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教材,又不囿于教材

2019-10-23何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尊重教材

何娟

摘  要:教材,是“干细胞”,汇集了大量优秀教师的智慧,凝聚了很多教育专家的心血;教材,更是“培植基”,不但要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发挥作用,而且要为学生的获取知识发挥作用。对此,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教材观为教学指南,既尊重教材,又不囿于教材。

关键词:尊重;不囿于;教材

教材,是“干细胞”,汇集了大量优秀教师的智慧,凝聚了很多教育专家的心血;教材,更是“培植基”,不但要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发挥作用,而且要为学生的获取知识发挥作用。然而,不少老师对教材缺乏全面的认识。有的唯教材是从,跟随教材亦步亦趋地教学,误认为不越雷池一步。有的让教材坐“冷板凳”,教学过程中不接触教材,另选内容取代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误认为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教材观为教学指南,既尊重教材,又不囿于教材。

一、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

备课的基础是钻研教材,为了能备好课,必须将教材烂熟于心,吃透、吃准、吃定教材。 可很多老师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认为只要翻翻参考书,看看教材,就是钻研教材了。显而易见,这仅是把钻研教材挂在嘴边,纯属虚情假意,不是真正地钻研教材。那么,如何钻研教材呢?

1. 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为了便于学生接触、体验和接受数学知识,现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了大量的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事例,这些事例的出现还用简洁的文字配上鲜艳的画面。与此同时,为了面对学生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现行教材突出情境中的数学内容,重视教学活动的线索、内容和呈现,着力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操作,讲究学生独立探索后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均有了相当大的空间。

如,现行教材中的很多例题,不但没有现成的解题方法,而且没有直接的知识结论,甚至没有标准的数学答案。这样的教材,该如何面对呢?一要细心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挖掘隐藏在表面材料中的丰富内涵。二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在处理教材时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精心确定教学目标,精细预设教学方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领悟教材中的情境图

为了启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题意,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热情和兴趣,现行教材中为学生设置了很多生动活泼的情境图。然而,很多老师对于情境图的利用,只停留在表象上,把情境图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装饰,并没有和学生一起真正领悟教材中的情境图,这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

如,去年的一次市级青年教师数学优课评比,笔者有幸参加了观摩。其中有四位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材中的一幅情境图上有两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摘了14个桃子,各自分装在两个篮子里,都是一个篮子里装10个桃子,另一个篮子里装4个桃子。设置这幅情境图是为了让学生领悟“14×2”,就是“把2个10和2个4合起来”。虽然四位老师的教学内容相同,也都出示了情境图,但是因为四位老师对教材的领悟深浅度不一,便在情境图的利用程度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仅有一位老师引导学生对情境图进行了解读、分析和领悟。

二、充实教材,拓展教材的宽度

充实教材,即开拓、扩展、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在钻研、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同时,对一些相关的有价值的数学材料,可适当引进来充实教材。这样做既能补充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又能为学生攻克某个学习主题提供充足的“枪支弹药”,更能拓展教材的应用空间、领域和宽度。

如,现行教材中有一个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该活动不但紧随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的后面,而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可教材中的编排是:学生先对着一张时间安排表回答问题,再自制一张类似的时间安排表,然后展示交流。显而易见,这样的编排不但活动内容偏少,而且目标比较单一。为了给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可有意识地拓展该活动的内容,扩大该活动的范围。要求学生先在家里和家长合作,商讨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计划,并分别制作出两张时间安排表,一张是学生自己的时间安排表,另一张是家长的时间安排表。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一张时间安排表带进学校的课堂,各自在学习小组内算一算:去掉吃饭和睡觉的时间,用于娱乐的时间是多少?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相互谈一谈: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如此開展该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巩固了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而且运用了一些统计的方法,还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感受到珍惜时间的必要性和学习的重要性。

三、创造教材,保证教材的信度

所谓创造教材,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和精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需做到“三要”和“三有效”,“三要”为: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满腔热情地引领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要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将现有的知识基础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有效”为: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效融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效结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综合。

如,“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新授起步时,可以把教材中的“学校篮球队”换成学生十分仰慕的“国家篮球队”,把教材中的人物“李星明、张小华、吴力军”换成学生非常熟悉的校篮球队员或国家篮球明星,让学生通过相关数据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出用“百分数”确认谁投篮练习的成绩好一些。拓展运用时,可增添教材上没有的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示成语“平分秋色、百里挑一、十拿九稳、百战百胜”,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分别出示已知条件“甲、乙、丙三杯糖水中糖和水的质量”,让学生用百分数确认哪一杯糖水最甜;出示题目“天才=(   )的汗水+(  )的灵感”,让学生口头填空“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名言。

总而言之,只有既尊重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才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也才能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展教材的宽度,保证教材的信度,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盲目走向科学。

猜你喜欢

尊重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