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余映潮教学思想与板块教学研究
2016-12-01张庆玲
张庆玲
摘 要:随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不断增强,如何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为教师们所重视。为此,余映潮提出了“板块式教学模式”。从板块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入手,分析板块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优势,对实现板块式教学更加娴熟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余映潮;板块教学;学生主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出现,成为教师们的关注焦点。课堂上,学生是教学主体,然而教师却不能失去其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目标的指引下,逐渐舍去了以往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余映潮作为中国语文特级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整理出了一套具备独特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这一理念的提出就犹如一颗启明星,对今后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具有一定的启迪,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
一、余映潮板块教学的思路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观念已经是目前所有教师的共识,也是我国语文新课标中的重要要求之一,但是如何落实学生教育主体这一观念一直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扰之一。余映潮为此提出了“板块式教学思路”,这种“板块式教学思路”也可以称之为“分步组合式思路”。其主要特点就是让教学内容以“板块”形式呈现,这种“板块”的设计要以学生的活动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着手点。用教学板块的形式对学习内容加以整合,这种教学思路与一般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一般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思路是呈线状的,基本过程就是逐段分析或者将文章划分成为若干个部分,进行部分分析,最后对课文进行总结。“板块式教学思路”则不然,是在一堂课或者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对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将教学内容划分板块,让教学内容呈“块”状分布。
二、板块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一)板块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从整个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整个课堂教学遵循理性有序的原则进行推进,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学生的学习根据“块状”教学形式的划分,一块一块地进行落实。板块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将教学内容分出若干个不同的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核心问题,且板块与板块之间彼此相关,教学内容层层推进,由浅及深,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把握。对于教师来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板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学内容仔细认真地研究,另外还要打乱课文原有的布局,重新对其进行布局,并且要对课外资源充分利用。这也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另外,板块教学模式打乱了以往参考书上的传统套路,教学过程中所提出来的问题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置的,学生无法通过参考书获取答案,必须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通过自身努力寻找出答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思考方面有所提升。
(二)板块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1.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余映潮的板块模式教学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并不是随意发挥出来的。在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划分一般都是三到五个板块,一般包括课堂活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手法以及教学指导等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练习不是随意的、混乱的,其中有着递进关系以及并列逻辑关系。
2.使教师以及学生可以沉入文本,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线性模式,首先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最后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概括与总结,分析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的线性模式教学要求课堂上各个教学部分紧密连接,有一环断层,其余的几环就难以继续进行。而板块式教学模式中的每个版块都相对独立,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关系呈多样化,可以并列、递进,其中的关系可以随时随意进行调整,教学板块的组合呈现动态组合,其中一个板块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误差,不会影响到之后的板块,不会影响全局的教学。
3.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对话”
语文课教学的人文性非常突出,形象化来说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日益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却越来越薄弱。在有些课堂上,教师甚至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板块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而这种对话要是有序地进行展开,绝非学生恣意妄为地讨论。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余映潮教学思想的探讨,及余映潮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广大教师朋友们掌握语文教学的独特方法,并且可以根据这一方法整理出更加科学的、合理的、符合自身教学特点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扬.余映潮板块式教学模式及对语文教育改革指导意义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程娇娇.余映潮阅读教学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3]靳建慧.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