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A型肉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2019-11-12李雪薇马玉翠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肉毒素标准分面肌

李雪薇,田 晔,马玉翠

西安市第三医院(西安 710018)

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常见病,目前HFS明确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尚存在两种假说:“短路”和“点燃”[1]。目前有口服药物、针灸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差,且易复发[2-3]。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不良反应轻微,但BTX-A对面肌痉挛的疗效不持久,需要长期的治疗[4-5]。对需要长期重复肉毒素注射治疗者,为延长肉毒毒素作用时间,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我们将100例多次肉毒素治疗的HFS患者随机分成低浓度BTX-A治疗和高浓度BTX-A治疗,以探讨BTX-A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最佳浓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00例HFS患者来源于我院门诊病例,均为需长期重复肉毒素注射治疗的患者,痉挛程度按Cohen、Albert痉挛强度分级[4]。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6.82±8.57)岁,平均病程(11.72±3.24)年,3级痉挛24例,4级痉挛26例,轻、中度抑郁各2例。对照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4.40±7.67)岁,平均病程(10.88±2.98)年,3级痉挛29例,4级痉挛21例,轻、中度抑各1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痉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临床诊断为特发性HFS;②年龄18~70周岁;③自愿参与并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桥脑小脑角肿瘤或手术、面神经炎、面神经损伤等;②其它原因的面部不自主运动:各种原因的面瘫后联合运动、抽动症、面部纤维搐颤及癫痫局限性运动发作;③因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④其他不适于参与本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使用注射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冻干结晶制品(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批号20181116),剂量为100 U/瓶。实验组使用高浓度BTX-A治疗,按照 3.33 U/ml注射;对照组使用低浓度BTX-A治疗,按照2.5 U/ml注射。用1 ml注射器分装,注射时患者选仰卧位,选用徒手定位法注射,确定靶肌肉:眼轮匝肌、皱眉肌,鼻肌、颧大肌、笑肌、颊肌、颏肌等[1],其中眼轮匝肌注射5个点,其余5点根据患者痉挛部位选取。实验组选10个点注射,总共33.3 U;对照组选10个点注射,总共25 U。每点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压迫止血。并留观10 min,观察有无全身过敏反应等。

3 观察项目 ①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面肌痉挛程度(Cohen标准分级)[4]。0级:无痉挛;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度颤动,无功能障碍;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②两组疗效起效时间、痉挛缓解时间、显效率、总有效率。③治疗后对两组进行3~6 个月追踪随访,观察并记录有无伴发口角歪斜、眼睑下垂、流泪、闭眼无力等不良反应。④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指数评分[6]:SAS量表有20 条项目,每条项目的得分为1~4 分,其标准为:1 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 示有时有;3 示大部分时间有;4 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评分结果转换为标准分 (标准分=总分×1.25,取整数部分) 总计80 分。标准分>50:可以认为有抑郁或焦虑症状;50≤标准分<60:轻度抑郁或焦虑;60≤标准分<70:中度抑郁或焦虑;70≥标准分:重度抑郁或焦虑。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4 疗效评定标准 ①完全缓解:痉挛强度降至 0 级;②明显缓解:痉挛分级下降 1~2 级;③部分缓解:痉挛分级下降1级;④无效:痉挛分级没有任何降低。显效率=(完全缓解+明显缓解)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明显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例39例,部分缓解5例;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明显缓解30例,部分缓解7例。治疗后6个月时,实验组明显缓解20例,部分缓解9例;对照组明显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经χ2检验,3个月、6个月时,实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后3个月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6个月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起效时间、痉挛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组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痉挛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起效时间、痉挛缓解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SAS评定结果比较 治疗3个月时,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AS评定结果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短,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流泪:实验组2例,持续时间2~3 d;对照组2例,持续时间1周。上睑下垂:实验组0例,持续时间5 d;对照组1例,持续10~12 d。口角歪斜:实验组1例,持续时间2周;对照组2例,持续时间4周。闭眼无力:实验组1例,持续时间7 d;对照组2例,持续时间14~15 d。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讨 论

面肌痉挛属肌张力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觉发生抽搐、抽搐时间不规则、抽搐面积不规则等,且面部神经支配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无痛性、无规律性以及渐进性,常从眼轮匝肌起病,逐渐波及其他面肌[7],单侧常见,可因疲劳、紧张、焦虑及面部自主活动而加剧。目前该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9]。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颈扩肌,并呈痉挛状态。该病是临床常见而又较为难以治愈的一种慢性疾病,一直是众医家关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较多,在保守治疗中,A型肉毒素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不良反应轻微,一般不予处理2~4周后自然恢复[10]。BTX-A 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使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肌肉松弛,而缓解面肌痉挛[11]。但A型肉毒素对面肌痉挛的疗效不持久,当运动神经经末梢旁生新芽,形成新的运动终板支配肌肉,又可出现肌痉挛症状。随着神经末梢的芽生和神经再生,原始的神经肌肉接头开始恢复功能,最后形成新的连接终板,并在该处释放乙酰胆碱,令肌肉重新恢复收缩功能[12]。

既往临床研究表明[13-14],肉毒素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浓度多为25~50 U/ml,目前对于BTX-A的用药剂量仍存在争议,不同浓度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不同。局部注射大剂量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副作用,易出现眼睑闭合无力[15],考虑与注射肉毒素剂量稍大导致眼轮匝肌松弛有关。局部注射低浓度25 U/ml痉挛容易复发,本研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用药,选取高浓度3.33 U/ml治疗本病。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痉挛程度,疗效起效时间、痉挛缓解时间、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轻微。说明肉毒素的临床疗效除跟痉挛注射点准确性有关,还与浓度及剂量有关。高浓度高剂量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疗效显著,患者痉挛肌肉得到控制时间延长,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延缓痉挛症状复发,且焦虑情绪得到有效改善。由于本研究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1.26±3.21)年,且长期重复肉毒素注射,以往临床实践显示[16],注射BTX-A治疗面肌痉挛,患者耐药性会随着疗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本研究采用高浓度3.33 U/ml(共计33.3U)治疗此类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随着患者病程增加,高浓度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低浓度,故对于病程长,需要反复注射肉毒素的患者,推荐使用高浓度3.33 U/ml,高剂量33.3U治疗,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延缓痉挛症状复发,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肉毒素标准分面肌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打了肉毒素之后
打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靠谱吗
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实践分析
肉毒素和透明质酸联合治疗眉间纹疗效分析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A型肉毒素在注射面部皱纹中的应用及体会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重新认识成绩
耳后锁孔入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