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9-10-25王帅帅
王帅帅
摘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对教师、对幼儿乃至对全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与提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对策
doi: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09.005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9-0021-05
“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始终是教师从教的永恒话题,也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党和国家也都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求师德为先、师德为本,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及以德育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社会各层面极其关注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师德师风太过重要,二是目前还没有做到。其重要性无需赘述,无德无以为师。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受到幼儿及家长的喜欢、爱戴与尊敬,但也有很多教师在师德师风的底线上跳上跳下,小问题不间断;同时还有极个别教师存在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比如“虐童”“性侵”等。教师这些失德问题危害无穷,不仅损坏了教师神圣、光辉的形象,失去了家长与社会的信任,更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影响其一生。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现状与发现问题,健全与完善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相关体系,促进教師师德师风进一步好转,本研究提出了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建议与对策,以对症施治与靶向治疗。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吉林省内4个市、州及其县、区的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作为研究样本,具体为长春市、长春市双阳区,吉林市、吉林市永吉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以及四平市、四平市梨树县。类型涵盖了公办与民办,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普通园等多个层次,城市和乡镇不同地域,共计调研园长、教师572人,家长693人。
(二)研究时间与方法
调查在2019年4月3日至15日间进行。通过发放问卷与现场座谈的方式进行,共收集教师问卷572份,家长问卷693份,问卷有效率100%;根据市、县、乡镇三级分布的幼儿园及教师数量,共座谈园长、教师代表140人,其中:市、县公办园长、教师70人、民办园长、教师40人,乡镇公办园长、教师15人、民办园长、教师15人,家长代表140人。
二、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与经验总结
据问卷统计与座谈整理,绝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吉林省当前的师德师风总体情况良好,比例达97.87%;家长对幼儿所在幼儿园整体情况表示非常满意,占比94.66%。教师与家长均能够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职业的重中之重,时刻不能懈怠与放松警惕,视师德师风为评价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一)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工作落实比较到位
行政部门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统筹管理部门,自主要领导至分管同志均将此项内容作为重点工作、专项工作与突破项目。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挂帅、敲钟问响,分管领导也全力以赴进行协调指挥。各行政部门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分工明确的责任处室,抽调精干人员专职办公,执行与监管。同时也制定了组织有力、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运行机制,有明确的计划方案与工作安排,目标清晰,实施有序与高效。这些行为与做法均切实保障了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与长效化,形成经验推广至全省。
(二)幼儿园形成了一定的监管、考核评价与奖惩制度
研究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园内部已制定了相对完善有效的监管、考核评价与奖惩制度。监管方面设置了园内领导小组,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搭建了纵向梯队管理模式,实行层级管理责任制。由亲近的上层领导日常监督与管理,层层相扣,保障制定的师德师风细则切实得到每一位教师的内化与执行。绝大部分幼儿园都制定了本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细则,比如“十不准”(不准迟到早退、不准随意进出教室、不准随意接打手机、不准指责、训斥家长等),并进行数字化管理,采用积分制的形式实施。设置积分明细表,满分100分,失德一项扣除相应分数,严重失德,一票否决。
每新学期之初,以郑重的仪式组织全园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并进行宣誓。也有幼儿园从角色互换、上位体验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园所轮流监管、班级相互监管的规定,让教师能够从监管的角度,高站位重新理解与审视自身的、他人的师德师风行为与问题。鼓励教师参与园所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制度的制定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考核评价方面一致采用四方评价,即教师自评、领导评价、教师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全园参加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周期一般为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学期考核;考核内容多是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失德行为与问题等;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积分制,或文明礼仪比赛、师德演讲、师德论坛等;考核评价优秀者可评选为园所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师德师风标兵等。
奖惩方面注重奖惩并重。奖励分为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民办幼儿园由于白行支配经费一般多采用物质奖励,如当月奖励100元或200元现金。精神奖励有园所内的荣誉称号、典型榜样,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评优评先进优先等。惩罚上,园所实施问责制,不仅追责当事人,同时也要追责监管人。深刻反思检讨、扣除当月奖金或工资、调离原工作岗位等,对于有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者,零容忍、一票否决。
(三)教师对失德行为的归因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座谈与统计发现,教师对目前吉林省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较为清晰,认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可大致分为四大层面,即社会层面、行政管理层面、教师个人层面以及幼儿层面等。
社会层面有人园门槛低、优质师资不均衡、教师待遇不公平等。
入园门槛低。吉林省“人园难”以及办幼儿园利好的实情导致了社会大量非专业人士办私立园民办园,招聘的教师大多没有教师资格证,学历水平多是高中、中专,非学前专业毕业生。同时这类人员年龄多在18岁左右,心智水平不高,很多都是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就成为幼儿园教师了。他们对学前教育的了解程度较低,缺乏应有的专业性、爱心、耐心及责任心,面对幼教T作的压力,容易出现问题。
优质师资不均衡。公办园严重匮乏,且拥有着比民办园更高的师资水平,导致公办园幼儿数量剧增,同等数量的教师保教的孩子增多,分散了教师注意力,增加了工作负担,助长了家长想让自家孩子被特殊照顾的心理,进而向教师送礼。而民办幼儿园师资水平及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也是师德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很多幼儿园保证不了“二教一保”,一般是“一教一保”,甚至只有教师,没有保育员。
不公平待遇。学前教育相比于其他学段的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工资水平是非常低的。据研究统计,吉林省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工资在1300至2500元之间。高强度的付出、贡献与低回报容易导致教师心理失衡,职业幸福感降低,工作懈怠、消极应付,价值观动摇,更甚者将这种不公平转接到反抗能力弱的幼儿身上,做出严重失德行为。
行政管理层面有监管等体系不够完善等。吉林省学前教育领域内缺乏成文成体系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管、评价与奖惩的政策文件与办法。对教师而言,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没有一个非常明確且具体的准则与解读指导;对做好了或是失德了,行政部门能给予什么样的奖励或什么样的处罚等不清楚。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认识与理解片面化、一知半解,对自身师德师风的成长常处在茫然的状态。再如,幼儿教师的编制与晋职问题。对幼儿教师来说,晋编与晋职是非常困难的。据统计,公办园在编人员仅占1/3,而民办园几乎没有在编教师。编制太少,很难招收到大量学历、素质相对较高的教师,限定了数量;同工而不同酬在很大程度也挫伤了非编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师德师风方面,教师的晋编与晋职是不相挂钩的。即使相挂钩,师德师风所占比例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教师个人层面因素有教师自身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浅薄、缺乏应有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心理不健康等。目前,吉林省绝大多数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所学的学前知识与专业技能不扎实。近十多年来,幼儿教师多来源于平常爱玩、考试成绩落后,考不上好学校甚至是没学上的学生。他们年龄多偏低,自身心智水平不太成熟,法律意识浅薄,娇生惯养,多以自我为中心,白控能力较差,无明确的成长规划,在高工作压力之下,容易产生师德师风问题。再有个别教师心理不健康甚至是变态,遇事容易出现反社会情况,发生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
幼儿层面原因属于师德师风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由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幼儿身体弱小,受到迫害时反抗能力较弱,大大减弱了教师施暴过程中教师白身的伤害程度;幼儿好奇心强,易探索甚至是拆卸;情绪性强,不稳定,易哭闹;德道发展多属于“他律”阶段,尊崇权威[1],教师说的做的都是对的;记忆内容比较容易模糊与遗忘以及语言表达不清晰等状况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教师失德行为的发生。
三、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目前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问题行为更加隐晦、善于伪装,不易被觉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需进一步关注、重视与解决。
(一)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重点内容,教书与育人要相统一,在学前教育中是指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教规律实施教育。幼儿园教师有其区别于中小学、高校教师的特殊性。目前,吉林省仍存在着大量的幼儿园不能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多有“重上课轻游戏”的小学化现象,其中民办园最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布置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小学化,提前学习文化知识,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以及开展超越幼儿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等[2]。据问卷统计,仍有22.2%的教师认为“小学化”是很有必要的,或可以视情况而定的。而据座谈结果,绝大多数教师有过因幼儿活动表现不达标而情绪激动、语言粗鲁以及施暴等行为。
很多幼儿园的管理者与教师明明知道幼儿园小学化是违背学前教育规律,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与长远发展的,但仍继续这样做。上级部门领导督查时,临时调整课程、特意准备出游戏化的作息时间表,临时装装样子。监督组一走立马恢复“上课”。当被查到小学化问题时,找各种理由辩解,比如迫于生源、生计,没有生源则无法生存,或教师专业性不强,只会“上课”,不会游戏组织与指导等。同时教师专业性不强,也使教师走向另一极端,过度保护,这样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种应付教育、应付幼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与行为,也是一种不良师德师风的表现。
(二)教师在关爱幼儿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应一视同仁
关爱幼儿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尺[3]。在幼儿园实际教育中,很多教师并不像口头描述的那样关爱幼儿,也难以做到真正一视同仁,公正平等地对待幼儿,甚至是家长。比如个别教师会因幼儿长相普通,调皮捣蛋,性格内向、不合群,动作慢,家庭贫穷无权势,家长提意见多,家长送礼与否甚至是送礼多少等原因区别对待幼儿,对幼儿采取冷暴力、冷处理,或歧视、讽刺、挖苦、威胁、恐吓、恶意比较,给幼儿贴标签、下定义等。
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白身素质水平不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家长。比如家长明知道教师不能收礼,但还是为自家孩子能被特殊照顾而送礼,如知道教师或家里做某种生意,高额办卡等。在问卷统计中,仍有某些教师认为,家长财物或参与由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等活动是可以适当接受的。而且家长送过礼之后,理所应当地认为教师应该多照顾孩子,而教师也有心理压力,因“拿人家的手短”而区别对待幼儿,渐而恶性循环,形成习惯,改变认知,淡忘初心。
(三)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机会少,且多是碎片化学习
研究中发现,教师对师德师风方面内容的学习比较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受资金、人力、时间等方面的制约,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非常少,培训时间与名额也少得可怜。教师的法律政策等知识无法及时更新,视野无法拓展。民办园教师一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几乎没有机动教师,而且民办园教师没有编制顾虑容易跳槽,流动性比较大,很多民办幼儿园常担忧自己辛苦培养出的教师跳槽,也多不让其参加培训。
目前,吉林省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学习方式多是教师白学或园所内部学习,时间多是每周或每月其中一天的中午休息时间或晚上下班时间,学习效率与效果往往不高。比如考核多是看学习笔记,一般要求一定字数、字迹工整等,因此教师多数是应付,从网络上随意找些文章简单抄抄,真正入脑内化的内容比较少,碎片化学习、片面化学习。还有一部分幼儿园没有组织学习,当社会上发生严重失德问题或督查组要检查了,临时强调学习。
外因方面,社会上以师德师风为专题的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也比较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同时,承担培训的机构的培训水平也参差不齐。
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监管、评价与奖惩制度体系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一系列相应的、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4],包括正面的引导与底线的要求,给予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个明确的规定与说明。高线引领尤其重要,这是教师“趋利”心态与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也是教师前进与成长的方向,起“明灯”“航塔”的作用。底线要求是教师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底线文件应具体可理解,比如体罚与变相体罚要有详细明确的界定与解读,否则容易使教师困惑于“度”的把握,过犹不及。 其次,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师德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能与作用。制定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机制,防止幼儿园与教师暂时应付,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允许与鼓励幼儿园、教师、家长、社会多方参与师德监管,比如开设电话、网络举报熱线平台、曝光平台等。建立切实可执行、行之有效的监测报告机制,制定月报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保障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 再者,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信息化手段建立教师师德奖惩体系,包括备案机制、奖励机制以及惩戒机制等。如为每名幼儿教师建立师德师风诚信档案,并纳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将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按期如实记载。结合幼儿园现有奖励措施,补建成体系的奖励机制,比如建立起师德师风与教师晋编与晋职相挂钩的规定制度,增加师德师风在晋编与晋职之中所占的比重等。建立惩戒机制,形成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快速反应机制。包括对失德者如何处理与惩治,及对未失德教师如何澄清与保护等。对于失德教师要严字当头,要建立起幼儿教师严重失德黑名单,对严重失德者“零容忍”“一票否决”,永不能再当教师。
(二)关口前移,树立抓早抓小意识
师德师风建设要严格把好入口关,要抓早与抓小并行,做好“防”的工作。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5]。比如:师范类大学、大专要增设学前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值可适当比其他热门专业略低;顶层设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增加师德师风版块、法律法规内容等;加强各方面的考核,素质及专业不过关者需再次考核,再不通过者延迟毕业。一方面要严控教师招聘与录用。严格考察招聘者的品德、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对学前教育职业的热爱程度。将有问题的人阻挡在入口前,提高门槛。另一方面教师人职后可以组织研讨与心理解压。组织研讨是集思广益,针对师德师风建设问题进行研讨,比如“教师情绪激动,要发怒了该怎么办?”“面对‘问题幼儿,教师该怎么办?”“家长送礼了,教师该怎么办”“面对家长的质疑、投诉,园所、教师该怎么办”等等。通过心理解压为教师减轻工作压力、心理负担。比如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包括谈心谈话、吐槽、团建活动等。再一方面要做到时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不因事小而装作看不见,早注意、早提醒、早谈话、早控制,将苗头、小问题扼杀,做到防微杜渐。
(三)进一步加强培训,增加培训次数与参加人数
培训学习可以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并行的方式进行。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可以增设一定数量的机动教师,甚至是在市、县、区级范围内增设机动教师,为空岗作后补。园所可以将教师划分为新人职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有计划、分层分批地派遣全园教师走出去,接受培训学习,并以任务驱动等形式进行要求,学习返岗后提交一份深刻的学习心得,或进行报告等。另一方面,将专业人员请进来。以县、区为单位,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以园为单位,聘请社会上对师德师风建设有研究的专业人员来讲学,或者聘请其他幼儿园先进的典型榜样来交流等。
对于自学,教师要转变思想。教师要拥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意识,并切实付诸行动。将强制动作变为主动行为,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考核,幼儿园要及时认真负责,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讲一讲我的学习、考试评比等。
(四)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教导,强调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家长也是必须受教育的对象。比如,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家长不懂学前教育,白以为应该教,威胁幼儿园不教就转园,幼儿园迫于大环境及生计而教。当然克服小学化现象责任不只在家长,需要行政部门、幼儿园、小学、家长等多方协同合作完成。
幼儿园要与家长建立起亲密的合作关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科学育儿以及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知识讲堂、公益性讲座等,比如“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等,从幼儿成长的角度向家长讲清利弊关系。教师教育幼儿应这样做,而家长却带着孩子那样做,是不行的,是不利于健康成长与良好习惯养成的。如教师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而家长带着孩子不等红灯,不走斑马线等。再如,要向家长讲清送礼的危害。首先向家长保证教师会对班级内的孩子一视同仁,不需要家长送礼,即使送礼了,也不会特殊照顾,如往常一样,同时幼儿园将会对收礼教师严格处理。讲清家长若发现问题,应如何正确向幼儿园投诉,以及若非幼儿园及教师责任,由家长因素给幼儿园造成了负面影响,应负哪些责任等。同时也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师德师风正面的案例,集中宣传和展示广大幼儿教师兢兢业业、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良好形象,让家长了解学前教育、理解幼儿教师,认可其教育努力和工作等,让家长放心。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多方协同合作,需要多方高站位,正视问题,科学规划,主动作为,以及对症施治和靶向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3]王毓珣,王颖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祁占勇,康韩笑学前教育阶段虐童行为治理的法律透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8( 03)
[5]文君,郭铁成,双立珍幼儿同教师职业准入标准核心指标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