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率考真图解》注记
——曾纪鸿有没有计算出π的百位真值?
2019-11-11高红成
高红成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圆率考真图解》一卷是研究圆周率的专著,首版(1874)收入《白芙堂算学丛书》,卷首题“湘乡曾纪鸿(栗諴)、湘阴左潜(壬叟)、新化黄宗宪(玉屏)同述”[1]。1874年冬丁取忠(1810—1877)作序,称该书是“曾君栗諴所作也”,但又称:
曾君锐于思而勇于进,创立新法,以月余之力,推得圆率百位,并周求径率,亦以除法补至百位。而黄君玉屏又析圆率为半周、为象限、及度、分、秒、微、纤、忽、芒、尘,皆列为表,以备求八线之用。又与左君壬叟共为图解,使学者循序可知其立法之源。洵可谓难能而可贵矣。
曾纪鸿(1848—1881)的跋文(1874秋)称:
果臣先生嘱纪鸿等凝心构思,幸得创兹巧法,敛级甚速,按等推求,瞭如指掌。迩日深于算者,穷理之功多,演数之功少,反觉不切于日用。今左君壬叟、黄君玉屏竟用此术推得各弧背真数,至百位之多。庶几息诸家之聚讼,而为古之困于圆率者,置一左券也。
可见,该书中的主要方法和创见是曾纪鸿提出的,左潜和黄宗宪参与了计算和证明。该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π/4(四十五度弧)的二分公式或五分公式结合反正切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格雷戈里级数)计算出π的100位真值(1)这里的“百位真值”指的是整数位和小数点后99位共100位与π的真值前100位数字均相同。。全书大致分为五部分。(一)写作缘起;(二)差角正切公式的几何证明;(三)计算π值的两种算法;(四)给出π/4,π,1/π等13个数值的100位真值,每个数值均为102位(包括整数位),前100位是真值;(五)依据二分公式,给出π/4的15位真值算草示例;依据五分公式,给出π/4的24位真值算草示例。
曾氏所给圆周率的百位真值在19世纪70年代虽说不是最先进的成果,但已属难能可贵,在我国数学史上可谓是一个飞跃,之前最好的成果是1808年浙江秀水(现属嘉兴县)的朱鸿计算到40位,但25位之后与真值不合。后世史家,如李俨[2]、汤浅光朝[3]、李迪[4]对曾氏的成果给予了肯定。不过,书中示例有些错误,引发“曾纪鸿有没有算出π的百位真值”的疑问,给后学留下了继续探索的方向。本文发现《圆率考真图解》的一个新版本,对曾氏算法、数据的进行数理分析,结合一些佐证史料和前人的研究,试图消除疑问,对曾氏成果和计算予以肯定。
1 曾氏算法与圆周率简析
1.1 曾氏求圆周率的两种算法
按曾氏自述,他发现《代微积拾级》(1859)卷三第六款中“有大弧(α)正切、小弧(β)正切求较弧(α-β)正切”公式(即差角正切公式)
(1)
此式与反正切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2)
结合就可以得到π/4的值,进而可求得π值。
曾氏在书中给出了这个正切公式的几何证明,并称式(1)为“自创”。他称式(2)为“徐君青术”,即徐有壬《测圆密率》卷二第六术,“君青”为徐氏的字。此式在欧洲称为格雷戈里级数,是英国数学家格雷戈里(James Gregory,1638—1675)1671年首先发现的。
紧接着,曾纪鸿认为,公式(1)(2)配合求π/4,因为2和3数值较小,计算时收敛速度较慢,他说“右草取数较旧术为简,惟前草以四为除法,遇首位为四以上之数,必除二次始降一位,犹嫌敛级略迟。”于是他“又推得一法,将四十五度弧背分作五分求之,敛级更速。”
他先运用差角正切公式得到π/4的五分公式
(3)
可以想见,在当时通过人工笔算,百位真值的计算量会更大,耗时会更长,曾纪鸿称三人“以月余之力”,才“推得圆率百位”。
1.2 曾氏所得到的圆周率百位真值
依据前文算法示例,曾氏“以百位为限”,求得“四十五度弧背(π/4)真数”为
依次乘以4,2,8后得到π(半周率)、π/2(象限弧)、2π(全周率)等3个数值,然后在这3个数值的基础上得到其它9个数值:π/18(十度弧)、十分弧、十秒弧、十微弧、十纤弧、十忽弧、十芒弧、十尘弧、1/π(圆径率)。最受关注的圆周率为
需要注意的是,这13个数值虽“以百位为限”,实有102位,“百位”指的是前100位为真值,最后两位尾数原文用双行夹注字号小写区别出来,意为误差数字,我们姑且称它们为“存疑数字”。依据这个结果,曾氏指出朱鸿所求的40位π值第25位之后与真值不合。
2 钱老的校证与疑问
钱宝琮先生(1892—1974)很早就对中国传统数学中圆周率的计算进行了研究,1923年他在《中国算书中之周率研究》一文中对曾氏的成果予以肯定[5]。但1927年钱老在南京拜访前辈崔朝庆(1860—1943)时曾得崔氏的提醒,“曾氏推算周率,其二十四位细草已有疏桀,决不能准至百位”,开始对曾纪鸿是否计算出百位真值有了怀疑[6]。1939年钱老经过仔细校对,发现《圆率考真图解》白芙堂本中π/4的24位真值细草有4处错误([6],页335):
1964年,钱老主编《中国数学史》时引用前面的论述,并且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量,指出法二不比法一高明,“π/4的二十四位数字是偶合”,“曾纪鸿有没有算出π的一百位有效数字是可以怀疑的”[8]。钱老治学严谨、质疑谨慎可见一斑,校正了曾氏算草的错误,同时也为后学留下继续探讨的问题。
1982年,杨中和《π的历史》一文注意到钱老的疑问,惜“至今未见新的辩解文章”[7]。
1988年,许康先生在一篇纪念曾氏的文章中对钱老的疑问进行了回应,他认为“曾纪鸿这项成果的价值主要在于得到了新的公式(3),而不在于是否实施了计算”,并猜测“书中几处字误,很可能是抄写或者刻书时产生的”[9]。但这些不能解决钱老的疑问。实际上,曾氏是否实施了计算是这个疑问的关键。
3 几个发现
3.1 《圆率考真图解》的一个新版本
实际上,π/4的24位真值细草还有一处错误(v),就是最后五个数值和(π/4)应为0.78539 81633 97448 30961 56604,而不是两个版本中的0.78539 81633 97448 30961 56600,但这个错误不影响最后得到π的24位真值误(尾数04或00乘以4后不涉及进位),所以24位真值得以“偶合”。
由此可见,白芙堂本中π/4的24位真值细草确有错误,不过,与曾氏同时代的人能发现并校算出这些的错误,白芙堂本的失误很有可能是校对或者刊刻时造成的。
3.2 π/4、π/2、π、2π等四个数值的存疑数字以及算法分析
从1.1节对π/4的24位真值细草分析来看,曾氏实际上是把级数各项计算到小数点后25位,然后求和取前24位为π/4的真值,最后两个数字作为“存疑数字”。15位真值细草情况类似,只不过取最后一位为存疑数字。π/4的计算很重要,是计算其它数值的基础数据。
书中虽没有给出π/4的百位真值的细草,但我们注意到,曾氏给出102位的π/4、π/2、π、2π等4个数值的最后两位存疑数字,依次是“99”“98”“97”“94”(如表1)。验算可知,99依次乘以2,4,8后,不能同时得到后面三个两位存疑数字。曾氏所给的数据存在“玄机”,应该是经过优化的。
表1 曾氏所给π/4、π/2、π、2π等4个数值的尾数
一般来说,要保证一定的精度,将展开式(2)中各项计算到小数点后若干位,将最后几位尾数作为存疑数字,其余数字作为真值的做法是一个经验算法。对于π/4的真值而言,式(1)是两个数值和,留取最后一位作为存疑数字;式(3)是五个数值的和,留取最后两位尾数作为存疑数字。但要乘以4后求π的真值,两种方法则需留取最后3位尾数作为存疑数字。因此要得到π的百位真值,需将π/4最少计算到小数点后102位(共103位)。
进一步分析可知,π/4最后的存疑尾数需是三位,而且只有是990—999十个数中的“993”时,依次乘以2,4,8后,末尾三位数依次是986,976,944,舍去最后一位,才能与所给π/2、π、2π的末尾两位存疑数字同时相符。
表2 两种算法所得π/4的尾数
3.3 曾氏所给π值实际上有101位真值
经过比对,曾氏给出的102位π值(见1.2节)实际上前101位与真值相符,以前的研究都未曾注意到这一点。因为计算方法和误差估计,他们自己认为只是得到“百位真值”。如果有更好的结果作为参考,他可以说得到“101位真值”。
3.4 黄宗宪的记载佐证
1876年黄宗宪随郭嵩焘出使欧洲,1877年在伦敦一家博物馆发现一本数学书上记载了π的158位真值,他说
于博物馆天算书中觅得圆率真数一百五十八位,即翻行篋,检昔日与曾、左两君所推得百位者校之,一一吻合,何快如之!不但能证旧刻无布算之讹,且从此确知圆率真数已成铁案矣。谨录一纸寄归中华,想果师(指丁取忠)与栗兄(指曾纪鸿)见之当亦欣喜。(4)此条史料李俨先生最先发现([2],页290)。汤浅光朝《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中国近代科学史”录有“1877年,左潜和曾纪鸿把圆周率计算到100位”([3],页238)。“1877年”应该是黄宗宪的记载年代,记为《圆率考真图解》首版年“1874年”更为确切。[11]
这条史料可以作为曾氏计算出百位圆周率真值的一个佐证。
4 结语
综上,我们认为曾纪鸿的确是计算出圆周率的百位真值,他在文中所给的值是由其发现的π/4五分公式(3)结合反正切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计算得到。5个级数各项均计算到小数点后102位,求和得到π/4的103位数值(包括整数位),依次乘以2,4,8之后得到π/2、π、2π的数值,取前100位作为各量的真值,最后一位舍去,剩余2位数作为存疑数字,双行夹注字号书写区别。曾氏所给π值实际上有101位真值,式(3)是一个梅钦类公式。
致 谢感谢王彩华副教授、赵志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张静同学等几位同事帮助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