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顾晋:无影灯下的思考

2019-11-05徐书贤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9期
关键词:疗护首钢多元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医生这个职业是不朽的,是永恒的,没有卸任,没有退休。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医生。

顾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fellow(FASCRS),亚洲外科学会委员;国际结直肠外科学院会员。

“今天收到了病人女儿的来信,她父亲是我做的手术,这个女儿表示要考医学院。当了这么多年的医生,第一次影响到病人的孩子愿意学医,感到欣慰,祝她一切顺利!” ——2018年1月25日

又是一个老师罹患结肠腺瘤恶变。我劝她尽快手术。她问我严重吗,我说要是癌症的话,你这个是最轻的一种。她说,她是老师,正担任班主任,想拖一个月把学生安排好了,他们开始考试了再来找我做手术,问可以吗?我觉得可以,但真正感动我的是我们的学校有这么好的老师,孩子们真幸福啊。老师反复问我这个病严重吗?我最后说:如果老天一定要让你得癌,就得你现在这种癌吧!老师笑了,满意而归,多么好的老师啊! ——2019年6月4日

今天人大会开预备会,我的门诊日。没停门诊,想着今天会议时间不长,可以回去把门诊看了。和助手说,如果病人急就请其他医生看。昨天和门诊部打好招呼。会议一完,飞奔医院。主要是怕病人等久了会发生纠纷。由于门诊部和我学生工作到位,病人并没有激动,都在静静地等我。十点半开始看,居然没有找别人看的,都在等我。我也好感动!一直看到下午一点结束。大多数病人是外地的,他们不知道我有会可能不在,千里迢迢,都不容易。 ——2019年3月4日

这是微博大V“城中故事”——也就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以下简称“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微博中的其中三条。

顾晋一直坚持在微博分享自己对于医学、工作和生活的思考,多数为出诊或手术发生的故事,有指导患者就医的科普常识,有与自己或者虚拟世界的对话,还有自己的日常生活。

“医生是一个多元色的群体,在救死扶伤之外,关心社会的时事,关心病人的疾苦,热爱自己的生活。”有媒体称顾晋是“斜杠青年”,形容他的多面和全能。但顾晋说,“每当我站在无影灯下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属于病人,我会专注于病人的一切变化,没有杂念,没有烦恼,只有眼前的手术。”

身为医生:医学是温暖的

顾晋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父亲顾方六是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原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母亲施曼珠是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创始人之一,曾任北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此外,顾晋的哥哥和姑姑也都是医生。用顾晋自己的话来说,他做医生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选择,要做的选择只是选择做哪个专科的问题。

顾晋医生出生于医生家庭。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在关心医学技术之外,也更加关注医学中的人文关怀。

在父亲身上,顾晋看到了对待患者耐心、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行为,在母亲身上,顾晋学到了坚强、永不放弃和坦然面对一切事情的意志。他说父母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医生,如何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前些年医患关系发展到剑拔弩张的程度,而作为肿瘤科医生,顾晋几乎每天都与病人生死打交道,他提出了“世界这么大,为什么病人来找我看病”的反思,他认为,每一个医生都应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医学也是科学,但医学是温暖的,医学是有温度的。“医生要具备人文素质,人家病人为什么找你看病?——是因为你懂我”。作为医生要懂病人,要了解病人,把病人作为一个人来看待。

顾晋的反思是多角度的,他尤其关注青年医生的成长。针对时下许多青年医生热衷于设备和技术、轻视基本功的现象,他忧心忡忡。在《和青年医师说几句心里话》一文中,顾晋提到,“不知从何时开始,‘望触叩听’这些基本技术已经被各种器械检查所替代。外科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高清腔镜、3D、达芬奇,各种先进的能量平台;创新的止血材料、人工关节、3D打印等;高度智能化的手术室、高度智能化的可穿戴设备,已经使外科医生武装到牙齿,走进手术室好像置身太空船……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外科技术还要不要从基本功做起?”

“外科医生是一个实践的职业,需要踏踏实实,需要兢兢业业,我们的经验是一刀一刀开出来的。”

他担忧:“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创的时代,但是,微创是需要外科基础的。我不主张年轻人没有外科基础直接做微创手术。特别是直肠癌的手术,如果你没有做过开腹的直肠癌,没有几百例直肠癌开腹的经验,上来就用微创,想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

顾晋说,“我的经历很多,当过副局长,做过科主任,担任过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的主委,获得过各种称号,但是我觉得只有做医生给病人解决痛苦以后的那种成就感是我最享受的!医生这个职业是不朽的,是永恒的,没有卸任,没有退休,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医生。”

院长语录

◎每当我站在无影灯下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属于病人,我会专注于病人的一切变化,没有杂念,没有烦恼,只有眼前的手术。

◎外科医生是一个实践的职业,需要踏踏实实,需要兢兢业业,我们的经验是一刀一刀开出来的。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应通过死亡教育,为肿瘤终末期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灵性照护、症状管理等照顾服务,帮助人们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死观。

作为院长:做最好的企业医院

顾晋所在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石景山钢铁厂医院,2002年9月,首钢总公司与北京大学签署联合办院协议,医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成为北京大学共建医院、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大学临床学院。

2015年2月5日,顾晋任职首钢医院院长,是北大医学部派往首钢医院进行医院管理的第三任院长。

顾晋上任后做了很多思考。作为一家企业医院,首钢医院也有像国内其他企业医院一样的“通病”:观念保守落后,陈旧封闭,安于现状,与其他公立医院同期迅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

顾晋深知: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人的观念。从哪里入手?“年轻人有希望,这个医院就有希望。”改变先从年轻人开始。

他提出,要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提出“青年攀登计划”走出国门,通过选派优秀青年业务骨干出国研修等方式加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在“青年攀登计划”的支持下,该院外科医生王延召、耳鼻喉科医生王春燕、骨科医生刘正、神经内科医生王慧芳、肾病内科医生薄天慧先后去到美国、意大利、韩国等地学习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开阔视野、提升个人能力。此外,医院还选派了肿瘤科的骨干护理人才去到台湾马偕医院学习系统的安宁疗护理念和护理知识。

王春燕在跟随意大利导师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鞭策:“想想自己都34岁了,好像看到时间之河在我面前匆匆流过,对曾经浑浑噩噩度过的日子感到羞愧不已,意识到自己应该马上做好5年、10年规划,并逐一达到目标。”

为培养医护人员的自信和竞争意识,顾晋鼓励首钢医院医护人员参加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这是之前首钢医院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请了北医最好的老师对选手进行培训指导。最终,在强手如林的精彩教学“PK”赛中,首钢医院的青年教师连续两年获得该比赛的一等奖,并代表北京大学参加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再次连续荣获两届一等奖。今年,医院泌尿科赵子臣将代表北京大学参加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顾晋还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打开首钢医院的大门,首钢医院人亲自将医院名牌擦亮,首钢医院人的自信心也逐渐充盈。

201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召开安宁疗护中心启动仪式暨《京西安宁疗护学术论坛》。

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借助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各附属医院的人才及技术优势,首钢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聘请著名专家担任医院兼职主任、客座教授,积极建设重点学科和发展科室特色;医院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和支持各学科开展对内对外学术交流,升级职工管理理念、拓展诊疗视野、促进医疗技术升级为开阔视野,顾晋还多次邀请两院院士、学科专家来医院进行讲座、调研、交流,话题涉及各行各业。他要彻底打开首钢医院人的视野,先进的观念和思想深入人心。同时,首钢医院积极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使医院步入了人才培养—医疗技术—学科建没—品牌医院—社会效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胃肠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普通外科、麻醉科、妇产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血管医学科、药剂科、检验科等一批临床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相继脱颖而出,安宁疗护中心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腔镜技术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和胃肠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同时,该院教学和科研也稳步提高。

“我的目标是做最好的企业医院,要建设成与‘北大’相符的‘研究型’附属医院。”院长顾晋说。

履职人大代表:关注患者的尊严

说到首钢医院,就不得不提安宁疗护,这是顾晋上任首钢医院院长后着重建设的一个项目。

顾晋不仅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同时也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的前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院士,是中国结直肠肿瘤外科的权威专家。作为一名肿瘤科知名专家,顾晋几乎每天都面对从全国各地来北京的患结直肠癌后对生活快要绝望的病人,他们期盼顾晋带来生命的转机。

其实,作为医生的顾晋对他们感同身受。十几年前,顾晋的父母相继患上肿瘤,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其父母以坚强的毅力坦然面对了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程。这给顾晋的震撼很大。

顾晋时常考虑的问题是应该尊重生命,认真反思我们的医学——强调高科技、比拼高技术,医院正在向“大而全”的方向发展。“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竭尽全力抢救’‘不惜一切代价去救治’,可对于有些晚期癌症病人、脑死亡的病人,我们真的少有时间去考虑‘适度的治疗’‘合理的治疗’‘有限的治疗’和‘心理治疗’。”

正因为癌症是人类的医学难题,所以关注晚期肿瘤患者心灵的安宁疗护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3月,首钢医院率先建设了国内第一家三级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对于走向深度老龄化的中国来说,安宁疗护不仅是医疗体系发展所需,更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尊重。”顾晋说。

近年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顾晋一直在呼吁将我国在癌症方面的医疗保障体系向早期筛查、晚期安宁疗护两头延伸。同时,他还建议把为癌症晚期患者提供服务的安宁疗护病房设置纳入医院绩效考核。

在今年两会期间,顾晋呼吁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也引起了广泛热议。

他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造成我国老年群体死亡的三大主因。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这个特殊群体本人及家属都需要进行死亡教育,使其理解死亡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过程。”

“优生是一种权利,优死同样是一种权利。”顾晋提出,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应通过死亡教育,为肿瘤终末期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灵性照护、症状管理等照顾服务,帮助人们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死观。

猜你喜欢

疗护首钢多元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国外安宁疗护准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上海市安宁疗护政策扩散研究
——基于56份安宁疗护政策的文本分析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