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与《总论》教学
2017-05-31徐龙飞
徐龙飞
【摘要】女性主义对肃清男权社会思想余孽而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视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切入英国诗歌之父杰佛瑞·乔叟名篇《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总论》,分别选取并分析其中男性和女性人物形象各一,从女性主义角度观察男权社会下各种性别角色的塑造。
【关键词】女性主义 《总论》 斗士
一、理论简介
女性主义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虽然大体重合,但也算各有特色。第一阶段以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即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1949)和凯特·米莉特的《性别政治》(1970)。两位作家在作品中都批评了著名男性作家在他们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并呼吁出现现实主义的女性形象和更多的女性作家。第二阶段强调女性在生物、基因及心理方面与男性的区别,号召女性去熟悉女性作家作品并发现其中存在于男权社会之前的语言。女权评论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加具备流动性,因而作品也不像男性作家的那么结构规整、排斥异己观点。第三阶段中女性主义采纳了新历史批评中文化塑造身份的观点,从文化层面把女性与男性区别开来。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似,把女性定义为“被动”而非“主动”,“感性”而非“理性”等,在传统的言语中心主义中属于二元对立中的后者,因为女性的一些行为被定义为“不正常”,如追求职业生涯的发展,或者坚持自己的观点。从第三阶段之后,女性主义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或者说开始了真正的繁荣。前述女性主义批评家及作家皆为社会精英:白种、西方、政治自由、中产阶级,但是并不是所有女性都具有这样的地位,于是女性主义的视野中开始出现其它阶层、种族、文化形态中的女性问题,也包括同性问题的研究。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批评手段,其理论前提和所采用的策略可以作如下概括。女性主义认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如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的差异有其价值;一部作品并非一个自在自为的客观实体,对作品的阅读受到读者自身的状态所影响,包括性别及对性别的态度;文学作品的产出及评价一直以来由男性控制,因此在作品解读中引入女性的视角是一种拨乱反正。基于此,在解读过程中,应当考虑作者和人物的性别,发掘性别类型化的证据并加以批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解读的过程中,男性读者应当想象自己是一名女性。
二、作品简介
乔叟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因其作品“证明英语也能写诗”。《坎特伯雷故事集》是其代表作之一,结构明晰,内容丰富。就结构而言,三十名朝圣者约定在去朝圣的路上每人讲两个故事,消遣漫漫旅途之中的无聊,回来的路上再讲两个,一共120个故事,但未能完成。因为这三十名朝圣者来自于英国各个地区、各种阶层、不同行业,具有高度代表性,可以说作品清晰地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图景。诗歌格律为五音步抑扬格,两行押韵,成为双联体,读来朗朗上口;此外诗人行文风趣,描写真实,广受论家好评。但是在女性批评主义视野之中,这个作品的《总论》部分却呈现出一些不一样的风景。
三、作品分析
《坎特伯雷故事集》在《总论》中描绘了三十名朝圣者的形象,为后续故事的开展做出铺垫。诗人观察细致,用笔精准,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本文选取了其中两个人物作为分析对象:骑士和女修道院长。根据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一名读者在对作品进行解读时应当考虑自身的性别及对性别的态度,因此笔者有必要说明自己性别为男,并坚定地相信男性和女性是平等、互补的关系,并明确反对大男子主义。
《总论》介绍的人物中,第一个是一名骑士。“骑士”本来是士兵的一种,通常统一训练,装备精良,作战能力突出,在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屡立战功,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阶层。阶层出现之后,就衍生出了相应的骑士制度。随着贵族的加入,骑士的形象也就慢慢固定下来,主要表现为冒险精神、大无畏的气概和对贵族女性的奉献精神。诗人对他的描述较为细致,并且与英国历史上的骑士形象贴合。首先说的是骑士南征北战,军功显赫,捍卫了神的尊严和国王的领土,是一个有着骑士精神,追求真理,荣誉至上,热爱自由的人。虽然战功显赫,备受嘉奖,这位骑士却穿着粗布外套,而且还被铠甲磨损掉色;虽然功成名就,但是他却非常地谦虚和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甚至可以说谦虚得像一个女孩子一样。这完全符合中国文化中的“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八个字。此外,成就大业而仍然保持沉稳、低调是有大智慧的表现。在诗人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键词,“高贵、侠义、睿智、温和”,堪称完美。这些词语所衬托出来的形象,显然就是理想的男人的形象。乔叟的作品广为流传,为世人所奉读,这样的形象每被阅读一次,读者对于理想的男性的感知就被强化一次。事实上,许多男性驰骋沙场,精忠报国,锄强扶弱的理想都来自于这样的一种“铁血”男人形象。
诚如一位男性文豪所言:生活就是一场战斗。但是当男人们在生活的战场上快意恩仇的时候,女人们在做些什么?读者需要知道,女人也活着,也在生活的战场上战斗,也是一名斗士。但是女性在这些“高贵、侠义、睿智、温和”的铁血男人眼中是什么样子呢?作为读者我们需要知道,乔叟作为一名士兵曾经参加过百年战争,对骑士精神也有追求。
《总论》中有许多女性形象,本文选取的是骑士之后出现的第三个角色。她是一个女修道院的院长。在描述她的言行举止时,诗人首先说到她的笑容,用的词语是“羞涩”。作为修道院的院长,年龄至少40岁以上,应该是思想比较成熟稳定的阶段,何来“羞涩”?继而诗人讽刺了她的语言,因为她说法语,而且并不流利。乔叟所处的时代,法语是贵族的语言,平民若是强行使用则有攀附的嫌疑。然后说餐桌礼仪:她用过的杯子并不会留下自然的唇印,因为她把嘴唇擦得非常干净。人的皮肤中的自然油脂,要多大力气才能“擦干净”?再说接人待物,诗人说她在“伪造”宫廷的派头,仍然是一种攀附,是看不清自己身份的表现。说到她的情感,诗人说她看见老鼠流血都要哭泣,用白面包和牛奶喂狗,这在诗人看来,显然是做作。说到着装、佩饰及仪容,诗人看到了她精心修饰过的容貌、她的珊瑚、宝石以及黄金作成的胸针等不符合修女身份的东西,目的是想说明她的矫饰。
整體来看,诗人所塑造的这一女性形象可以用几个词概括:幼稚、虚荣、做作、矫情。笔者初次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曾经感叹诗人的“幽默”,但是在运用女性批评视角进行观察之后,却不由得为这种幽默感到一丝不安。首先一点是这样的女性形象经过反复阅读,也会被强化,加深对女性的偏见。其次,这样的女性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歪曲,女性并不必然是这个样子。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男性也有这样的缺点。最后,这位修女的所有行为,还可以有一种诗人所忽视了的解释,就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就明确地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位几乎千年以前的修女也不例外。她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因此她学习法语,模仿宫廷礼仪,爱护小动物,精心收拾自己。她努力的程度太过了一点,但方向没错,不应当为此承担他人特别是来自于男性的嘲讽。如前所述,她也是生活的战场上的一名斗士,她在以自己的方式与生活的琐碎、单调作战,她同样英勇。因此她应该获得“骑士”所获得的所有待遇。
四、结论
在女性主义的视界之中,乔叟作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显露出了其历史局限性,也验证了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人的身份由文化所赋予,人是文化的造物。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学上的区别不能改变,但是文化可以通过教育,通过社会和政府的努力进行改造,创造出更加理性、更加睿智、更加完美的“人”来。学生若能掌握这一观点并通过这一视角对生活进行观察、行事,则社会有望变得越来越美好、和谐。
参考文献:
[1]Griffith,Kelly.Writing Essays about Literature.NY:Harcourt Brace,1998.
[2]刘洊波.英国文学史概述及作品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