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实践体会

2019-10-23许世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

许世杰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当前很多的课堂仍是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应付练习的状况依然不变。要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要做出改变,要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

关键词: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主体

数学课,翻来覆去就这么几个环节:复习导入、讲授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时间一久,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程序、课堂结构等易落入俗套。新学期刚开学几天,我班的几个孩子开始嘀咕:“哎,数学课真没趣……”,言外之意透露的是对我这位老师的叹息与失望!回顾自己最近的教学,由于开学忙碌,的确在课堂上是照搬程序,课上得平静似水,难怪学生们犯嘀咕。我静下心来反思: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要改变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枯燥局面。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角色中有所为,在“包揽者、灌输者、独裁者”等角色中有所不为。为此,我决心从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教学开始,努力从以下方面做出尝试:

一、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以前我总是每堂课讲得面面俱到,唯恐疏忽一个知识点而误人子弟,不遗余力地把书本知识全灌输给了学生,实际上是严重地对学生的不信任,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近一段时间我注重“限时讲授”:从教案预设中,尽可能把重点由教师讲的部分让位引导学生讲: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重点引导学生讲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讲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重点让学生合作交流;讲到梯形时放手让学生去大胆探究归纳讲解。这种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自我概括的表现欲望。很多学生有条有理的发言赢得了同伴发自内心的掌声,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同伴的语言学生更易理解和模仿,让他们从同伴的精彩发言中学会倾听、模仿和表达,从而引发共鸣。

二、把操作权交给学生

以前的教学,迫于“限时讲授”,教师都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猜想、尝试操作、体验感悟,学生还没领悟就匆忙给出结论,往往是利用课件演示为主,这种先知结果模仿式操作,学生不需花费很多时间得到结果,课堂教学显得完整流畅。这种流于形式的操作学生无须怀疑与思考,减少了探索的空间与时间,交流也很肤浅,学生很难体验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快感。这种操作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运用课本上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探究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后,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能不能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的方法由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试一试,一个较漫长的等待时间之后,一名学生兴冲冲地拿学具上台演示:沿三角形高,作一条垂线,沿垂线段(高)的一半剪下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到的面积就是“底×(高÷2)”。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纷纷拿出不同的三角形剪拼、验证,短暂的平息之后,学生赞叹声四起。我追问该生是怎样想到的,他回答:“受老师教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启发,如算式:3×8÷2,可以先算8÷2(即是高÷2),由此想到剪拼的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课堂上倡导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动手、自我矫正,到教学梯形面积推导时,有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想到“(上底+下底)×半高”的操作方法,有了这个发现,后来练习中我班很少有学生忘掉公式中的“高÷2”。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过程的艰辛,哪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成为一名有成就感的探索者。

三、把质疑权交给学生

课堂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抛完,学生说没有疑问了老师宣布下课。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传道、解惑”课堂情况,其实以前我一直是这样做的。学贵有疑,“学是疑之始,思之端”。真正的質疑权应该是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真的就没有问题,这是最大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质疑的习惯。有的学生内心有问题,但思想有顾虑,怕同伴笑话、怕老师批评课上听讲不认真、怕叙述不清等等,久而久之,就变得没“疑问”了。要改变现状,教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相对让学生感到安全、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是前提。同时教师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学会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感到不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快的氛围。我最欣赏两个学生的问题,如下: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里的“完全一样”改成“等底等高”行不行?②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列式4×5=20平方厘米错在哪儿?这些疑问都看似有道理,但仔细画图,剪拼就会发现问题。这类似是而非问题具有探索的价值,从学生口中主动提出,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四、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我们观察到学生发言后很多学生眼睛只看着老师,很少关注发言的同学,听后也不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看教师的眼神象征性地选择鼓掌还是否定。作业发下来也只是看看分数或等级就塞进书包,学生只管听讲做作业,别人的发言、自己的作业对还是错全凭老师说了算,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为了改变现状,我把教师的评价权逐步转交给学生,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如学生的板演由学生批改评价,其他同学小组之间互评。对小组的发言处理经常说的话是:“你对刚才发言的同学有何评价?”“他发言得怎么样?”“在他的发言中还有补充的吗?”对表现好的同伴做出简要评议,对评议积极公正的学生予以鼓励。

五、把作业选择权交给学生

对于作业,学生怕做、教师怕改、家长怕查是日常面临的问题,开学初我尝试作业分层布置:如当天在学校作业无差错的学生,可以只做挑战擂台赛的一道题,擂台赛题目要精挑细选,要与当天所学知识点密切相关,难度上让中等偏上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而不是简单的不着边际的奥数题;对作业只错一两道题的可以把当天错题记在“我的数学病历”(错题集)上,同时尝试完成擂台赛题目;课堂认真听讲、踊跃展示表现好的奖励只做少部分的习题等等……

这些“自助餐”式作业可以挑选,因人而异分层布置,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对此学生情绪高涨,放学前都盼着老师布置作业。对作业的期盼和难题的挑战,以及难题解答成功后的迫切展示,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探究的热情。

单元学习结束或利用周末,我基本上布置的是开放性作业,每人制作一张数学报,内容包括:本周错题、我的发现、我最喜欢的一道题、知识梳理等栏目,这种图文并茂的数学作业,学生会用心展示数学的美!很多家长都乐于参与协助,或画图,或设计,或提出合理建议,学生的作业风格各异,但相同的是每个学生都在尽量表现自己,用心去展示,学生对作业的专注态度,痛并快乐着感受这种主动参与意识不正是老师想追求的结果吗?

家长感受孩子变了,原来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应付了事,现在变得积极主动,精益求精,学生乐于告诉家长在校的表现、班级的趣事等。为了高效完成作业,家长陪伴作业时的焦虑、帮不上忙的无可奈何也悄悄地发生变化,孩子们主动寻求帮助,家长帮助整理错题集,帮助设计图案,亲子共同完成数学报作业,孩子们乐于把作业与家长分享,家长与孩子共同的语言越来越多。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也变了,为了制作一份精美的数学报,他们互相帮助,有的会设计,有的会画画,真正意义上相互合作,各尽其能。老师批改的心态也变了,由负担变为欣赏,批阅成了一种幸福与享受,要做的是在好的栏目下盖“大拇指”奖章,孩子们称作锦上添花和画龙点睛。当然有时也让学生制作单元试卷,优秀的贴在专栏展示。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直等待燃烧的火把(惠斯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让每个人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培养出充满个性的接班人。短暂实践之后,学生在课堂上悄悄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变得主动起来,渐渐开始喜欢数学。这些变化将激励着我继续努力改变教法,力争做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
优化德育常规,发挥学生主体,放飞学生心灵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关于余映潮教学思想与板块教学研究
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