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MRI与CT在结肠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2019-11-07雷爱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肠壁结肠直肠癌

雷爱春,储 燕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CT室 江苏 淮安 223200)

结肠直肠癌发病率位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者会发生腹膜炎、肠穿孔、肠梗阻等,甚至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和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治疗结肠直肠癌主要为手术方法,具有较高长期生存率,因此术前分期十分重要,MRI与CT均为分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方式[2]。为了进一步研究MRI和CT在结肠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56例患者进行研究的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7年7月—2019年8月,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直肠癌患者,共56例,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后手术病理分期(AJCC及UICC共同设定TNM分期法为依据)。所有患者未接受过放化疗,耐受性良好,排除精神障碍、系统性疾病、严重心或肝肾等重要器官障碍、依从性差等患者。其中有32例男患者,24例女患者,年龄范围40~70岁,平均(50.04±5.34)岁。此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前2~3天应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检查当日温盐水灌肠,做好肠道准备。

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相控阵线圈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常规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R 3000ms,TE 100ms,FOV 36~40cm,矩阵384×256,层厚/层间距5mm/1mm,NEX=4,回波链长度15,采用呼吸触发技术。脂肪抑制(STIR)序列:TR 3000ms,TE 100ms,回波链长度24。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True-FISP)序列:TR 3~5ms,TE 1.5~2.3ms,翻转角55°,FOV 36~40cm,矩阵224×224,层厚/层间距5mm/1mm,NEX 1。扩散加权成像(DWl):TR 5500ms,TE选最短,矩阵128×128,b值800s/mm2。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LASH):TR 110~250ms,TE选最短,翻转角80°,FOV 36~40cm,矩阵320×160,层厚/层间距5mm/1mm,NEX1。由膈顶扫描至耻骨下缘。平扫后经静脉团注Gd-DTPA 0.11~0.12mmol/kg,动、静脉期延时时间分别为30s和90s。

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VCT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层厚3.75mm,间隔3.75mm。增强扫描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350mgI/ml)碘海醇1.5ml/kg,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5ml/s。扫描范围由膈顶至耻骨联合下方。患者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动脉期延时时间为30s,静脉期延时时间为90s,将所有原始数据行0.625mm层厚重建并传至PACS。扫描后进行分析诊断(3名经验丰富影像医师)并手术。

1.3 观察指标[3-4]

对比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MRI与CT检查在分期诊断中的准确性。MRI分期:肿瘤侵入肌层,且与粘膜下层交界消失,但固有肌层与周围脂肪交界层存在为≤T2期。肿瘤处T1W1不规则信号,肌层与周围脂肪交界层消失,肿瘤处T2W1信号增高,周围脂肪相对较低为T3期。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及脏器,肠壁与其他组织器官见高信号脂肪层消失为T4期。CT分期:病灶透入肌层,肠腔未出现明显狭窄,肠壁增厚>0.6cm,图像边缘光滑为≤T2期。肠腔狭窄,浸润达肠壁外层,外周脂肪模糊且密度增加为T3期。肠腔狭窄明显,肠壁明显增厚,浸润超出肠壁外层,外周脂肪模糊且密度增加,侵及其他组织器官为T4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MRI与术后病理检查T分期比较

病理检查:≤T2期患者11例,T3期患者25例,T4期患者20例。MRI检查≤T2分期正确患者10例,准确率为90.91%(10/11),分期过高患者1例;17例T3期患者分期正确,准确率为68.00%(17/25),分期过低4例,分期过高4例;11例T4期患者分期正确,准确率为55.00%(11/20),9例过低。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术前MRI与术后病理检查T分期比较(例)

2.2 术前CT与术后病理检查T分期比较

CT检查≤T2期患者7例,准确率为63.64%(7/11),分期过高患者4例;12例患者T3期分期正确,准确率为48.00(12/25),分期过低7例,分期过高6例;12例患者T4期分期正确,准确率为60.00%(12/20),分期过低8例。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术前CT与术后病理检查T分期比较(例)

3 讨论

最新报告发现结肠直肠癌年平均增加的概率约为4%,并且死亡人数明显升高。结肠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偶尔出现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肿瘤增大、病灶转移、浸润等情况,此时患者一般会出现腹部包块、腹痛、发热、消瘦等,属于中晚期[5-6]。结肠直肠癌中晚期大多进行手术,但复发较多,预后差。MRI和CT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方式,MRI技术发展迅速,能够多方位、多角度成像,多参数调节使成像质量有所提高,同时MRI无辐射,组织分辨率较高,适用性较高[7]。CT能够进行仿真图像、曲面图像、MRP图像的构建,对肿瘤范围、形态判定准确。通过研究得出结果:≤T2和T3分期中,MRI诊断准确率(90.91%、68.00%)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63.64%、4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分期中,MRI检查与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需要借助邻近组织密度差异判断,密度不明显时不能准确鉴别,导致其在≤T3期的准确率不高,而MRI对软组织解析能力较好,可清晰反映各层结构,但MRI对于直肠周围结构无法清晰显示,受线圈扫描范围所限,相控阵线圈则能够弥补这种缺陷,空间分辨力较高[8]。

综上所述,在结肠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MRI在≤T3期的准确率要高于CT的准确率,更具优势,但仅为治疗方案筛选提供参考,两种诊断方式联合术前分期和指导治疗中非常重要,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肠壁结肠直肠癌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