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双学课堂”
2019-11-04刘雪
刘雪
摘 要: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必然要求课堂作出相应的改变。“双学”课堂,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由“学”出发,改革教师的“教”。理论知识学习,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点燃心中梦想,开启学生学习动力;围绕核心素养,扎实落实“双学”课堂。以同课异构为例,具体做到目标确立“想”素养,教学过程“用”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同课异构;双学课堂;核心素养;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0/23-0092-03
近些年,世界各国不断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些共同发展趋势与特点就是关注学生发展,强调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中出现了“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趋势,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教学模型的制定。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含义和内容,包括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和十八个基本點。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必然要求课堂作出相应的改变。课堂应该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之处,需要我们教师去培育、去发展!
什么是“双学”?就是乐学、善学。“双学课堂”,是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学”的课堂。“双学课堂”的提出基于笔者研究的课题《县域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结合课题研究在深入课堂观察时发现,学生在乐学和善学方面做得不够,教师也不怎么注意引导学生,更多的是在“如何讲”上下功夫,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上琢磨得不多。
为此,课题组成员在四所学校(三所县直中学、一所乡镇中学)发放调查问卷共722份,收回722份,回收率为100%,全部为有效问卷。其中对于问题:“你希望老师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什么样的课堂能激发你学习的乐趣?”以下是两名学生的原话。
生1:我希望老师应用活跃的气氛带动学生去学习,而不是干巴巴地讲,还老是有学生发呆。老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比如学生犯了错,应当包容与接纳,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但是老是犯错的话应当深刻地教育。我还希望老师用创新的方式,比如加一点笑话,引起学生的积极兴趣、认真思考,让学生乐于学习,有风趣的课堂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
生2:我希望老师上课不要一味地讲,要从别的方面把我们带入学习。老师上课不要太严肃和僵硬。给我们把课文中的内容编成故事,我觉得那样我们可能会很专注,或把课本中的内容背一点,然后老师提问,让组与组之间相互对比,这样也很有趣。我认为这样可以锻炼我的团队和团队精神。我认为我们会更注重这种学习方式。
通过调查,学生集中反映希望能够把课堂让给学生,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多用有趣的问题、图片、学生表演等不同方式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有思考、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在“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视角下,实施“双学课堂”呢?笔者有几点做法和同行们交流:
一、理论知识学习,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课堂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所以在实施“双学课堂”之初,就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核心素养的背景、内容的学习。只有这些理念教师们发自内心地认同,才能在课堂中去实施。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们能认识到实施“双学课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样就从上层设计到课堂实施,都给老师们带来新的抓手和方向!
二、点燃心中梦想,开启学生学习动力
只有让学生们心中有梦想,学习才能有动力!根据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分为两类:内部动机——指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他们对学习活动过程本身感兴趣;外部动机——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对于学习的结果感兴趣。最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即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可能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扮演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心中学习的动力。
三、围绕核心素养,扎实落实“双学课堂”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就是要改变单纯的知识结果教学方式,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过程与结果相互整合、相得益彰,从而做到乐学善学,落实“双学课堂”。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的“同课异构”,是教研工作者举办教研活动的方式之一。下面,就以人教版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复习课,三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目标确立“想”素养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课标(2017年版)》里有很好的实施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的要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并通过相应的教学实施,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及水平的达成。
本节课就是按照此要求,围绕“知识—能力—素养”三条主线确立复习目标。从梳理知识入手,打通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加强运算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提升学科素养。
(二)教学过程“用”素养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复习课,都要秉承“以生为本,为学而教”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复习的主体,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复习活动中得到有效地培养。举例如下:
1.环节设置激发学习兴趣
在甲老师的这节课中,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再回顾二次根式的性质,练习二次根式的运算,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复习过程自然流畅,层层深入。无论是上课之初的猜词游戏,进入复习的连环题目,还是复习之中的抢答,复习最后关于数式通性的理解,甲老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本节课既有趣,更有深度。
2.过程学习注重学习方法
作为初中阶段“数与式”内容的最后一章,既承担二次根式知识的教学任务,也有整理“数与式”的内容、方法和基本思想的任务,所以复习时引导学生既要乐学善学,还要有初中“数与式”学习的整体观。
例如:对于这两个性质(■)2=a(a≥0)和■=a(a≥0)(“二次根式”这章的知识要求)的教学处理。
甲老师在教学处理上,都是放在数学运算这个大系统下,加强从概念到法则, 利用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乘法公式简化运算等思想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数式通性”的理解上,借助于例题,真正做到让学生去计算、去理解、去运用、去体会、去感悟,而不是教师去告知,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为学而教、有理有据、注重方法”整体观下的复习教学。
而乙老师的课,在引导学生“善学”上做得很到位,他的复习方法是通过抓好两个“训练点”来落实的。本节课的复习“训练点”有两个:一是“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其核心是先将各式转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有效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乘法法则、除法法则进行计算;二是运算习惯的培养,与“数感”“符号意识”等相关,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培養:先观察,后计算;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计算;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等方面入手。例如: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问题上,乙老师先从二次根式的性质及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开始,完全由学生作答,充分暴露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漏洞。然后其他学生批阅,用红色彩笔标出错误之处并改正。最后再由最初做题的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改正的方法,运用哪些知识。接下来通过数形结合、整体感悟和拓展延伸、思维飞翔两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形结合思想和二次根式的分类讨论思想。
3.理解学生和理解技术
理解学生、理解技术是丙老师这节课的核心,除了开始时给学生举例整式的思维导图外,其余时间都是学生在自主地梳理知识、制作导图、选取题目,老师在观察、在指导、在帮助,并且通过同屏技术,使每一名学生的制作情况都能被看到,真正分享了每名学生的成果。既有个性问题的展示,又有共性问题的分析,真正做到了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4.开放作业和数学文化
甲老师在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出示一幅图片,教师旁白:知识无止境,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用喜欢的方式做一份初中阶段“数与式”的知识网络图。这是一个开放作业,升华了复习效果。
乙老师的作业:数学写作“我和二次根式的故事”,这项作业是对复习效果的深度考查,如果能写出精彩的故事,那么肯定复习得扎实、有效,如果写不出,那么复习还不够深入。这项作业的布置,让一学生有感而发,吟出诗句《孤独的根号三》,给数学写作“我和二次根式的故事”的完成增加了信心。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不论是一日三餐的常态课,还是润色、打磨后的精品课,不仅重视“如何教”,更要重视“如何学”,都要以“生”为本,为“学”而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核心素养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双学”课堂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增儒.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研修(续)[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