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探究性作业助力学生思维生长
2019-10-25江苏省启东市秦潭港小学任国兴
江苏省启东市秦潭港小学 任国兴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机械作业,即通过不断重复地做题,强化学生的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毫无疑问,机械作业对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作用,但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水平,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善于设计探究性作业,让作业效率最大化。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追因”,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思辨是一项重要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就小学数学而言,思辨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对考试题目能够思考,还表现在对各种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能够深入问题的核心。教师多设“追因”作业能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下面这题为例: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0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 千米,经过5 小时两车相遇。求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比。有学生直接写出60 ∶50,即6 ∶5。教师问这样做对不对。这就是一个思辨作业,学生要能从答案中去追寻问题。学生在下面讨论着、思考着,他们发现将刚才的解答过程可写成(60×5)∶(50×5)。因为时间相同可以约分,最终结果为6 ∶5。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判断这道题对与不对,学生要从源头去分析,去质疑,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又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就这道题目提出新的问题。培植思辨能力的关键是“追因”,学生将刚才的解题过程再次演算,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时间相同,速度比就是路程比吗?毫无疑问,他们根据刚才的作业能得出肯定的结论。接着他们又问了新的问题:其他数学问题中有没有类似的知识?思辨作业就是让学生不停地探究,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进而生成深度思维能力,增强高阶思维的深刻性。
二、借题论“法”,增强思维的概括性
学生写出倒数后,仔细观察、思考,发现这些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假分数、整数,真分数又可以分为分子是1 的真分数以及分子不是1的真分数。学生还会根据所求倒数的共同点,对比发现概括出,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不一定是真分数,整数的倒数都是分子为1,分母是它本身的分数,分数单位的分数倒数都是整数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布置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一下,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教师精心设置作业,能够引领学生深层思考,借题论“法”,归纳概括,增强学生高阶思维的概括性。
三、开放“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在解决问题作业设计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并完善认知结构,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看似一道十分简单的题目,但应当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思维往往出乎意料。学生通过转化、画图、假设、列举、对比等多种方法,有效拓展了思维空间,大大地增强了高阶思维的灵活性。
作业不是机械的重复性练习,而是一个学习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练习,使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体验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精心设置探究性作业,让作业效率最大化,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学习再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