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模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例析

2019-11-12韦定富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高中地理模型

韦定富

[摘   要]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地理模型的设计制作、模型原理分析及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文章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模型设计制作及应用为例,探析如何利用模型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模型;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89-02

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身边简单的材料制作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模型,能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本质,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模型设计制作及应用为例,浅析如何利用模型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知识,笔者大胆地尝试课堂演示教学的改革,充分利用简单材料,通过创新,制作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模型,并多次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迅速地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高中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点之一。说它是重要内容,是因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一些气候类型的形成,都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移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若学生对这一内容理解透了,那么对上面的其他内容也就能够很快地掌握。高一新生在学习自然地理之前,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学校没有教具,更没有直观教具的条件下,笔者通过想象,多次试做,终于制作出演示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模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原理分析

1.红色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如图3中黄色面板上的红色箭头。

2.黄色面板上的蓝色短线与面板上的圆相切(即为圆的切线),并且红色箭头与蓝色短线的切点相垂直。如图3中黄色面板上的红色箭头和蓝色短线。

3.根据几何原理(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可得这条光线和地表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也可认为这条光线是太阳几何中心和地心的连线(如图4)。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通过转动带半圆方形板上的箭头就可以实现,在南北移动这个箭头时,就很容易观察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南北移动的方向了(如图5)。

二、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这一教学难点,笔者根据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教材上的静止图片加以整合处理成为动态的演示模型进行展示,化抽象为具体,利用简易材料,就制作出这个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效果明显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模型。

三、所需材料

长方形密度板1块(白色),铝合金圆环2个(外直径10cm),铝合金管1根(外直径2cm,长12cm),黄、红、蓝、黑色贴纸各1张,螺丝钉若干。

四、制作方法

1.在长方形密度板上画出2个大小相等、直径为32cm的正圆,然后用锯截取,将其中一个做成半圆实心和半圆空心,并留出方形边缘(如图1所示)。

2.在实心正圆的密度板上贴上红、黄、蓝色贴纸,分别表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如图2所示)。

3.在实心、空心半圆带方形边缘的密度板上贴上黑、黄、蓝色贴纸,分别表示出夜半球、太阳直射光线和圆的切线(如图3所示)。

4.将铝合金管和圆环电焊成底座,在圆形密度板的圆心上打孔,并用螺丝钉安装好整个模型(如图4所示)。

五、模型组成部分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模型由地球,昼、夜半球,太阳直射光线,圆的切线组成。

六、使用方法及特点

使用方法:

1.转动黄色面板上的箭头,实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直射点南北移动,各地的昼夜长短也就跟随着变化了。

2.分别使直射点直射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上,总结出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特点:本模型由简单的材料制作而成,能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相关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具有造型美观、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

七、“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1.將教材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的三幅静止图片转化为动态变化的过程,化“静”为“动”,增强了课堂教学互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对于没有接触过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高一新生来说,在课堂上转动模型,有助于学生在脑海里很快地建立起立体形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自制地理模型,课堂演示,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4.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属于宇宙中天体运动的问题,对于这类我们无法在课堂上用眼真实看到的动态过程,通过制作模型,课堂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出结论,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使用地理模型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情感。

6.通过向学生介绍模型制作材料的来源,使学生知道,“废”能变为“宝”,能节约资金,并降低教育成本,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价值观。

总之,制作地理模型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高中地理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