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于云南,兴于岭南
2019-11-05毛剑杰
毛剑杰
寻茶·刮风寨
澜沧江自青海阿尼玛卿山麓南來,在滇南国境线北侧,将穿越横断山脉高山深谷积聚而成的丰沛水能,化成了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一带“六大古茶山”的溪涧纵横、云雾缭绕。原生的云南普洱茶大叶种茶树,便生长在这片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沃土上。
然而,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上,任一处古茶树地,都并非外来的人们轻易可以到达。易武刮风寨,是中国最南端的瑶寨,属于曼撒古茶山系统,这里出产的茶,是一芽三叶留长梗,晒后颜色灰亮中透着墨绿色光泽。茶汤入口带着强烈的山野气息,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清凉回甘的感觉较为明显,香扬水柔,而且非常耐泡。
从易武进刮风寨的路很难,但没有走进来的茶客无法想象,刮风寨茶人的进山采茶之路,又是何等艰难。
我们去的是刮风寨五块古树茶地之一的茶王树。皮卡从刮风寨出发上山,在碎石和黄泥混合成的小马路上颠簸着上行,贴着山壁转了十几个接近90度的大弯后,在一处接近60度向下的陡坡停了下来。
到这里,只走完去茶王树的前15公里。再往前,另—个15公里,就只能靠双脚了。当然,不想走路的,还有摩托车——不过茶客肯定不行。
刮风寨的人们,无论男女,个个都是骑摩托车的好手,可以在这样高差极大、拐弯很多的黄泥山道上呼啸来去,让人捏一把汗,觉得随时都会侧翻掉下悬崖,但他们上坡下坡大拐弯都不减速,不然爬不上坡。
从下车点步行到茶王树近两个小时,一路陡坡一路蔓草荆棘,终点在一处草木葱茏的小山谷里。此茶地因有一棵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围的“茶王树”而著称,和曼撒茶山核心区一衣带水,又隔冷水河与弯弓山脉遥遥而望。
问这棵茶树的年龄,刮风寨的人们也说不上来,反正,爷爷的爷爷就已经在采了。
虽然地处偏僻,但几年来,易武以及刮风寨的茶人们,早已不是当年靠点茶叶糊口的赤贫状态。随着市场古树茶持续热炒,五大茶山出产的古树茶价格持续走高,当地的许多茶人早已经身价百万。
目前拥有茶王树茶地的茶农约有40多户,头春古树价格则可以卖到3000~4000元之间。
去茶王树的路,比起以前只能完全在荆棘密林中穿行的状态,现在已经好了太多。它的前半段小公路,是2012年修通的。但是最后一段如此艰险难行,为什么一直不修?刮风寨人对此不置可否。
亦真亦幻“武侯遗种”
刮风寨是曼撒古茶山之一处,而曼撒也只是宏大的云南普洱茶系统之一端,总体而言,云南普洱茶核心产区分成六大古茶山系统:攸乐、莽枝、蛮砖、倚邦、革登、曼撒。
和云南许多物产、历史一样,普洱茶的缘起,也被亦真亦幻地追溯到了公元225年的蜀汉南征。清代《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此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诸葛亮在六大古茶山巡视一圈,并且还分别留下纪念品,这当然是神话传闻,不足为凭。但世居云南攸乐山的基诺族人,确实一直深信诸葛亮在云南始种茶树为事实,并将之视为“茶祖”,常常祭拜。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洱茶很早就已经是中原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符号,尽管这个名称是到很晚近才有。
事实上,云南古茶树开始栽培的时间,应该不会迟于诸葛亮的年代。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诸民族先民之一的濮人,就曾献茶给周武王。
关于普洱茶产区情况,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唐人樊绰成书于咸通四年(863)的《蛮书》中:“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唐时南诏国银生节度使治所,即今天的云南景东,辖区包括今普洱市、临沧市一部、西双版纳州等地,正是今天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唐代,普洱茶不仅有系统采造之法,而且已经是大宗贸易商品。
直到今天,在西双版纳一带还有很多千年树龄以上的茶王树,比如,巴达大黑山树高14米、树茎1.12米的野生茶树,树龄已有1700余年;南糯山上已发现的世界最大栽培型茶树,树龄800多年,树高9.8米,主干直径1.58米。.
近年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还发现了“邦崴大茶树”,树高11.8米,树茎1 14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唯一一棵“过渡型古茶树”。这是古代濮人栽培移植野茶树种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清代前期,皇室贵族延续了明代上层人士对普茶的喜爱;另一方面,随着明清西南地区日渐纳入中原王朝管理体系,陆续完成改土归流,通过茶马古道与西南地区的贸易往来也大大加强。
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供不应求。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以及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它连接川滇藏,延伸人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
清顺治十八年(1661),西南战乱刚刚平定,清政府就同意在北胜洲(今永胜)建立茶叶市场。当年,从普洱运往西藏的茶叶就达300万斤之多。史载,每到冬季,茶叶市场人潮马龙,藏族同胞驱着成百驮马,驮着马匹、药材等来换购茶叶。
藏民族生活在平均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寒地区,在冬季尤其需要摄人热量高的食物,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他们的主食。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这就需要大量喝茶。所以藏语古谚中云:“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翻译成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夏喝龙井,冬喝普洱
普洱也是清代皇室生活标配,这从《红楼梦》的一些记载也可窥见端倪:
那一天,是宝玉生日。
掌灯时分,宴席还沒开始,林之孝家的带着几个管事妈妈来查房,点了卯之
后,就问宝玉怎么还没睡。
宝玉说,自己平时都早睡的,今天是吃多了东西,怕早睡积食,等下还打算在院子里散散步。
林之孝家的就说:“该沏些普洱茶吃。”
袭人和晴雯则说:“沏了一杯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尝,都是现成的。
《红楼梦》六十三回其实讲了很多事,从宝玉生日写到了贾敬之死,青春宴会繁华盛极,与道观里枯寂癫狂的死亡,却是如此接近,这成了许多红楼爱好者的关注焦点。
《红楼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全书有273处提到茶,其中,普洱茶多次被提及,正是清代上层社会普洱茶大兴的真切写照。
前文引述自六十三回的,至少向读者传递了三个与普洱茶有关的信息:
作者曹雪芹生活的雍正乾隆年间,普洱茶是贵族的流行饮品;
温和不刺激的普洱茶,有解腻消食功效,贵族们常常在晚饭后沏来喝;
女儿茶可能是普洱茶的一种品类,清代泓《滇南新语》里说:“普洱茶珍品,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阮福《普洱茶记》也说:“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普洱茶外形长索肥大,色泽乌润、褐红,滋味醇厚回甘温丰,并有独特的陈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仓味”。其性温、善解油腻,《本草纲目拾遗·木部》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效尤大也。”这里说的膏黑如漆者,指的是普洱熟茶;绿色的则是生茶。
所以,宝玉说他吃多了的时候,林之孝家的立即说应喝些普洱茶。
清代作为宫廷贡茶的云南普洱茶,体系相当丰富完备,已经有了大普洱茶、中普洱茶、小普洱茶、普洱女儿茶等诸多细分种类。史载,清廷王公贵族饮普洱之风盛行,一时普洱贵比黄金,满清王朝甚至一度以“定量配额制”,对王公贵族实行限量供应。乾隆皇帝则多次“留用”或“要去”普洱茶,并把它赏赐给朝贡使团或外国使团。
民国时代,老舍有一次问溥仪,你做皇帝的时候喝什么茶,溥仪说:“夏喝龙井,冬喝普洱。”
普润万物,惠泽天下
普洱之名,落定于清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普洱成为府级建制,“普茶”也随之变成“普洱茶”,从此将正名写入历史。这背后,是西南各地区陆续纳入中原王朝体制,完成改土归流的大历史背景。但这过程,并非全是和平与温情,也有鲜血。
雍正六年(1728),一批江西籍茶商到莽枝茶山贩茶,住在莽枝茶山头人麻布朋家中。没想到,这批茶商中有一人行为不检,勾引麻布朋之妻。事情败露后,麻布朋一怒之下杀死了妻子和那位江西商人,将两人发辫悬挂于一棵大青树上示众。
这批逃走的茶商,则到处宣扬莽枝头人杀商事件,引得不明就里的外来茶商联名状告麻布朋劫商害民。然而,当时的莽枝茶山,受车里橄榄坝大土司刀正彦管辖,他与麻布朋同宗相连,不理会清政府惩罚麻布朋的命令。
其时,清政府谋划对西双版纳改土归流已久,正无计可施时,牛滚塘事件给了清廷实施计划的绝好理由。于是,云南总督鄂尔泰下令清军进茶山,向刀正彦发难。清军人山后,焚栅湮沟,无险不收,几十个寨子被毁,六大茶山烽火狼烟。除曼撒外的其他五座茶山,基本毁坏殆尽。
雍正七年(1729)刀正彦、麻布朋双双被俘虏斩杀,清剿结束。随之,当地实行“改土归流”,即设官府、置流官,以取代原来统治本地的世袭土司。清廷设置了“普洱府治”,府治设攸乐山,设置“攸乐同知”,驻军五百,防守茶山,征收茶捐。
同时,清政府在西双版纳设立思茅总茶店,由官方垄断经营茶叶。自此,普洱便成为茶叶精制、进贡、贸易的中心和集散地。
过去曾把普洱解释为哈尼语“水湾寨”,寓意为有山、有水的地方,但有史家认为,设置“普洱府”应属于顶层设计范畴,不太可能去采用少数民族言语,普洱的意义,比较靠谱的诠释是“普润万物、惠泽天下”。
作为贡茶的普洱,首先是要好茶,“于三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
并且,普洱茶极讲究花色品种,“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
根据鲜叶质量的不同,加工所得的茶叶也有所不同。如农历三月至四月份采制的称为“小满茶”,七月份采制的称为“谷花茶”,揉茶时,要先把不能搓揉卷紧的叶片拣出来,这种黄片老叶称为“金月天”,揉制后解不开的团块,称为“疙瘩茶”。
此后,终清一代,普洱茶业持续兴盛,檀萃《滇海虞衡志》云:“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西双版纳广袤的沃土上,几乎家家种茶、制茶、卖茶。茶山、马道驮铃终年回荡,商旅塞途。《云南通志》《普洱府志》《大清一统志》等书中,也都提到了当地民众“以茶为市”“仰食茶山”。
生于云南,兴于广东
20世纪初,随着清朝覆灭,普洱贡茶已不再。但普洱茶依然兴盛。20世纪上半世纪的普洱茶,主要为“蒸制以竹箬成团裹”的竹篓装大茶,且“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
人们尤其珍爱陈化的普洱,因为古代云南交通闭塞,茶叶多用马帮驮运,需长年累月跋涉,加之产区一带空气湿润,茶叶在长途储运过程中,经过徐徐渐进的内含物转化,便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色泽及陈香风味,而且以越陈越香著称,售价更高。
然而,若完全依赖自然发酵,陈化时间长,上市慢,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1930年代以后,不少茶厂开始寻求新的制茶工艺。
有趣的是,普洱渥堆发酵工艺的渊薮,却并不在云南,而是在广东。
上世纪50年代后期,香港和台湾开始盛行品饮生普,同时他们对红汤褐底陈香味十足的陈化普洱茶非常感兴趣。但由于普洱生茶自然陈化、转化时间较长,短时间内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之前,澳门英记茶行的卢铸勋,偶然发现绿汤茶遇水受潮后会变成红汤茶,于是自行研究,将绿汤茶泼水后晒干,研制出红汤茶,卖到港澳、南洋等地。
这就是当代熟茶的雏形:南洋泼水茶。因为泼水茶,广东省茶业公司将卢铸勋请到了茶叶公司内传授泼水茶制作技术,广云贡饼便因此诞生。这是一种利用广东的湿热环境,从香港地窖加速转化法演化的人工加温加湿发酵工艺。
不过,这种茶叶刚面世时,人们并不认可它,认为它是假普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宣传及这种茶的口感,让人们逐渐认可了它,但还是不登大雅之堂,还是地下茶品。
是当年勐海茶厂的技术骨干邹炳良、昆明茶厂原厂长吴启英,到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下第二茶厂学习此技术,并将“发水茶”技术带回云南,效仿广东做法进行加速发酵工艺试验。
1973年,云南省昆明茶厂开始以这种工艺加工茶叶,之后又有勐海茶厂把这一工艺进一步发展。但这种人工快速发酵工艺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为其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翻堆每一道工艺如果时间上有偏差,都会影响茶品的质量。
1974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茶品质量稳定性得到保证,从此揭开了新工艺普洱茶的新篇章。
岭南嗜茶,尤爱普洱
现代普洱熟茶制作技术始于广东并不意外。需求即是第一生产力。
据统计,广东省每年都要消化普洱茶总产量的七成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普洱茶销售市场,并且还有着超过100万的普洱茶收藏者。普洱茶有两大集散地或者說交易中心,其一就是广州。
广东地处南方,广东人普遍饮食清淡,好过夜生活,睡眠较晚,火气偏旺,在这种情况下,喝普洱茶就能达到降火的功效。因此,普洱茶深得长寿老人的喜爱,又称“寿星茶”“伯公茶”。
普洱茶暖胃不伤胃,这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普洱茶味苦,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泄”的记载。现代科学证明,普洱茶中含有他汀类物质,因此在降血脂方面有特别功效。
因此广东人喜欢在饭后喝几杯普洱茶,这样既有助消化,又可以维持肠胃健康。古老的普洱茶更多的倾向是销往海外或是少数民族地区,而广东地处岭南,受众多华侨华人及东南亚饮茶文化影响,加上地理位置上也靠近云南,上世纪90年代外来资本的介入,一方面带来了普洱茶的全面产业化商业化的变化,另一方面以广东为大本营开展的普洱茶规模化销售,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广东人饮用普洱茶奠定了基础。
在许多普洱茶业内人士的话语里,位于广州花地大道的芳村,经常被称为“宇宙的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芳村在普洱茶商心目中的地位。
芳村历史上就有栽培茉莉花、窨制花茶的传统,其地处石围塘火车站,货运便捷,在改革开放后慢慢成了茶叶集散地,上世纪90年代后,市场逐渐扩大,从那时起开始确立起行业龙头地位。目前以芳村为核心的茶叶市场有几十家,商铺一万多间,是世界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又有茶叶(普洱)华尔街之称。
芳村它不是一条村,而是一个区,批发市场也不是一个,而是由二十多个聚集在一起,上万家店家档口,庞大的从业人口组成,相当于内地的一个小城市。
芳村自南宋以来就是茶叶交易集散地,这里有一条村叫“茶滘”,古代做茶的人在此聚集居住,现在村民就是他们的后裔。芳村市场的绝大部分档口都经营普洱茶,在芳村有庞大的普洱茶仓库,甚至仓库存茶过亿的商家都不在少数。
流通,是芳村在普洱茶领域最核心的价值体现。普洱茶品牌有几千个甚至上万个,但是能够在芳村被流通交易的,就只有寥寥少数的十来个品牌。在芳村拥有三十家以上店铺经营的品牌有:大益、下关、雨林、福今、合和昌、今大福、润元昌、澜沧古茶、广隆等。
曾经有人在2008年就预言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会衰退,事实上芳村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证明,芳村连同整个中国普洱茶市场,依然方兴未艾。芳村的档口在这几年内增加了很多,但是租金却一路上涨。
“可以预言在几年内芳村都不会衰退,仍然是普洱茶的中心”有业内人士说,“中国的普洱茶中心,可能由只有一个,变成两个中心,其中一个是勐海,原料中心,一个是芳村,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