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法学的现状、共识与前景

2019-11-04刘光华

关键词:经济法学总论主题词

刘光华,赵 幸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法学,舶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经济法治思潮和实践,被迫实践于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并体制性探索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复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开放进程。其中所沉淀的法治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尤其是过去70年中国经济法学人艰苦探索的学术心路历程,亟待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行全面回顾和认真总结。唯此,才有可能凝练和升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法学理论成果,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治实践。

要勾勒自1949年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实践所开展的中国经济法学理论探索轨迹,进而实现对中国经济法学70年研究现状与理论共识的梳理,可用的方法和已有途径丰富多样。本文依托20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借助大数据时代诞生的循证科学(evidence-based science)方法及其在法学领域的交叉成果——法循证学(evidence-based law)研究方法(1)杨克虎.循证社会科学的产生、发展与未来[J].图书与情报,2018(3):1.(2)刘光华.法循证学:法学与循证科学的交叉方法和领域[J].图书与情报,2018(3):11.,运用法循证学理念并遵循其方法指引,通过对过去70年中国经济法总论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对中国经济法学70年研究现状、发展轨迹和未来方向进行循证评价,在构建中国特色法学理论体系的历史新阶段,为中国特色经济法学的下一步创新工作丈量学术版图,描画学术起跑线(3)刘光华,赵幸,杨克虎.循证视角下的大数据法治决策证据转化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6):32.。

为此,本文全面检索了权威的主流法律专业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以下简称“中国知网”)自建库以来收录的所有中国经济法学总论方面的研究文献(4)在三大主流中文法律文献数据库中,本文选择中国知网作为检索目标数据库的理由如下:一是文献量最大,中国知网收录经济法期刊论文共计140620篇,维普收录经济法期刊论文共计125174篇,万方收录经济法、财政法期刊论文共计9588篇;二是收录期刊时间范围最广,中国知网收录年限自1915年起,维普收录年限自1989年起,万方收录年限自1995年起。,获得检索结果5774条,去重后为4944篇;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排除会议综述、新闻报道等不符合标准的文献969篇,得到适格研究文献3975篇(5)本文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3日,起止时间为1915年—2018年。文献类型选择“期刊库”,文献类别选择社会科学I辑中的“经济法”,检索条件选择标题包含“经济法”的期刊。在中国知网中选中适格的文献,并选择自定义格式导出文本文档,导出字段包含论文的来源库、题名、文献来源、关键词、摘要、基金、年等。将文本文档各条记录按照BICOMB2.0要求的格式修改,并对标题、年代、期刊、基金、主题词等数据进行提取汇总并导出。根据共词分析的要求,对主题词生成共现矩阵,导出至文本文档,进行共词分析。。进而遵照法循证学方法和分析流程,利用文献计量等大数据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研究(6)本文文献分析工具包括书目共现分析软件BICOMB2.0、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图形聚类工具GCLUTO,它们是进行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比较常用的三个软件。分析步骤:首先,运用BICOMB2.0进行数据提取,对适格文献的标题、文献来源、主题词、基金、年代汇总统计;然后,借助Excel表格对上述各项分析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再次,运用BICOMB2.0生成主题词的共现矩阵,并导出至文本文档;继而,运用UCINET 6.0对生成的共现矩阵进行格式转换,并采用UCINET 6.0中的NetDraw生成主题词共词分析图;最后,运用GCLUTO对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生成主题词聚类可视化曲面图和主题词聚类可视化矩阵图。,并得出如下关于中国经济法总论70年的研究现状、共识与前景的循证研究结论。

二、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济法学的研究现况

(一) 研究文献的量变与中国经济法学的70年发展历程

中国知网目前收录的中国经济法学总论方向的研究文献,最早始于1979年(7)江平, 陶和谦.谈谈民法与经济法的划分问题[J].北京政法学院学报,1979(01):44-49,55.(8)B.B.拉普捷夫,郭明瑞. 论苏维埃经济法[J]. 国外法学,1979(4):24.(9)马骧聪. 苏维埃法学中的经济法问题[J]. 环球法律评论,1979(6):12.(10)渡部乔一,许少强.日本的经济法(上)[J].外国经济参考资料,1979(8):26.(11)许少强. 日本的经济法(下)[J]. 外国经济参考资料,1979(9):12.,各年度发文量见图1。这一历史起点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这一基本国策的历史节点相一致。如有学者就认为,中国经济法肇始自1949年,但中国经济法学产生于1979年(12)曹胜亮.中外经济法价值目标实现理路的比较与反思——以经济法生成的路径范式为视角[J].法学论坛,2014(5):74-82.(13)鲁篱.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进路:检视与前瞻[J].现代法学,2013(4):32.(14)杨紫烜.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法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经验[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4):19.。当然,从更长的历史时段上来审视,实际上,中国经济法(学)作为舶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法治思潮和实践的本土法治产物,早在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来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社会变革和实践中就已经以虽被迫自发但绵延不绝的方式被探索和实践着(15)张世明. 经济法学理论演变原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87.。

图1 发文量随时间变化趋势

聚焦中国经济法学研究过去7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其发文量的时间变化为指针,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79年)为萌生阶段。在此新旧国家体制发生根本变革、社会经济百废待兴的历史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承继了近代以来富民强国的民族梦想,积极主动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探索。在此阶段,虽然没有中国经济法学研究文献发表,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体制性探索实践事实上已经为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也反向催生了后续市场化改革开放和经济法(学)的中国化。第二阶段(1979—1993年)为起步阶段。其间,中国的经济法学研究在1979年开始了从无到有的起步,并在1982年达到15篇。尤其是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施行,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法治事件,包括经济法概念、经济法与相关部门法如民商法的关系、经济法调整对象等话题,成为中国经济法学的研究热点。第三阶段(1994—2000年):发展阶段。在此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展开的历史阶段,被镶嵌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流话语和体制,尤其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保障等市场体制基本组成部分的中国经济法,制度性地获得了合法性支持,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呈现出“台阶式”稳步递增的样态。1994年发文量首破30篇,1999年突破70篇。第四阶段(2001—2007年)为完成阶段。在中国成功加入经济全球化分工体系及WTO治理体系的背景下,实现国内外市场经济法治统一的目标要求,促使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法总论研究发文量逐年增长,在2002年突破100篇,在2005年突破200篇,在2006年达到峰值。第五阶段(2008-2012年)为回落阶段。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对此前主流的自由市场经济法治方案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而且还将很多具体、现实和亟待解决的经济法治问题,摆在了中外法治实践者和法学理论研究者面前,导致步西方经济法理论后尘的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发文量呈逐年递减,并在2011年达到低谷。第六阶段(2013年至今)为峰回阶段。以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为标志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社会展开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再次为立足中国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学总论研究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的年发文量不仅始终保持在200篇以上,并在2015年出现峰值,达到277篇。

中国经济法学整体趋势上升但过程波澜起伏的70年发展轨迹,暗含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特别是西方的经济法学理论与中国社会经济治理现实之间(尤其政府与市场关系)磨合对接的一波三折。其中,既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治理需求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折射了中国经济法理论探索和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

(二) 研究文献标题与中国经济法学的70年研究热点

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过去7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3975篇适格文献中,文献标题出现频次小于等于2次的,高达3645个,占标题总数的98.8%;文献标题出现频次等于1次的,高达3484个,占标题总数的94.57%;出现频次大于2次的标题仅有47个,占标题总数的1.29%(见图2)。与此同时,在47个出现频次大于2次的文献标题中,有1个标题出现了20次,有1个标题出现了8次,有1个标题出现了6次,有14个标题出现了4次,有29个标题出现了3次(见图2)。再进一步结合高频标题内部的统计分析(见表1),在这47个高频文献标题中,研究“经济法功能或经济法与时代主题间关系”的标题文献共9组31篇;研究“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标题文献共7组39篇;研究“经济法价值”“经济法主体”“经济法法益”的标题文献均为5组,且文献数相当,分别为17篇、17篇、16篇;研究“经济法与部门法关系”“经济法本质”的标题文献分别是4组,文献均为13篇;其余研究“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法体系”“经济法责任”“经济法实施”的标题文献均为2组,文献数介于6~12篇。

图2 相同标题文献数量分布

序号标题频次序号标题频次1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2025浅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2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826谦抑性视野中经济法理论体系的构建33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627论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从公平与效率之视角34经济法的私人实施与社会实施528论经济法体系35试论经济法的价值429论经济法的宗旨36论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430论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37论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变革431论经济法的价值取向38论经济法主体432论经济法的功能39论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433论行业协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310论经济法责任434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311论经济法与宪法的协调发展435经济法主体行为放大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对经济法的影响312论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436经济法在依法治国中的时代使命313论经济法的价值437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314论经济法的本质438经济法基本原则初探315经济法在现代企业商务管理中的应用439经济法概念新论316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440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研究317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441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探讨318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442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分析319政府经济管理规范化与经济法制度创新343经济法的社会责任原则研究320再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44经济法的价值分析321试论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345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创新322试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46国有企业在经济法中的法律主体问题研究323浅议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347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324浅论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3

如果说上述关于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高频文献标题的统计数据呈现了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的研究热点和重点,那么,它们的内在规律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法学的70年研究围绕经济法的应然知识系谱,基于经济法的“回应型法治”特征,紧扣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经济法治需求,对经济法总论的几乎所有议题都有了涉足,虽然足迹深浅各异。中国经济法学过去70年努力所构建的这一完整知识格局和独特知识贡献,为中国经济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争取到独立地位功不可没。与此同时,上述数据规律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主题缺乏科学的学科规划,研究议题未能沿着经济法学科的学术路径深度展开。这一缺陷又通过一对矛盾的现象并存:表面上或在绝对意义上,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的研究议题非常分散,呈现为一种自由放任的满天星状态,典型者如占适格文献总数94.57%的共3484篇文献的议题,只被作者自己讨论过1次后就灰飞烟灭了;而在实质上或者相对意义上,中国经济法学研究又多属于一种缺乏独立思考的追热跟风,其突出的例证是最多有20篇适格经济法学总论研究文献的标题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所有的中国经济法学总论高频研究成果都被10个主题全面涵盖。一言蔽之,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基本完成应然性价值论证的历史任务后(16)刘光华. 经济法的分析实证基础[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依然存在着过度追热、简单重复和缺乏创新深入的问题。

(三) 研究文献刊载平台与中国经济法学的70年学术形象

如果说研究文献的刊载平台代表着特定学科与研究成果的学术地位的话,那么,大数据统计结果告诉我们,过去70年中国经济法学总论领域的3975篇适格文献,共发表在1089种期刊上。其中,载文量最高的是《法制博览》,发文250篇,占文献总量的6.29%;其次为《法制与社会》,发文226篇,占文献总量的5.69%。《法制博览》和《法制与社会》刊载文献量共计476篇,占中国经济法总论已发表文献总量的11.98%(见表2)。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则是,刊载过1~3篇适格文献的刊物共865本,占所有期刊总数的79.5%,而且只刊载1篇适格文献的刊物占所有期刊总数的一半以上(51.56%);占期刊总数93.93%的1022本期刊,过去70年刊载了小于10篇的适格文献;一般以上的期刊只发过1篇适格文献(见图3)。除了前述为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贡献了近12%适格文献的在业内不具有专业影响力和认可度的两本期刊外,几乎所有期刊发表经济法学总论研究成果总量都偏低。

图3 期刊数量分布

序号期刊主管单位载文量(篇)1现代法学西南政法大学692法学杂志北京市法学会443当代法学吉林大学434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45法学评论武汉大学306政治与法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87法学华东政法大学278法学论坛山东省法学会259法制与社会发展吉林大学2410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2212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2011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1913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西北政法大学1714政法论丛山东政法学院1515中外法学北京大学1016环球法律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1017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华东政法大学818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619东方法学上海法学会、上海人民出版社320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221行政法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122比较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123清华法学清华大学024中国刑事法杂志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0合计458

进一步对发表在中文法学CSSCI期刊上的适格经济法学总论研究文献进行专题统计(见表2),我们又发现:24本中文法学CSSCI期刊虽然仅占统计期刊总数的2.21%,但其所刊载的458篇适格文献却占全部中国经济法学总论适格研究文献总量的11.53%。其中,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现代法学》载文量最高(69篇),其次是北京市法学会主办的会刊《法学杂志》(44篇)以及吉林大学主办的《当代法学》(43篇)。也即,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绝大部分成果都发表于非专业非权威期刊,不具有面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在某些特定学术空间或学术平台上,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成果在点上具有相对高的法学专业认可度。

再结合载文量最高的期刊统计数据(见表3),与中文法学CSSCI期刊相比(18)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考察的原因,我们将原属中文法学CSSCI来源期刊后调整为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的《河北法学》作为中文法学CSSCI来源期刊对待。,普通学术期刊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8∶5),而且在刊文量上大比分碾压前者(715∶221),24本中文法学CSSCI来源期刊的载文总量(458偏)勉强与《法制与社会》和《法制博览》两本普通期刊的载文量(476篇)持平,再加上中文法学CSSCI期刊前三甲与载文量最多期刊间的某种内在一致性,它们表明了过去70年间,对于中国经济法学的形象认知和理论接受存在着两极分化。中国经济法学专业研究者与社会公众之间关于中国经济法学术形象的认知存在落差且亟待沟通合契。民间对中国经济法学的人见人爱并不等于专业领域的心心相映。

表3 载文量大于30篇及以上的期刊信息

(四) 研究文献资助基金与中国经济法学的70年学科影响力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济法总论研究成果所获资助基金数量偏少,共计445篇适格文献获得了376个基金项目的支持,占适格文献总量的11.19%;但基金种类多样、层级全面,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部委基金、省级、厅级、市级、校级、院级及社团基金等所有级别的资助基金种类。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5个,占基金总数的11.97%;教育部为主的国家部委基金项目50个,占基金总数的13.30%;省级社科项目86个,占基金总数的22.87%;校级基金项目最多,共计131个,占基金总数的34.84%。其中,包括国家和部委在内的中央资助基金项目不足三分之一(25.27%),支持力度低于校级资助基金项目近10%(见图4)。从资助基金所产出的经济法总论研究成果的数量来看,产出成果数量最多的项目为7篇,其次是5篇,另有2个基金项目发表了4篇成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发表1篇成果的基金项目有327个,占基金总数的86.97%(见图5)。也即绝大多数资助基金只产出1篇成果,中国经济法学总论资助基金的整体成果产出率非常低。当然,也要看到,从资助基金类别上看,产出成果3篇及以上的基金项目(见表4),主体上还是省级以上尤其是中央资助基金项目(4个国家社科基金,5个国家部委基金,3个省级基金)。其中中央资助基金项目虽然数量只占基金总数的2.39%,但其成果产出率是其他资助基金项目成果产出率的三倍多(7.54%)。相形之下,数量占比二分之一强的省级以下尤其是校级项目资助基金,其平均成果产出率严重反比例倒挂。

图4 资助基金类别分布情况

图5 资助基金成果数量分布情况

序号关键字段成果数量(篇)1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发展理念与经济法制度完善研究”(17AFX023)7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对策研究”(09XJC820013)53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中西方经济法产生与发展路径比较研究”(05C157)44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和南京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经济法实施机制研究”(08SFB2044)4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法理念研究”(04BFX039)3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轨经济法:西方范式与中国现实之抉择”(11BFX041)37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法学(经济法)建设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公共视域下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14AZD046)3

表4(续)

由此可见,过去7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量偏低(刚刚超过10%),中国经济法学研究整体上属于自由探索型,其学科专业影响力还有待整合提升。这一结论与前述关于中国经济法总论研究的文献标题极度分散个性、文献刊载平台两极失衡的研究结论高度一致。另外,资助基金种类全面,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资助基金三分天下,说明中国经济法学的现实需求广泛。最后,基金成果产出国家级基金贡献大,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项目居多,省级以下尤其是校级资助基金主要扮演了培育和孵化项目角色。整体而言,中国经济法学大多数资助基金难逃中国式项目基金“重申报、轻完成”的魔咒,成果数量少,产出率不高。究其原因,这可能与不同层级资助基金的同行专业评价、研究团队实力、项目管理要求甚至基金资助力度等都有关联。

(五) 研究文献主题与中国经济法学的70年研究重点

前述针对研究文献标题的高频统计结果及分析(见图2、表1),其中可能存在着文献作者为吸引编辑和读者眼球的追热点,那么恰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样,根据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文献内容中的高词频所确定的研究文献历史主题,实际上映射了研究者既作为个体也作为群体的最深层的学术意图,同时也是解读其研究和阐述动机的最隐秘的学术密码。70年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中积累的3975篇适格文献,经大数据统计分析后共获得3179个主题词。其中,仅出现1次的主题词为2009个,约占主题词总数的63.20%;出现2次的主题词为399个,约占主题词总数的12.55%;出现3次的主题词为183个,约占主题词总数的5.76%。出现频次在3次及以下的文献主题词共计2591个,约占主题词总数的81.50%(见图6),即不到20%的主题词出现频次在3篇论文以上。这一统计数据特征再一次印证了我们前述关于中国经济法总论发文量、刊载平台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及结论:中国经济法学的研究主题整体上个体化且较分散,重自由探索,缺乏学术共同体意识和学术共识。

具体到弱20%的高频主题词的统计数据(见表5),我们看到,其中前10位的高频主题词中,“经济法”最高,为2507次,即“经济法”在63.04%的文献中作为主题词出现;其后依次是“价值”(283次)、“教学”(262次)、“市场经济”(239次)、“调整对象”(197次)、“责任”(190次)、“政府”(190次)、“社会利益”(178次)、“企业”和“干预”并列(161次)等。这印证了中国经济法学的早期学术旨趣与知识贡献:从价值论范式出发证成经济法(学)的独立地位(19)刘光华.经济法的分析实证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第一部分.。

图6 主题词数量分布情况

序号主题词频次序号主题词频次序号主题词频次序号主题词频次1经济法25076责任19011理论12916社会主义982价值2837政府19012民法12517宏观调控963教学2628社会利益17813经济体制11818利益944市场经济2399企业16114民商法11319经济法体系935调整对象19710干预16115理念111

为了进一步探究上述高频主题词之间的关系及其链接成的知识网络,我们再次利用大数据软件甄选了43个主题词,生成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济法总论研究高频主题词共词网络(见图7)(20)在BICOMB2.0中,我们选择主题词阈值为51-2504(即出现频次为51次及以上的主题词),生成共现矩阵导出至文本文档,运用UCINET 6.0,对文本文档进行格式转换,然后,采用NetDraw对主题词进行共词分析,最后生成主题词共词网络。。这个主题词共词网络图非常直观地为我们揭示了以“经济法”为核心的高频主题词网络,以及根据其网络关系的紧密度大致形成的由内而外的三个相互联通的知识层:最内层是由“民商法”“社会利益”“价值”“民法”“市场经济”“调整对象”“政府”等主题词共同形成的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紧密知识层。中间层是由“部门法”“干预”“社会本位”“企业”“市场失灵”“理论”“反垄断”“经济体制”“商法”“法律规范”“行政法”等主题词所构成的中国经济法学总论次紧密知识层。需要指出的是,高频主题词“责任”“独立”“制度”“利益”“理念”“实质”“宏观调控”形成了连接第二层与第三层的知识交集地带。外围是由“法律责任”“社会法”“和谐社会”“公平”“效率”“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发展”“WTO”“社会主义”“市场”“教学”“经济法学”“经济法主体”“中国经济法”“经济法体系”“功能”等主题词所组成的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的边缘知识层。

图7 主题词共词网络

上述高频主题词形成的知识网络及层级序位,不仅从一个侧面实证地反映了中国经济法学研究70年来的结构性重点,即其核心关注命题主要是经济法的价值或自身合法性问题、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或部门法独立地位问题以及中国经济法的体系问题,而且细究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上述结构性重点,我们还能观察到这些研究重点的阶段性历史演进。具体而言,从经济法作为一种人类现代法治新生事物合法性的证成,到经济法学在整个中国法学学科和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的证成,再到中国经济法学的独特功能体系的理论挖掘,实际上呈现了中国经济法学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内在规律和知识路径。

当然,“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WTO”等高频主题词在中国经济法学不同层序知识网络中的持续共现,更是反映了经济法与生俱来的问题导向性、政策性和回应性等制度特性及理论特征。

三、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共识与前景

接下来,我们将立足前述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对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济法学的研究共识进行总结,进而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经过70年的不断积累,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已形成如下三大基本主题。围绕“责任、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独立”等主题词形成的基本研究主题一是经济法主体及法律责任的独立性。围绕“市场经济、调整对象、企业、理论、民法、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法体系、部门法、经济法学、中国经济法、法律规范、商法、反垄断”等主题词形成的基本研究主题二是经济体制改革或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法(学)的部门法(学科)地位,特别是经济法(反垄断法、企业法)和民法、商法之间围绕调整对象、法律规范的理论争鸣。围绕“经济法、价值、教学、政府、社会利益、干预、民商法、理念、宏观调控、利益、公平、可持续发展、行政法、基本原则、实质、市场失灵、发展、社会本位、制度、和谐社会、功能、效率、WTO、社会法、市场”等主题词形成的基本研究主题三是不同时代主题(WTO、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下的经济法理念价值(公平、效率、发展、利益)、基本原则(社会本位、政府、市场和干预间的关系)和制度功能(宏观调控、市场失灵、社会利益;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和社会法的边界)研究与教学。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所形成的三大基本学术主题中,相形之下,主题一经济法主体及法律责任的独立性,虽然仅涵盖了区区4个主题词,但凝聚了70年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最高学术含金量。回顾中国经济法治70年的实践展开和理论研究,不管是这一研究主题与主流法学知识系谱(法律主体、法律责任)之间的衔接度,还是它在经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中国经济法治基本环节中实际扮演的角色,都说明它可能正是中国经济法学理论和实务界在过去70年间所提炼到的最大公约数。中国经济法学的首要问题是科学合理地界定经济法主体与责任的范围和边界。当然,这一主题将经济法主体与(法律)责任进行的“独木桥式”的排他性(即所谓“独立性”)学术勾连,表面上可能契合过去长期存在的传统“官-民关系”以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极左社会主义公有制语境下对“民”或“市场主体”的偏狭解读,但就中国经济法治的现实发展而言,它不仅导致了“经济法是经济领域的行政法”的法治假象,以及“经济法是公法”“企业是义务主体”,甚至“政府之外的市场主体是调制受体”等片面化理论解读和错误观点,甚至还可能掩盖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成绩背后的真正因果关系,进而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经济法(学)的部门独立和学科独特性(21)刘文华.中国经济法“干预论”之批判[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61.。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最高决策者及国家权力机关出台的经济政策、经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纷纷以对经济法主体(生产经营者、市场竞争者,简言之企业家)权益保护为主的理念取代了过去70年对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追究的陈旧思维。甚至作为法治保守形象代言人的最高人民法院也公开宣布,要从依法保护产权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法治化营商环境角度,全面清理司法解释,一律废止涉及民企的不平等规定(22)新华社.周强强调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N]. 人民日报,2019-05-30(07).。

基本主题二经济体制改革或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法(学)的部门法(学科)地位,特别是经济法(反垄断法、企业法)与民法、商法之间围绕调整对象、调整手段的理论争鸣,则涉及经济法总论的几乎所有主流规范命题,形成了中国经济法学总论70年研究中最宽厚的学术高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法学70年研究给中国法学界和社会各界贡献的基本学术共识:中国经济法因为独特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而具有独立的部门法地位和学科地位。至于该主题词聚类效果相比主题一不是特别理想的原因,可能在于该主题内容过于庞杂,且每个高频主题关键词都映射了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缺乏深入系统挖掘、实证分析论证的前提下(23)中国经济法总论70年的研究成果更倾向于价值论规范路径,较少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不仅无法在众多议题之上构建中国经济法学的学术金字塔,而且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可能清晰明朗。事实上,迄今为止在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仅有的3篇经济法学适格研究文献,不但主要是围绕经济法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展开的,而且发表时间都在2000年之前。

最后,主题三不同时代主题(WTO、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下的经济法理念价值(公平、效率、发展、利益)、基本原则(社会本位、政府、市场和干预间的关系)和制度功能(宏观调控、市场失灵、社会利益,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和社会法的边界)研究与教学,其所涵盖的主题词最多(25个,约占58.14%),但其既没有形成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学术高峰,也没有筑成中国经济法学未来发展的学术高原。全面结合上述大数据统计分析,我们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中,关于经济法理念价值、基本原则与制度功能的研究,虽然文献数量庞大、研究热度最高,但最终形成的主题词聚合度或者主题词之间的论证关联度,不仅不是最好,相反是效果最差。很多研究只是望文生义地对一些理论热词进行贴标签式的使用,绝大多数的主题词既没有学术价值,也没有产生多少实质上的知识贡献。

从表面上看,这一主题下的研究文献不乏有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的对策回应,例如对城乡基层社会经济治理机制、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治理、和谐社会与社会转型法治、新发展理念的经济法学关注等,但受规范价值论研究范式的制约,研究成果更多地蜕化为不接地气的理想化应然推导,盲目的学术跟风和“新瓶装旧酒”的重复研究,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经济法学术资源,也导致中国经济法总论研究未能更好地为转型中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总之,经过70年曲折探索后的新中国经济法学,又站在了全新的特色法治国家及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新起点,它要求并呼唤中国经济法学界内部的理论革新,期待中国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与实务部门之间的实效合作。

猜你喜欢

经济法学总论主题词
新时代中国经济法学的问题意识
智能传感器的智慧战略,新技术创造新价值
经济法学发展中的理论问题研究
经济法学研究路径的综述
女性主义与《总论》教学
包容性发展视角下时政话语的经济法学研究
取消公文主题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公文主题词消失的原因浅析
社会科学总论
自然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