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9-11-07栾德广牛焕东李宝库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肾周低密度结果显示

栾德广,牛焕东,李宝库

(烟台芝罘医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肾细胞癌的检查中,能够有效提升肾细胞癌的检出率,本次研究以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的检测为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31名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包括CT平扫结果分析,增强CT扫描结果分析及MRP与MIP的分析三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肾细胞癌的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24岁~67岁。其中21例患者表现出血尿的体征,12例患者表现出腰疼的体征,5例患者表现出腹部肿块的体征。

本次研究开始前已通过书面形式争取了患者的同意,同时,本次研究已提交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查结果显示:不具备医学伦理问题,可以进行研究。

1.2 方法

首先、使用128层螺旋CT机(日立:ECLOS16)对患者进行扫描,不仅要进行平扫,还应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求患者在检查前保持空腹的状态。在具体检查的过程中取患者平卧姿,针对肾上腺区域至肾下极区域进行扫描。具体扫描参数应保持:电压处于120kV恒定;电流维持180mAs~300mAs之间。保持层厚维持2.5mm~5mm之间。螺距控制为1.375:1。床的移动速度控制为13.75mm/s。其次、使用对比剂碘海醇(350mg/ml)1ml/kg,通过高压注射器对患者肘静脉进行快速团注。具体注射的过程中,维持2ml/s~3ml/s的注射剂量。皮质期延迟扫描时间25~30秒,髓质期延迟扫描时间60~70秒,分泌期延迟扫描时间2~3分钟。最后、使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RP)与的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对CT扫描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选取典型的扫描图像用于比对分析,具体选取:图1A与图1B:患者A,男性,51岁。图2A与图2B:患者B看,男性,62岁。图3A与图3B,患者C,55岁。

表1 两组患者CT扫描结果统计表[n(%)]

2 结果

2.1 患者CT平扫数据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病灶主要表现为圆形与椭圆形,存有明显强化患者数量为10例;能够检测出发生低密度液化的患者数量为12例;能够检测出发生混合高密度的患者数量为6例;检测发现有囊性表现的患者数量为3例;能够检测出肾周脂肪间隙模糊的患者数量为10例,见表1。

10例患者存在肿块强化的情况,患者的肿块边界较为清晰,体积较大的肿块往往表现为形状的不规则,密度混杂不均匀,肿块可向轮廓外生长。详见图1A所示:12例患者发生低密度液化的情况,其中密度均匀的患者7例,详见图2A所示。高密度与低密度患者共5例,详见图3A所示。

2.2 增强CT扫描数据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的结果显示:增强扫描,23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肿块强化的情况,皮质期表现为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或等于肾皮质,实质期和排泄期病灶强化程度相对低于肾实质,可见包膜强化,病灶内部可见的斑片状、不规则状与裂缝状的低密度造影,显示患者病灶内存在液化坏死、囊变或出血的情况,详见图1B所示。在皮质期内,患者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边缘有相对清晰;排泄期病灶呈低密度,详见图2B、3B所示。

2.3 MRP与MIP的分析处理

MRP与MIP的分析结果显示:10患者发生肾周间隙受累/肾周筋膜受侵增厚;3例患者发生下腔静脉癌栓;8例患者发生肾静脉内癌栓;1例患者发生肾颈动脉屡;1例患者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发生肺转移;1例患者发生肝转移;1例患者发生肾上腺转移,见表2。

表2 MRP与MIP分析结果统计表[n(%)]

3 讨论

肾细胞癌又称肾腺癌,属于泌尿系统疾病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肿瘤类疾病,不仅会对人体泌尿系统造成影响,甚至造成生命威胁。肾细胞癌临床症状为:腹痛腰痛、腹部肿块及尿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存有近20%的患者在患有肾细胞癌后会伴随发热、血沉降速度加快及高血压等副症状。肾细胞癌多发生于49岁至60岁的年龄段。其中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为女性患者的3倍[1]。

目前,临床对肾细胞癌的检查主要包括尿常规检查、肾盂造影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及CT扫描检查、MRI检查。具体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等。但肾细胞癌在早期无明显体征与临床症状[2]。因而,在早期发现的难度较大。多层螺旋CT能够沿人体做连续均匀旋转,同时能沿着扫描床做匀速递进运动,其扫描的轨迹呈现出螺旋状前进的状态,扫描速度快,实现容积扫描,可进行数据后处理,可全面观察肿瘤的形态、强化程度及方式,并可了解肿瘤的侵犯情况。

对患者肾细胞进行CT扫描后的结果显示[3-4]:第一、肿块动态变化。随着肿块的生长肾轮廓会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肿块也会向肾外蔓延,而当肿块向肾脏内部生长时,则会对肾窦脂肪造成压迫,进而导致肾窦脂肪的缩小。第二、肿块形态变化。CT扫描结果显示:肿块形态主要呈现为圆形与椭圆形两种,且肿块边界较为清晰,与其他肾脏疾病相比,肾细胞癌的肿块形状单一,且规则。第三、肿块密度差异。CT扫描结果显示:肾细胞癌患者肿块密度多为低密度,而囊性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具体可分为单囊与多囊两种,其囊壁的厚薄程度不均匀,但多伴有囊壁结节。囊壁的分隔形状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壳状与线条状三种。且囊液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的状态。

在供血方面,肾细胞癌的供血多表现为富供血,临床中的富供血所占比例高达80%。在临床中只有15%左右的患者表现为缺乏供血,发生无供血的情况十分少见。在注入对比剂后,肾细胞在皮质期都表现出了强化的特征。部分肿瘤的特征表现十分明显,同时也显现出了“快进快出”的特征。得到强化后的肿瘤与正常的肾实质相比,无强化的病灶往往表现出低密度的特征,这项特征有助于病症的检出。而当肿瘤得到强化后,其囊壁与囊壁结节均会发生显著变化。本次研究应用对比剂后所呈现的特征,与肿瘤强化后的富供血及快进快出的特征相吻合。通过三期扫描与三维后处理技术的结合能够全面展现是肾细胞癌的特征,成功促进疾病的诊断[5-6]。在本次研究的31例患者中,存有10患者发生肾周间隙受累/肾周筋膜受侵增厚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肾周筋膜的厚度增加,肿块界限模糊;3例患者发生下腔静脉癌栓,8例患者发生肾静脉内癌栓,具体表现为血管内低密度情况增加,受累血管区域增加;1例患者发生肾动静脉屡;1例患者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并伴有肝转移,肾转移。

使用MRP与MIP对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皮质期的MRP与MIP能够充分反映肿瘤的供血情况下。这种类型的的影像学征象发生概率超过70%。实质期扫描也可以明确患者肾静脉、下腔静脉内部是否发生肿瘤栓的情况,对设计具体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使用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进行检查,在平扫、增强扫描及MRP与MIP分析的支持下,能够为诊断提供准确的检查技术。为确诊肾细胞癌提供有力的依据,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而关于这一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还有进一步分析、讨论的必要。

猜你喜欢

肾周低密度结果显示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的分析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积液的临床价值
最严象牙禁售令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输尿管结石伴急性肾周积液的超声观察与分析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的MRI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