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课充满活力
2019-10-21刘瑞连
刘瑞连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材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参与法治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学生,让《道德与法治》课充满活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 充满活力
新课程改革后,《道德与法治》教材更贴近生活。学生在课堂上求知、思考、体验和领悟。在“学海导航”中吸取真知和美德,接受良好品德和法治精神的指引。在“实践评价”中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感悟”将感受心灵的启迪,精神的升华。其中“拓展”与“互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他们的能力在充满乐趣的合作中得到锻炼。那么怎样使《道德与法治》课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快乐呢?
一、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心里,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现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以前有很大的差别,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和学生有心灵上的沟通,即“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从近处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多交流、多谈心,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要什么。然后教师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教授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眼下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如果教师方法得当,说的有条有理,有依有据,学生就能悟出道理,师生之间心灵相通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即学生喜欢老师就会相信老师所讲授的道理,愿意向老师学习知识,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师生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亲切感。上课老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信任、理解、尊重的良好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才能收到课堂预期的效果。
二、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有关道德、法治这方面的素材,一段音响,一段视频或者一幅图片,都可以成为我们上课的素材,只要我们寻求恰当的切入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实际入手,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甚至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个例,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探索,追求。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对策找答案。有时也可以从教学资源中找一些案例,多方面收集素材,以真实的生活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例如,我在讲《孝敬父母》这一内容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了生活中的儿女孝敬父母的场景,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努力学习的行动来报答父母。课后给学生留了一道实践题:为父母倒一杯水。虽然学生现在生活不能独立,但为父母做这样的事是完全有能力的,这样用实际行动教育了他们,使其明白孝敬父母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学生做一个孝顺有责任感的公民,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又如我在八年级上册《自尊自爱是健康人格》这一内容中,我选了一段在公园里乱扔垃圾遭人冷眼的视频。采用了反面教材,教育青少年自尊自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自觉培养自己具有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小品,幽默,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兴趣,让乏味枯燥的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另外《道德与法治》课有许多生动的教学插图,巧妙利用书中插图,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带领學生仔细品味,慢慢吸取,让干巴巴的理论课活跃生动起来。
第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富有直观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有利于解决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这一内容时,引用了一段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庭审宣判的视频,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法律的公平、公正,社会的正能量。用事实证明了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而不是只是在书中说说而已。同时,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收集一些相关法律要闻、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加深学生认识,自觉遵纪守法,使家庭社会安定、国家发展。从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课堂教学要做好结尾总结
一堂成功的《道德与法治》课结尾总结尤为重要,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先说说本节掌握的内容,教师再进行总结。每节课教师都让学生做好笔记、找出重点,突破难点,先理解后记忆,形成知识网络体,并对知识体进行巩固,掌握新知,学会运用。
总之,要使课堂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就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综合成绩。一个好的教师就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所有的积极性全都调动起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热情洋溢、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