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部编教材例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11-12李志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德育策略

李志

[摘   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他们留下的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所彰显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在国家提出“立德树人”的新课改背景下,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优美文章和古诗词,无不包含德育的内容。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文章提出了可以加快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深度剖析文章;赏析名言,抓住重点;分析形象;体会情感;开展实践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材;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16-02

应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部编版教材中包含许多德育的内容。教師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美文章的同时,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度剖析。目前,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区别剖析

思想品德课程和语文课程,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差别很大,其次教学要求、目标也存在很大不同,下面对两者的区别进行总结。

1.教学方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事例向学生灌输好的品德观点,并将政治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当中,使学生对中国的政局有一定了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言行。与其相比,初中语文教学就显得非常含蓄,其基本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阅读,并且让学生在中学阶段练就一定的写作功底。在保证基本训练完成的基础上,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者的良好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将爱国思想等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当中。可见两者的教学方式是明显相反的,但最终目的却是相同的。

2.教学观念

在观念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偏向于理性化,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通过普通案例将学生的思想引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让学生遇到问题可以理性思考并理性处理,同时确保自身行为的规范。相反,语文教学偏向于感性,散文、诗歌等文学素材的感情色彩非常浓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文章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和作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具有典型教育意义,这些文章的作者在描写事例时会使用夸张、渲染等手法,以增强故事感染力,达到打动读者心灵的目的。

3.教材内容

思想品德教材会将政治观点、典型案例放在课文中,内容简洁明了。政治观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但又很直观,学生只需理解记忆即可,不用深度思考。而语文教材内容恰恰相反,其文学性较强,很多思想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需要学生去思考和探讨。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哲理较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策略探究

1.深度剖析文章

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格言、诗词,还有优秀的散文及小说等,可以说每单元的内容都是精品。很多篇幅较长的文章,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却能够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来,下面以《老山界》为例,对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行剖析。老山界别名越城岭,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过的一座大山,《老山界》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红军翻山越岭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其困难可总结为:①走路难,山岭多为悬崖峭壁,面对崎岖的山路,战士们以开玩笑、逗趣的态度面对,山高路险激发出战士直面挫折的英雄气概。②睡觉难,在荒山野岭,睡觉成了战士要面对的一大难题,但战士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找乐趣,将陡峭的悬崖、窄硬的小道作为风景进行观赏。③吃饭难,课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山下有人来送饭时,战士不管其他,抢了一碗饭便吃。粮食极缺,战士在不能填饱肚子的情况下,依旧斗志昂扬,不畏前路艰险。④处境难,长征是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进行的,战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沉着冷静地应对敌袭。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度剖析,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的画面,学生可以学习到红军克服一切困难,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以及他们顽强对抗的意志。此外还可选取《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文章进行赏析,使学生学习其中包含的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2.赏析名言,抓住重点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向善的方向发展,在不断修正自身和积累良好品德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后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爱莲说》一文中的一句名言讲的就是莲花高洁、纤尘不染的特性,告诉我们要向莲花学习,做一个正直、廉洁的人。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身处官场,见了很多官场的贪污腐败现象,因此写下这篇文章来表明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此外还有很多经典语句,如“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时间的宝贵的,点出金子都买不回流逝的时间。珍惜大好时光做些有意义的事,是这句名言要告诉世人的。在学习《愚公移山》时,学生发现其并没有明确的结局,但从中体现出了劳动者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告诉他们在做某件事情时若具有这种精神,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析形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难以磨灭的人物形象,例如老菜子、卧冰求鲤的王祥,当人们读到他们的故事时,他们孝亲敬老的形象仿佛就出现在眼前。孝顺父母最典型的代表当属《木兰诗》中的木兰,在家中没有男丁的情况下,木兰果断决定代父从军。很多伟大的人物在孝顺父母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例如子路、陈毅等。教材当中涉及了很多人物形象,不同的形象带给人不同的思考,在分析人物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让学生在孝顺父母、团结同学等方面做得更好。

4.体会情感

不同文章在思想感情表达上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作者常使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表达情感。在《白杨礼赞》中,小小的白杨在恶劣的戈壁滩上生存,其根系不断向下汲取水分和养分,经过风吹雨打、千锤百炼后,它深深地扎根在戈壁滩上,为防风护沙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的描写,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命是脆弱而又顽强的,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之事,但是要不惧逆境和挫折,顽强生活,逆风成长。

5.开展实践活动

书上学的终归是理论,要想让学生深入体会德育的深层次意义,教师就必须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干活,或者陪老人聊天,以更好地体会尊老敬老的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为话剧,并进行表演,在亲自演出后,学生会对美好品德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首先要区别语文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两者的区别,其次要深度剖析文章;赏析名言,抓住重点;分析形象;体会情感;开展实践活动。

[   参   考   文   献   ]

[1]  宋茹.让德育之花绽放课堂: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苑教育,2018(4):37.

[2]  郭鹃.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浅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7(4):72.

[3]  雷富贵.让德育之花开满初中语文课堂[J].新课程(中),2015(10):15.

[4]  张琰,赵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寻[J].学周刊,2018(6):44-4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德育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Passage Four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