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道的活化石
2019-11-05林楚生
林楚生
潮汕工夫茶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是传承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汉民族饮茶方式之一。潮汕工夫茶源自明代瀹饮法,逐渐演化发展出独特的茶具、茶叶和饮茶程式,处处可见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人的生命智慧。
工夫茶源,由闽入潮
起初,“工夫茶”指的是武夷岩茶当中的上等茶叶。武夷山所产的茶叶,长在岩石间的称为岩茶,长在河溪边的称为洲茶。清前期,人们将最好的岩茶称为工夫茶。这种工夫茶品质绝佳,数量绝少。数量少,则物以稀为贵,是珍贵物,须以珍贵心对待之;不能一人独享一大杯,须由众人围坐,以一公共的小壶冲泡,再分汤入几个小杯之中,每人一小杯,分三口品呷,才可饮尽;用水乃至用炭火,都要讲究,要用活泉之水,用细炭煎沸。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还是一位美食家。他所著的《随园食单》是古代著名的汉族烹饪著作。有一天,他游览武夷山,到了曼婷峰、天游寺等地,那里的和尚、道士纷纷为他献上茶叶。他们用的杯子像核桃那么小,用的茶壶也不过香橼那么大,一次冲泡出的茶汤不超过一两。杯子端到嘴边,不舍得马上喝进嘴里吞咽下去,而是要先闻一闻茶汤的香气,再试试茶汤的滋味,慢慢地品呷。才感受到这茶汤清芬扑鼻,口中有余甘。
潮汕地区至少到清中期以前,当地茶叶产量不大,不足以供给本地人饮用。潮汕人所饮茶叶多来自武夷山区。随着武夷岩茶商路的传播,茶叶连同它的加工方法和品饮方法,从闽北一路南下,到闽南、粤东,为当地人接受。于加工方法而言,可从单丛茶与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及成茶的品质特征中,见其相似之处。
潮汕人把从福建来的工夫茶本土化,将它演绎得更为极致。那是极致的精细、极致的讲究,使之成为具有潮汕特色的工夫茶。潮汕人把宜兴紫砂壶的形制和特点吸收了,在潮州一个名叫枫溪的地方,人们用当地特有的朱泥,制成更小、更薄的茶壶,即潮州手拉朱泥壶。有两大家族,吴姓和章姓,代代传承手拉制壶工艺,至今已有七代。武夷山区饮茶用瓯,潮汕人则用白瓷小茶杯,杯口宽,杯底窄,素净的白瓷,托显茶汤温润的色泽,杯外以青花或彩色绘饰,可视为艺术品。至于茶杯的数量,则不是一人一杯了,客人多的时候,也仅仅使用三个杯子,主客轮流取饮。闽地的工夫茶用细木炭焚烧煮水,而潮汕多产橄榄,潮汕人发现用榄核烧制成的炭,煮出的水更具有橄榄的清香之气。至于茶叶的存放,潮汕人用锡制的器皿装盛,锡罐的形制也颇为讲究。
煮水用炭,三铫三沸,茶具精巧,泡茶程式与流程繁复,这样的茶叶冲泡和品饮方式,便慢慢固定下来,在潮汕地区生根发芽,不断地改进、趋于极致,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潮汕工夫茶”。
茶具精细,孟臣若琛
冲泡工夫茶的用具精巧无比,可从烹水和用炭说起。
傳统的烹水用壶称为“砂铫”,雅名“玉书煨”,俗称“茶锅仔”“薄锅仔”。震钧在《茶说》中考究瀹茶器具,尤好砂铫:“盖铫以薄为贵,所以速其沸也……今东白泥铫,小口瓮腹极佳。”铜铁味有腥涩,石头壁厚,皆不合适,因此多以砂铫装水,煮出的水轻柔味甘无土气。潮汕砂铫以白陶泥为料,壁薄如纸,壶连盖重约二三两,因壶盖极为轻巧,热气冲击壶盖,发出“雀雀”的雀舌声,极为有趣。多出自枫溪名手,嘴小流短,底部平阔,柄长,便于拿握和不易被烫到,有的外刷白釉,色泽油亮,古朴庄重。砂铫可装两三巡茶的水,水量适中,既不会太少以至每次冲泡就要等水煮开,又不会过多而水温变凉。
“竹炉榄炭手自煎。”潮汕工夫茶的用炭多有讲究,传达了潮汕文化讲究精细的神韵。传统潮汕工夫茶的用炭有橄榄核炭和松木炭等。潮汕地区盛产橄榄树、松木等。橄榄核油脂含量高,结构中空,制成炭极好,炭身易燃,火猛而均匀少烟,水留橄榄的清香;而松木炭香气古韵,煮的水亦绵软留香。可惜二者现在已经难觅踪影了。
烹水以后,便是泡茶茶具了。茶壶是潮汕工夫茶的主角,主要分两种形制,一是盖碗,二是冲罐。盖碗,又称盖瓯、三才杯,形如仰钟,分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盖,中为碗,下为托。上喻天,天盖之;中喻人,人承之;下喻地,地托之。盖碗的材质,一般而言,瓷质的最多见,其次是玻璃的,因纳茶和去茶渣时简易,而受潮汕人喜爱。但“因瓯口阔,不能留香”,无法充分发挥茶叶特性,在潮汕工夫茶中,不被工夫茶客所重视。
冲罐则是典型的潮汕工夫茶泡茶用具,又称孟臣罐。“冲罐”之名,潮汕特有,顾名思义即是“可以冲茶的罐子”,也有人说是“苏罐”的拟音,因为它是在明末清初,潮商将苏州宜兴紫砂壶带回潮州作为茶具,因此称为“苏罐”。典型的潮汕工夫茶冲罐,主要有两种:一是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另一是潮州枫溪的朱泥壶。
潮汕工夫茶唯一的品饮茶具是若琛杯,又称若琛瓯。若琛杯原产于瓷都景德镇,杯底原有“若琛珍藏”四字,杯壁薄如纸、白如玉,小巧玲珑,容量为15毫升左右。小茶杯以白瓷泥拉制为佳,俗称“白玉令”,釉色洁白、胎骨极薄。杯口有撇口和直口,撇口茶杯杯口外翻,即使杯中所盛刚沸腾的茶汤,接触到杯沿也不会感觉到太烫,适合夏天使用;直口茶杯胎壁扁厚,提杯略感烫手,适合冬天使用。工夫茶杯的色釉以米黄釉、蓝釉、红釉为主,除了用于饮用工夫茶,还用于祭拜祖先、神明时献茶。
用茶专一,尤爱单丛
潮汕人爱茶,潮地亦产名茶,但清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潮汕的茶叶产量少,且未被视为上等。清代,潮汕的上等茶主要是闽茶。乾隆到嘉庆之际,潮汕人仍以武夷茶为尊。乾隆以后,潮汕人经商蔚然成风,与潮汕人嗜茶的传统结合起来,使得茶叶成为潮汕人经商的大宗贸易项目之一。1920年代,广东的“广潮帮”(广州潮汕)每年采办茶叶数量庞大。从茶商历史来看,潮汕工夫茶的用茶,从明清开始以潮汕人喜爱且易得的乌龙茶为主,潮汕、台湾、福建是中国乌龙茶的主要茶区,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90%,在制茶成品中各具特色。潮汕人喜爱的乌龙茶代表茶类,有潮汕凤凰山水仙种及其选育出的凤凰单丛、岭头单丛,以武夷大红袍为代表的闽北水仙,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