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七软胶囊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侧枝循环重建的影响※

2019-11-0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软胶囊侧枝缺血性

陆 燕 刘 沙

(1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2;2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6)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急性缺血性卒中因其高发病率以及高致残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复发率约为17.7%[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常累计颈内动脉系统,多是由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其狭窄程度同时与卒中再发的风险成正比[2]。动脉狭窄或闭塞会导致远端脑组织灌注不足,通过侧枝循环的建立,对缺血区域提供代偿供血[3]。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开放与缺血性卒中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4]。丹七软胶囊的成分为丹参、三七,是一种复合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较广泛,但其是否对缺血性卒中的侧枝循环有改善,既往研究尚未提示。本试验将探讨丹七软胶囊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6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立医院收治的10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 例。对照组男31 例,女22 例;年龄45~77 岁,平均年龄65.62 岁。观察组男28 例,女25 例;年龄47~75 岁,平均年龄63.27 岁。2 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主管部门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

1.2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1],且经头颅CT 和MRI 检查证实为单侧颈内动脉系统梗死;(2)初次发病且病程在48 h 内;(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4~20 分;(4)年龄50~75 岁,性别不限;(5)颞窗穿透良好。

1.3 排除标准(1)脑出血、脑血管畸形及脑肿瘤等脑部器质性病变;(2)已经或拟接受静脉溶栓或动脉介入治疗;(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4)有影响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基础疾病;(5)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不能配合检查者;(6)近期接受过抗凝治疗或使用过同类药物。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抗血小板聚集,同时给予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糖及血压,降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七软胶囊(北京长城制药厂,国药准字Z20050031),连续治疗14 d。

1.5 观察指标(1)采用NIHSS 评分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运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技术比较2 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入院时和治疗后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峰流速对称性差值(DVp)以及平均流速对称性差值(DVm),评估侧枝循环的建立;(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 的水平:收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3 000 r/min 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 水平,试剂盒由南京比迪生物公司提供。

1.6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 软件实现上述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在满足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前提下,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来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性统计分析,在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基础上,选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针对每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采用配对设计t 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性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 取0.05,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14 d 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丹七软胶囊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s,分)

表1 2 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s,分)

注:2 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丹七软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 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14 d 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MCA 的Vp、Vm、DVp 和DV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2 组MCA 的Vp、Vm 均较治疗前升高,DVp 和DVm 较治疗前降低;且丹七软胶囊观察组Vp 和Vm 明显高于对照组,DVp和DVm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s,cm/s)

表2 2 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s,cm/s)

注:2 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丹七软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 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14 d 前后VEGF 水平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血清VEGF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2 组血清VEGF 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丹七软胶囊观察组VEGF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 水平比较(±s,pg/mL)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 水平比较(±s,pg/mL)

注:2 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丹七软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 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评估2 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通常由于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大部分原因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部分来源于斑块脱落,心源性栓子脱落等导致,其中颈内动脉系统最易受累[5-6]。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的开放对维持脑血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侧支循环的有效建立,通过代偿缺血半暗带的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凋亡的面积,减轻了神经元的损伤及凋亡[7]。同时,侧支循环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方案。选择何种药物,更好的开放侧枝循环,改善卒中的症状是目前的临床关注热点。

丹七软胶囊的主要成分为丹参和三七,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8]。本试验发现:治疗14 d 后丹七软胶囊观察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单纯抗血小板对照组,提示丹七软胶囊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这可能与丹参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有关;三七抑制炎性因子刺激引起的内皮细胞激活和表达,通过对溶酶体膜的保护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损伤,从而保护神经元有关[9-10]。

TCD 通过对颅内血流的方向、速度以及频谱改变的监测,客观反映血管的舒张收缩反应性,判断侧支循环情况[11]。本试验发现:丹七软胶囊能够明显升高前循环MCA 的平均流速和血流量,且有效降低血管阻力。这可能与丹参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环磷酸腺苷浓度,增强前列环素合成酶活性,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速;三七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关,提示丹七软胶囊能够有效开放侧枝循环[12]。

VEGF 是一种作用于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在血管的重建和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13]。它是增加血管通透性,激化血管内皮增生,促进血管的再生、建立侧支循环[14]。同时VEGF 还有促进轴突生长的作用,从而增加神经元的存活[15]。本研究应用丹七软胶囊14 d 后,血清VEGF 水平明显上升,提示丹七软胶囊可有效上调血清VEGF 水平,促进侧枝循环的开放再生,从而起到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综上,丹七软胶囊通过升高血清VEGF 的水平,促进血管再生,并建立起有效的侧支循环,增加再灌注,改善神经缺损症状,有效提高缺血性卒中的疗效。

猜你喜欢

软胶囊侧枝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黄瓜分枝调控的分子机制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不同剂量大蒜油软胶囊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