的标准,采用试片扩散法。青霉素≥47 mm为敏感,≤26mm为耐药;环丙沙星≥41mm为敏感,≤27mm为耐药;四环素≥38 mm为敏感,≤30 mm为耐药;头孢呋辛≥31 mm为敏感,≤25 mm为耐药;大观霉素≥18 mm为敏感,≤14 mm为耐药;头孢曲松≥35 mm为敏感。

1.2.4 β-内酰胺酶测定 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先将纸片用无菌蒸馏水浸湿,然后将菌落涂在纸片上,1 min内变红色为阳性,阳性对照菌株为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菌株为ATCC29212粪肠球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WHO推荐的WHONET5.4软件对菌株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培养结果和感染情况分布 7年中从560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内共分离培养出210株淋病奈瑟菌,阳性率为37.5%。淋病奈瑟菌感染较多见于20~30岁和30~40岁这2个年龄段,阳性率分别为34.3%和33.3%,见表1;且主要以男性为主,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段淋病奈瑟菌培养的阳性率 例

表2 淋病奈瑟菌培养阳性菌株的男女分布 例

2.2 药敏试验结果 淋病奈瑟菌对各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见表3。

表3 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3 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 在培养出的210株淋病奈瑟菌中,有59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阳性率为28.1%。

3 讨论

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病例6000万[1]。本地区研究显示,560例泌尿生殖道患者中培养出淋病奈瑟菌210株,阳性率为37.5%。其中有142株来自于20~40岁的人员(67.6%),比国内其它地区文献报道的略高(41.6%)[2],可能与本地区该年龄段人群的性生活活跃有关,提示20~40岁人群是本地区淋病奈瑟菌感染的重点防控对象。本次研究提示,男性的感染率远远高于女性,原因可能是男性的社会活动多,性生活多于女性,与国内其他地区等报道一致[3]。同时女性感染淋病奈瑟菌往往无症状,国内有研究标明女性感染淋病奈瑟菌无症状者达到66.7%[4],因此无症状感染者(特别是女性)是促进淋病持续播散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女性淋病奈瑟菌的检查,防止女性淋病奈瑟菌感染被漏检或漏诊。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提高,所以十分有必要定期检测淋病奈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本研究表明: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93.5%,与国内报道一致[5]。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也不推荐环丙沙星作为治疗淋病的药物。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可能与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内的耐药决定区突变和细菌外膜脂质多糖以及外膜蛋白的变异有关[6]。而本研究中四环素的耐药性为87.1%,青霉素的耐药性达到71.9%,其高耐药性与质粒介导有关[6]。而这2种药物同样不被CDC推荐作为治疗淋病的药物[7]。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机制有2种:一种是由于染色体介导的基因突变导致青霉素耐药,另一种由于是质粒介导产生β-内酰胺酶,导致青霉素降解而引起耐药[8]。本研究中采用浸有硝基噻吩的纸片检测到产β-内酰胺酶的淋病奈瑟菌(PPNG)有59株(28.1%),其机制可能与青霉素的高耐药性也有相关性。本研究中头孢呋辛的的耐药率为6%,而尚未发现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耐药株,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淋病时,可以考虑这3种药物作为首选药物。

综上所述,淋病奈瑟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重,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已经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而三代头孢和大观霉素由于对淋病奈瑟菌有高敏感性可以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药物,本文没有发现耐三代头孢和大观霉素的菌株,但国内有相关文献报道,发现有耐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耐药株,耐药率分别为0.79%和1.56%[9],因此临床在高发地区疑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时,应结合患者自身感染状况,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进行相关性病病原体检查,以针对性合理选择抗生素,不仅有利于感染患者个体化的诊治,也避免滥用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

猜你喜欢

淋病内酰胺酶泌尿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不同教学模式在中医泌尿男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和思考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常用检测方法
庆大霉素是否可代替头孢曲松治疗淋病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泌尿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6例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自拟清淋汤对慢性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性病患者能否人流
性病的重要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