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旁牙源性皮瘘一例
2019-10-22焦永康
陈 浩 刘 艳 焦永康
作者单位:1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成都,610017 2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成都,610017
临床资料患者,女,85岁。因左鼻旁结节伴间断流脓2年来我院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鼻梁旁出现一黄豆大皮肤硬结,轻度痒痛,皮损缓慢增大,反复破溃、流脓、结痂,多次院外诊治,诊断不详,予“消炎药”等治疗后可缓解,未痊愈。1年前院外诊断“化脓性肉芽肿”,行激光治疗,术后3个月复发。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否认近10年牙痛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鼻梁旁一约2.0 cm×1.0 cm大淡红色肿块,质地中等,有压痛,无明显波动感,挤压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表面散在脓痂,周边皮肤无红肿(图1)。牙片检查:左上尖牙根尖阴影,骨质破坏(图2)。组织病理示:表皮糜烂,毛囊口角栓,毛囊上皮内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深层可见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残存少量毛囊组织及角化物,可见肉芽组织增生(图3)。
诊断:鼻旁牙源性皮瘘。
图1鼻旁淡红色肿块,边界清楚,质地中等,有压痛,表面散在脓痂图2口腔X线片检查见左上尖牙根尖阴影,骨质破坏图3组织病理 3a:表皮糜烂,毛囊口角栓,毛囊上皮内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深层可见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细胞浸润(HE,×100);3b:真皮层可见多核巨细胞及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HE,×400)
讨论牙源性皮瘘是由于牙齿根尖周围的慢性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炎症穿破骨板、皮肤所形成的窦道。大约80%的皮瘘发生在下颌牙齿而出现在面部颏下区[1],鼻旁牙源性皮瘘少见。鼻旁牙源性皮瘘常发生于老年患者,这与上颌尖牙粗壮有力,青少年时期不易发生龋齿、牙冠折断等损坏,较晚才发生比较严重的牙病,且根尖特别长,患病后不易脱落等有关[2]。最初,脓液仅局限在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内,形成根尖周脓肿,若脓液得不到通畅引流,就会沿薄弱处突破,而上颌骨骨质疏松,尖牙区唇侧骨板很薄,上颌尖牙的牙根邻近鼻旁深处,就可能会形成鼻旁的皮瘘。由于大部分患者无典型牙痛、牙龈红肿等不适,可被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皮肤肿瘤、特殊感染等疾病[3]。本例患者病程两年,反复就诊未得到明确诊断。误诊原因可能包括:首诊医师问诊不全面,对牙源性皮瘘的认识不够,缺乏必备的检查设备和诊断思路局限等有关。
由此可见,鼻旁牙源性皮瘘的关键在于诊断,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仔细检查,一旦疑诊,可完善口腔科X片检查,必要时多学科协作共同诊断。一旦诊断明确,其治疗并不困难。确诊后对病灶牙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皮瘘即可随牙周病变愈合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