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手少阳三焦经根结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即刻疗效临床研究※

2019-11-09李彦龙吴聪英杨艺伟马识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根型少阳三焦

李彦龙 逯 俭 徐 昭 吴聪英* 杨艺伟 张 帆 马识途

(1 北京市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针灸科,北京 101100;2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麦新镇卫生院中医科,内蒙古 开鲁 02841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颈神经根受压迫引起的以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总称。是临床常见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有越来越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临床上该病占全部颈椎病的50% 以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针刺某经根结穴对治疗该经经络循行范围内疼痛有针入痛止的即刻疗效,由于C7神经根受压的颈椎病本课题选择为常见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C7神经根受压,因此本课题主要选取该类型颈椎病进行研究。依据C7神经根受压的颈椎病在上肢的临床表现分布与手少阳三焦经之循行路线相近,故在常规针刺方法上加用手少阳三焦经根结穴进行针刺治疗,并与常规针刺治疗相比较针刺前后的即刻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 例均为北京市通州区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针灸科2017 年1 月—2018 年7 月门诊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2 组,每组60 例。其中治疗组:男31 例,女29 例;年龄25~65 岁,平均年龄50.10 岁;病程为(7.0±1.6)d;治疗前总评分(29.31±3.31)分。对照组:男30 例,女30 例;年龄24~63 岁,平均年龄51.28 岁;病程(7.0±1.5)d;治疗前总评分(28.22±3.54)分。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 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基本情况比较(±s)

表1 2 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基本情况比较(±s)

1.2 诊断标准 根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以下几点:(1)年龄18~65 岁;(2)颈、肩、臂疼痛或麻木,向上肢或枕部放射;(3)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4)颈椎旁压痛;(5)肩及上肢感觉障碍、肌力下降;(6)压颈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7)影像学检查异常;(8)C7神经根定位。

患者主诉疼痛由颈部沿肩后、肱三头肌放射至前臂后外侧及中指,肱三头肌肌力在早期即可减弱,但常不被注意,偶尔在用力伸肘时方可察觉。有时胸大肌受累并发生萎缩,其他可能受累的肌肉有旋前肌、腕伸肌、指伸肌及背阔肌等。感觉障碍区位于中指末节。

1.3 纳入标准 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C7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年龄在18~65 岁;治疗前评分≥26 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1.4 排除标准⑴年龄在18 岁以下或65 岁以上;(2)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等疾病及孕妇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参考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2 版《针灸治疗学》,取颈双侧夹脊穴,患侧肩俞、外关等穴。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以直径0.25 mm、长25~40 mm 毫针,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5 min。每周针刺5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1.5.2 治疗组(常规针刺加根结穴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之外,加用手少阳三焦经根结穴:关冲穴、丝竹空穴。操作方法:关冲穴、丝竹空穴用直径0.25 mm、长25 mm 毫针针刺得气后加用常规穴针刺疗法,留针25 min。每周针5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用简化McGill 疼痛量表(SF-MPQ)包括疼痛评级指数的评估(PRI)、视觉模拟级评定法(VAS)以及现在疼痛状况(PPI)3 个方面,分析患者对疼痛的生理感觉、情感因素及认知成分,能够较准确的反应颈部疼痛的性质和强度。PRI 所有描述词分别以0~3 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PPI 用0~5 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VAS 用0~10 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

1.6 疗效评定标准 用改善率来判定疗效,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分别在治疗得气即刻观察疗效,对2 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改善率>75%为痊愈(优)、50%~74%为显效(良)、25%~49%为有效(好转)、<24%为无效(差)。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即刻McGill评分比较2 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即刻McGill 评分均有明显变化(P<0.01),治疗组即刻效果较对照组即刻效果明显升高(P<0.05)患者疼痛明显好转。见表2。

表2 2 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即刻McGill 评分(±s,分)

表2 2 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即刻McGill 评分(±s,分)

2.2 2 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即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即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即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即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当于中医学“伤筋”“项痹”范畴,针灸治疗有确切疗效[2]。多以毫针和电针方法为多。C7神经根支配的感觉区域从颈部沿肩后、肱三头肌至前臂后外侧及至中指,与手少阳三焦经及其经筋循行相近。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沿无名指尺侧缘,上过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直上穿过肘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止于目外眦(丝竹空穴);手少阳三焦经经筋,起于第四指末端……上沿前臂外侧……向上绕行于上臂外侧,上肩部,走向颈部……”[3]

经络的根结标本理论为《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见于《灵枢·根结》,为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指头、胸、腹部。根者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者为经气归结之所。根结理论论述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在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7神经根受压)时,选根结穴作为主要穴,采用经络辨证取穴,选取手少阳三焦经的根结穴(关冲穴、丝竹空穴),针刺这2 个腧穴更易于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节经络的功能,可收到显著疗效。至于根结穴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现代机制是否有镇痛物质瞬间产生等,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根型少阳三焦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童心童画
《三千年》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蒙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