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A与MR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比较及符合率观察

2019-11-05袁德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头颈部例数动脉

袁德琪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 江苏 镇江 212132)

头颈部动脉是为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从心脏出发将血液运输至头部、面部和颈部。有具体研究表明,头颈部动脉狭窄重度患者就算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式进行治疗也仍然在2年之内有着极高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其发生率可高达26%甚至更多[1]。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对于头颈部动脉狭窄的健康与安全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本次研究主要就CTA与MRA的实际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纳入时间为2017年7月—2019年7月。50例患者中有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36~81岁,平均年龄为(66.38±5.75)岁。

1.2 方法

①CTA检查:采用联影uCT760 128层螺CT,首先给予患者常规CT平扫检查,从主动脉弓起处开始扫描,由足侧开始向头侧展开扫描,最后停至颅顶,其层厚参数为0.625mm,采集CTA图像;对患者颈部和后头处展开增强化CT扫描,将主动脉弓定位为整体扫描的监测平面,将阈值参数设置为110HU,通过高压注射器推注这一方式将碘海醇350mgI/ml经由肘前静脉注射进去,根据患者体重对注射量进行调整,通常为60~90ml,注射速率为4.5ml/s,同时加注生理盐水30ml;最后通过VR、MIP等技术进行后续处理。②MRA检查:采用联影uMR560 1.5T磁共振,常用的检查方式通常有两种,其一为对动脉血管有关数据进行采集,其二为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研究同时合并以多方位摄片;通过MIP技术进行后续处理[2]。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参考,评估CTA检查与MRA检查的诊断效果,记录两种诊断方式的确诊例数,确诊率=确诊例数/总例数×100%;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参考,评估CTA检查与MRA检查的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发现情况,记录两种诊断方式的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发现例数,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发现率=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发现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应用SPSS18.0软件,采取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示,当结果呈现为(P<0.05)时表示差异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A检查与MR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基本一致且组间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A检查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发现率高于MRA检查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表 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对比(例)

3 讨论

头颈部动脉狭窄是临床上比较多发的一种外科-神经外科疾病,该病在临床上的病因通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因素、颈动脉夹层因素、发育因素、炎症因素或者与体积免疫相关联的血管病变因素等。轻度和中度头颈部动脉狭窄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病情程度的加深,患者有可能有表现出头晕、定向力减退、黑朦、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言语不利、理解障碍等症状。

有具体研究表明,在所有脑梗塞患者中有超过60%患者的致病原因为头颈部动脉狭窄,脑梗塞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由此头颈部动脉狭窄在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对于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健康安全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其中CTA检查与MRA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常见方式,具有无创伤性、成像迅速等特点,随着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这两种检查方式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MRA检查能够快速成像且不需要对比剂,CTA检查能够对血管狭窄部位进行精准成像,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诊断效果更加明显和突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TA检查与MRA检查的确诊率基本一致(P>0.05);CTA检查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发现率明显高于MRA检查(P<0.05)。说明CTA检查与MRA检查在临床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工作中都具有比较高的价值,但CTA检查的诊断效果更明显突出。

综上所述,CTA检查与MRA检查都是头颈部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方式,但相对比于MRA检查来说,CTA检查更简便更安全,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头颈部例数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