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的多维探析

2019-10-25谢鑫鑫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风险习近平

谢鑫鑫

摘要: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在历史逻辑上,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是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的。在核心内涵上,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始终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并且强调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实践路径上,通过提升公众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科学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体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方向。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环境;风险

d0i: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09.032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9-0130-05

2018年5月,习近平jLl_: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大会上,习近平首次系统地阐释并总结其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同时指出面对当前复杂的生态环境,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和方略,为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审视作用。在这一理念发展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从多重维度把握其本质和内涵,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是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风险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生态发展实际形成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的内容和精髓不尽相同,但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生态风险理论。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被动式”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生态环境风险的防范主要侧重在洪涝灾害、人口问题以及林业上,党对这些问题经过长时间深入的调查和实践逐渐形成了指导性的文件,给我们生态环境风险的防范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关于洪涝灾害的防范,当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兴修水利工程。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注意。”[1]这一论述为当时水利事业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发展基础,也为当时中央苏区的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内不断出现大规模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使得当时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痛定思痛,认识到防范洪涝灾害风险的重要性。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全国陆续开展了各种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地降低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这些经历和实践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治水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也为当前我国防范洪涝风险提供了历史借鉴。对于人口问题的风险防控,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导致人口快速增长,此时党中央提出“有计划地生育”的号召,使得人口问题得到暂时的缓解。

对于生态环境风险的防范,主要体现在林业的绿化上,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还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全国上下都在注重生产力的增长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因此,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提出“绿化祖国”的口号,强调的就是绿化的重要性。他指出“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同时毛泽东同志在对待农业、林业、畜牧业的优先发展问题时明确表示:因互相依赖平衡传递发展,不存在发展先后的问题。把林业发展与农业、畜牧业摆在了同等的高度,对当时生态环境的治理与风险防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经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后,及时地总结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防范我国生态环境风险,探索中国特色生态发展道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生态环境风险的重视与防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此时,党中央汲取建国初期对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的经验和教训,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开展了保护环境的相关立法工作,从制度和法律上来应对生态环境风险,防患于未然。1981年,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制定《关于在全国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同时,党中央也深刻认识到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需要建构完善的生态风险防范制度和法律体系,促使环境、社会和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因此在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被确立为正式法律,这标志着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法律正式建立起来。这部法律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经验和教训,确定了破坏生态环境者需承担相应的治理责任的原则,为我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早已注意到这一点,根据当前国内发展实际和世界发展潮流判断生态领域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及时调整政策和方针,推动生态领域的可持续化发展,以应对生态领域的不利环境和困境。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良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2]这就说明此时国家已经意识到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绝不仅仅是浮在表面上,而是采取一系列的强有力的措施达到对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控的要求,如采取环境保护工作由党政一把手负责,重视环境立法工作的同时还关注保护环境的执法监督效果等。

进入21世纪后,改革开放的进程开始加快。为防止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风险,缓解国内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党的十八大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持续可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中不难看出,党对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科学和深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关注群众的利益和疾苦,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同进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不难看出,这对我们国家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和要求,也侧面反映出我国对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认识的深化和进步。

(三)新时代习近平提出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的背景和条件下,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中共中央的文件更是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上升到“共同体”的高度来进行论述:“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3]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山水林田湖都是我们在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中需高度重视的地方。

此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实际,总结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经验和成果的新规律、新认识。“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实际和生态规律提出的最新发展理念,既是防控生态环境风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最终目标。

在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了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这一论述,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作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习总书记高瞻远瞩,立足于长远发展,提出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为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有效化解当前及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的核心蕴涵

(一)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习近平提出: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这一理念主要原因在于习总书记深谋远虑,一直牢固树立着生态安全意识,而这一意识也始终体现在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当中。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具有能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保障人民生态权益、经济社会发展不受或少受来白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威胁的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应对和解决生态矛盾和生态危机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指出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4]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生态环境早已成为关系到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认识到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符合习近平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的核心要义,对于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夯实国家生态安全指明了方向。

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意义重大。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正是从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的角度出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和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强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无疑体现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已经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早已融人到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之中,是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在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当中,其根本的价值导向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已在全社会形成“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3]的独特的生态文明观。在当前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的。党和国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逐渐出现威胁人民饮食健康的风险,国家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研发绿色生态技术,积极生产优质生态产品,提高绿色产品质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此外,当前社会,空气污染、水土污染等污染嚴重,已经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为将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降到最低,习近平恰合时宜地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健康中国的战略,使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毋庸置疑,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人民立场的鲜明体现。正因如此,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原则贯穿到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全过程中。

(三)强调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当然,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并非是一味强调生态环境风险的防范,同时也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益,将经济发展与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相统一,二者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3]这既肯定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又表明了保护生态环境,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党和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生态环境。

在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中,如何正确把握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关键就是要处理好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这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的重要内涵。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是否有效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在防范中发展,在发展中防范,不能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迈人转型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二者密切相关。因此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既是习近平防范生态风险理念的核心要义,也是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的背景下,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尤为重要。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防患于未然,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到生态领域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好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工作。正如习总书记阐述的:“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3]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中,我们应深刻领悟到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要义,必须要做到协调统一发展。

三、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公众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意识

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的提出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但落实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绝不是一个人或一个主体的责任,而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大众的觉醒和践行。我们应对当前生态环境的现状有足够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诚然,目前我国社会大众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这样会导致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通过提升公众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意识,促使公众深刻认识到当前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稍有不慎都会造成难以挽同的后果。提升公众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意识,首先必须在社会大众中开展生态启蒙教育,培养和提升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全球性问题。这样社会大众才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来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人类改造白然的行为,避免生态环境风险和危机的发生。加强环境教育是多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做好环境伦理意识的培养工作,如培养公众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等;其次要发挥好保护环境工作的先进个人或集体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来;最后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和群体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念,培育社会大众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自觉行动。此外,提升公众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大众的风险意识,普及风险文化。通过长期的正确引导和精心培育,加强宣传教育,促使社会大众风险意识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树立健康的风险心态,提高整个社会的风险承受能力,使公众面对生态环境风险时更能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二)建立健全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预警机制

一个完善的国家预警体系建构,反映的是整个国家的整体安全水平。贯彻落实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自然就需要建立健全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机制,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生态环境本身就相对脆弱。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高。通过建立健全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机制,我们可以及时地掌握生态环境风险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为国家和政府提供相关的决策和依据。

健全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对自然灾害、污染事故以及外来生物入侵等方面的风险预警。对于自然灾害的风险预警,首先便是要建立自然灾害的风险预警制度,明确防范白然灾害风险工作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措施,保障后期抗灾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防范,还需要依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大力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及时准确地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预警,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及时和可靠的信息。污染事故的风险预警也是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的风险预警。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染源做出相应的具体预警措施,降低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防治污染进一步扩大、恶化。此外,关于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预警机制,在我国其实是非常有必要落实下去的,这是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在建立健全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机制中,我们首先就是要明确监测预警的对象,然后就是寻找导致产生生态环境风险的警源,最后就是对生态环境风险的警情和警源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从而制定不同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使我们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机制更加有效、合理。

(三)构建科学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体系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风险主要的特点就是其突发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应对风险的责任主体相互协调,行动一致,提高风险应对效率。但目前,我国就生态环境风险而言制定的专门法律法规较少,相关的法律制度相对还比较粗糙。因此,面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形势的严峻,构建科学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体系迫在眉睫,不得不让我们加以重视。

构建科学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体系有利于我们从源头上预防生态环境的发生,还能在生态环境风险发生以后及时地应对和处理。此外,国家积极地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不仅可以规范各责任主体的权力和责任,还明确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标准、规范和程序,以促使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防范。科学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体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综合性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制度。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确立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原则、政策和制度,明确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主體的权利、责任以及义务。二是专门性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法规,生态环境风险影响大、持续时间长、威胁力强,同时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机构,制定具体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评价和应急处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三是相关性的防范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也就是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法律法规,在各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中对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做出具体的规定。四就是地方性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法规。各地区根据当地具体的生态环境风险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法律法规。

不可否认,构建科学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体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过长时间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才能使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法律法规更加合理、有效,进而才能对生态环境风险加以控制,以期能够对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化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杨航征,张远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6-06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风险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