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追求

2019-10-23任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数学理解核心素养

任玲

摘  要:数学理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第一要务。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由于认知内容的被动化、认知方式的记忆化以及认知评价的结果化,使得真正的数学理解没有到位。真正的数学理解包括工具性理解、关系性理解和创新性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对接学生经验,指向数学本质,凸显知识联系,实现学生真正的数学理解。

关键词:数学理解;核心素养;教学追求

一、缘起:由一道题引发的深层思考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调研中有这样一道习题: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的周长最大。(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试卷分析结果表明,本题正确率仅为25.1%。许多教师感叹,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强化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由此导致了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C。似乎正是由于自己的正强化,导致了学生出错。

审视教师教学,似乎这样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解,如果学生不是获得浅表化、惰性化、碎片化数学知识,那么学生的问题解决就不会停留在记忆层面,而是会展开审慎审题,积极思考,灵活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而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机械模仿,没有真正理解,那么,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引发了笔者的深度思考:数学教学在何种程度上没有能够达成学生理解?什么是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深度的数学理解?

二、“数学理解”的教学现状

1. 认知内容“被动化”

笔者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有意或无意地绑架学生思维、认知,让学生形成“假性生长”“被生长”现象。比如教学《认识负数》,一位教师以温度计为原型,直接切入,出示三亚(20℃)、南京(0℃)、哈尔滨(-20℃)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引出负数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负数的出现是突然的,犹如天降。他们没有感受、体验到负数产生的必然性、必要性。只是在教师指引、暗示下对负数进行认知。这种教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是肤浅、固化的,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 认知方式“记忆化”

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数学公式、定理等都不是依靠学生机械识记,而是要靠学生数学理解的。当下,学生缺乏主动建构的精神,他们只是按照教师“暗示”思路解决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顿悟说”告诉我们:学生数学学习是运用理解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依靠记忆进行盲目尝试、复制。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只按教师“暗示”思路和记忆方法来解决问题,盲从于结论,数学理解力悄然流失。

3. 认知评价“结果化”

对于数学教学,我们应该不陌生这样的教学搁置现象:“会了吗?”学生会齐刷刷地回答“会了”。这其中,存在诸多滥竽充数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我们关注过程甚于关注结果。于是,在数学学习中,“数学理解”让渡于机械记忆,让渡于机械模仿。教师通常用检测、练习的方式来掌握学情。在检测、练习数据的掩盖下,我们遮蔽了学生灵动的思维,许多个性化、新颖化的思维没有得到显现,学生数学理解被人为架空。如果我们关注学生思维,追问学生“为什么可这样做?”“还可怎样做?”多倾听学生、对话学生,那么,学生的数学理解就能获得发展。

三、“数学理解”的教学意蕴

对于“理解”,《辞海》中的解释是: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可见,理解不是简单知识的机械记忆或照本模仿,也不是机械解释或照本运用,而是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不仅能把握数学概念“是什么”,更能把握“为什么”“怎么样”。数学理解不能简单等同于“听懂了”“会做了”,而应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1. 工具性理解

英国数学教育心理学家斯根普认为,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工具性理解,二是关系性理解。笔者认为,在学生数学学习中还有一个创新性理解。斯根普深刻指出,工具性理解是指一种语义性理解,即符号所指代的事物、事实、步骤等是什么,工具性理解侧重于是什么。比如,一提到方程,学生就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这就是一种“工具性理解”。但即使学生能熟练说出方程的定义,也并不一定能解方程。工具性理解充斥着当下的数学教学。

2. 关系性理解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大卫·帕金斯认为,所谓理解,不是指个体记得什么,而是指个体可以运用信息做哪些事情。在数学教学中,理解不是个体能够记得某些概念,而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概念、解释概念。华东师范大学李士錡教授认为,理解就是个体能够在心理上组织、建构起适当的、有效的认知结构。关系性理解是一种“结构性理解”,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比如,尽管学生不能说出什么是方程,但学生能主动探寻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解方程,这就是一种关系性理解。关系性理解是数学教学应当努力追寻的。

3. 创新性理解

关系性理解再深入一步,就会进入创新性理解层次。所谓创新性理解,就是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提高、推广或拓展,或对某种操作进行更新或改变。创新性理解,是一种推陈出新,是提出新问题,引出新猜想,进行新拓展。创新性理解是学生在更新、更宽、更高视域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多路向、多层次、多视角的思考、探究。比如,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如等式性质、等式间关系、移项等求解方程。创新性理解是最高层次的数学理解。

数学理解的目标具有双重内涵:一是对“数学对象”的理解,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容、技巧、方法、思想、策略等;二是从数学视角解释现实,让学生能“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思维分析,用数学语言表达”。在数学教学中,要促成学生关系性理解,让学生经由关系性理解进入创新性理解的境界与层次。

四、“数学理解”的教学策略

数学理解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数学理解性课堂,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各要素入手,对数学教学进行变革和改造。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个體之外,真正的数学学习只有由学习者基于自身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理解取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理解不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1. 对接经验,丰盈数学理解的源泉

理解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经验的,对接学生经验,能够丰盈数学理解之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已知帮助学生理解未知,借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借助事理帮助学生理解数理。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后,让学生主动对接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具体的运用。有学生说,教室座位就可以用数对表示;有学生说,课程表也可以用数对表示;还有学生说,秧田里整齐的秧苗可以用数对表示……接着,教师顺学而导,让学生对教室座位互相提问解答。这种教学,不再是让学生机械识记,而是将数学规定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将数学知识学透、学活,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聚焦本质,指向数学理解的目标

數学理解,归根结底是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推理、概括、建模。聚焦数学知识本质,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精神,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探究。比如,教学《图形放大和缩小》,笔者出示一张学生熟悉的班上同学的照片。现在要将这张照片放大,有哪些方案呢?接着,笔者又出示了四种规格的照片,一是长放大,宽不变;二是宽放大,长不变;三是长和宽同时放大,但放大倍数不同;四是长和宽放大相同倍数。这样的素材,一下子让学生感悟到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大小变而形状不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再止步于记忆概念,而是获得一种内在感悟,获得本质理解。

3. 凸显联系,提升数学理解的效能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凸显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能让数学知识节点具有繁殖力,形成一种关联性、内聚的知识整合力量。这里,既要注重知识的横向比较,也要注重知识纵向的长程设计。横向比较,如“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的比较;纵向设计,如低年级长度单位教学,中年级面积单位教学,高年级体积单位教学,就体现了线面体三维空间概念、度量。凸显知识关联,能够提升数学理解的效能。如通过高的比较,学生能够感悟到“垂直”的本真内涵,即只有相交成直角,而不管位置、方向等因素。

数学理解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保证,也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没有数学理解就没有学生有效的思维,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为理解而教,为理解而学,师生在教学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努力通过自身理解实现学生的数学理解。

猜你喜欢

数学理解核心素养
注重动手实践,实现数学理解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抓住核心 聚焦本质
不在知其然,更在知其所以然
将学生从“相异构想”的羁绊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