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研究

2019-10-22陈媛漆灏

现代交际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

陈媛 漆灏

摘要:在阅读《说文解字》原著之后,通过语义归类来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语义体系,将“女部”字细分为五个义类,由此反映出我国古代中的姓氏、婚姻、称谓、对女性的美丑、对女性的压迫等内容,从而管窥蕴含在其汉字中的女性文化内涵。

关键词:女部字《说文解字》 女性文化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2019) 14-0077-02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为“《说文》”)问世以来,学者的研究就未停歇过,研究成果颇丰,涉及《说文》的各个方而,最为常见的莫过于将《说文》里的某个偏旁部首集中起来深入探究之作,或是《说文》中的语言哲学和书法篆刻艺术研究之作。但是,在众多的探究作品中,对《说文》女性文化进行研究的作品并不多。

一、《说文》女部字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文字的起源,年代极其悠久,它是记载人们语言的符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汉字经过根据字义构造字形从而反映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的关系。例如,一个字应该要用什么样的字形来表现,它不单纯反映了前人的设想和设计,同样也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文明背景和那时的生产力水平程度”[1]。

1,“女”部字的起源

“女”字的起源按时间顺序来深究,必定追溯到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女娲。“娲”字在《说文·女部》中被解释为:“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这其中的“化”字更带有“生育,化育”之意。其中的女娲造人传说可以反映出早期人类的社会生活状况。这种隐含有母系氏族社会影子的女娲造人传说并非纯粹的编造杜撰,更像是一种对于早期血统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占人口生产消费主导地位的一种肯定。

2.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早期母系氏族的女子地位至高无上,独揽大权。但随着社会的变更,父权取代母权,女性的统治地位被剥夺,处于被统治、被奴役的一方。在此可以从三个方而来对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解析。

首先,在母系氏族中,女性地位至高无上的原因在于:此时的人类正处于建构时期,需要女性成员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而部落中的男性成员要去狩猎求食,男性成员既无法关照部落里的其余成员,在外又时常遭遇猛兽的袭击而受伤或毙命,照顾部落成员与养育后代的重要责任就自然而然落到了女性成员身上。即摩尔根说过: “他们对婚姻一无所知,能够群居自由地生活,他们不仅仅是蒙昧人,并且只拥有极其浅薄的知识和极其微薄道德的观念[2]。”

其次,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出身也决定着女性的社会地位。

再次,对女性的观念也直接决定着女性地位的高低。在《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林黛玉初进府,贾母因问黛玉都念过何书,黛玉答复:“刚念了《四书》。”[3]黛玉又问姐妹们读过何书,贾母却回答道:“读什么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而已。”随后,宝玉来后又问黛玉都看过何书,黛玉此时改口答复:“未曾读书,只是上了一年学,认得几个字而已。”此处可以折射出那个时代对女性读书的态度。

二、《说文》收录的女部字总结

为了更好地、科学地揭示女部字的内涵,本文从内容上把它分为称谓、女性褒义词和女性贬义词。

1.称谓

称谓这类统计一共有22个。波伏娃指出男性作为主宰的父权文化体制压制着女性,使女性的地位变得低下,而不是因为女性所处的低下位置而应该受到支配。

妻:“妻子,人妇,是有着和丈夫一样身份的人。从女从中,从又。又,操持事物,妻的职也。七稽切”。

奴:“奴婢,皆之皋人也。从女,从又。”奴和婢都是古代戴罪之人。

2.描绘女性的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温柔且有品行的女子是男子们钦慕的对象。对女性的称赞一共有26个字。其中包括“娃、姝”等。

姝:“姝,好也。从女,朱声,昌朱切。”(女子)美好意。

娃:“娃,圜深目兑。或日: ‘吴楚之间谓号日娃。从女,圭声。于佳切。”指女子眼睛圆而又深的样子。

3.对女性的贬义

有描绘女性外貌的美的字,就有描绘女性外貌丑陋的字,正如有端正就有轻浮,有谦虚就有傲慢,如“佞、妓”等。

佞:“佞,巧高材也。从女,信省。乃定切。”表巧慧谄媚。

姦:“姦,私也。从三女。从心,旱声。古颜切。”私通意。

三、当下女部字中所体现的文化意义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说:“一代于心性之结习成见,风气扇被,当时义理之书熟而相忘、忽而不著者,往往流露于文词言语。”[4]从1791年开始,法国女姓领导人 奥林普·德·古日就在《女权宣言》中主张男女平等: “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社会的差异只能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6]还有近代女子解放教育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在大学开女禁都能体现出当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感的增强,在文学方而也能看出女性文学的兴起,这都表明一点:男女逐渐平等。

小学教学中我们便知第三人称代词“她”泛指女性,“他”泛指男性。“她”和“他”尽管都为第三人称代词,但“他”的出现却比“她”早许多。“他”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并获得稳固地位,而“她”则是在五四运动期间才出现的。对于“她”字源起,有人就当时的社会事实表达了自身观点,认为“刘半农为适应白话文兴起的需要,竟敢创造‘她字,并坚定地将‘她字推而广之,在现代作家中,唯此一人。”[6]除了刘半农创“她”这种说法,还有其他学者如贺祥指出:“‘她字古已有之,是姐的古文,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撰的字书《玉篇》和清代《康熙字典》均收有此字。”[7]刘兆吉则提出:“‘她用于指称第三人称女性的开创,并不是‘造字之功而是假借的用字之法,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说是一个新词,但作为书写符号的‘她早已有之,并不是刘半农平白造出来的。”[8]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人们都把“他”作为首选,对于“他或她”的这种用法,用吕叔湘先生的话说就是,“他”是老字号,“她”是分店。[9]

参考文献:

[1]徐慧,从汉字发展看古代婚姻习俗[J]科教文汇,2008(3):16-17

[2]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成都时代出版社,2014

[4]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罗米庄,教我如何不想她——趣谈“她”字诗[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1(6):6-7.

[7]贺祥,“她”字并非刘半农所造[J].咬文嚼字,1997(5):1.

[8]刘兆吉,“她”字略考[J].语文园地,1985(11):23.

[9]吕叔湘,未晚斋语文漫谈[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
论《说文解字》与基础教育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邑部》构形方式和书体演变研究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说文解字》羊部字形、字义、文化蕴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