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效应”在家校沟通中的应用

2019-10-21朱一雯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调味品家校

朱一雯

俗话说:“人同此心,事同此理。”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会与他人在某种相同的刺激下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或心理体验。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如果能换位思考,便能与家长形成共振共鸣,对学生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都会起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但是,心理效应具有两面性,应该适时、适切、适当地使用它,避免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必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懂得察言观色,以同理心换取家长的信任。对于班主任而言,恰如其分地运用相关的心理效应,使之成为自己日常工作的助推器,能使“家校共育”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一、巧用心理效应,助推家校沟通

(一)自己人效应——有效缩短彼此的距离

自己人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在对方提出某些难为情的要求时也不太容易拒绝。所以,班主任要尽可能拉拢与家长在心理上的距离,强化自己人效应,增强人际关系,让家长接纳并认可班主任是“自己人”。

在教学生涯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成绩优异的学生偶尔发挥不佳,考场失意,在家长打电话来关注孩子成绩的时候,可以在言辞中透露出自己对孩子成绩和身心的关注并不亚于家长,这样就会让家长从心里认可班主任对他的孩子非常重视,从而接纳班主任的建议,甚至对班主任表示感激。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更能捕捉到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因此,班主任要找准时机,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创造班级的整体优化效果。

(二)调味品效应——大大增加沟通的趣味

家长和班主任在交谈之间经常会说一些“废话”或是“闲话”,从而让双方产生心理交融,这种语言实际起到了“调味品”的作用,所以本质意义上不算是真的“无用”或“多余”。尤其是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一味地就事论事。“调味品”的语言既能点缀彼此之间的谈话氛围,又能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减少误会。

某校一位优秀班主任在每位家长心目中都有良好的口碑,主要原因在于,无论是告诉家长一些相关事项的紧急通知还是探讨教育方式,她总会习惯性地掺杂一些“天气提醒”“工作问候”“自我调侃”之类的“题外话”,让家长感到亲切、自然。恰当地使用这些“调味品”能让更好地提高谈话的效率,如果家校沟通一直呈现一本正经、严肃刻板的状态,难免让家长出现拘谨、不自然的状态。但“调味品”不能过多使用,每个人的口味不尽相同,应恰如其分地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调味品”。

(三)三明治效应——使批评变得可接受

当某些人的做法或看法让班主任觉得有误时,班主任总是希望通过表露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班主任不妨把批评的内容放在表扬的内容之间,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受批评者接受的概率,这就是批评心理学中通常说的三明治效应。相对于直接地指责,这种方法能让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得以维护,甚至乐观地直面自己的问题,积极地改正自己的做法。例如,班主任反对某些家长的“唯成绩论”,但是,若一味地指责这种教育模式,或者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会让对方产生自然的、反射状的防御系统。其实,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每次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妨先对家长说些亲切关怀之词,肯定其某些教育理念。然后,班主任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指明问题,让人易于接受。最后,班主任再给予该家长信任和欣赏,这样能让家长不失体面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充满信心地加以改良。

二、做到心中有“度”,切忌“过犹不及”

(一)超限效应——过度交流,适得其反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也就是说,只要过长、过久或过多,任何刺激可能都会失去原来的效果,这就是超限效应。

在教育中,班主任经常会无意识地犯这类似的错误。学生犯了错后跟家长反映一次,可能会引起家长的重视,并对班主任表示感激。但是,当班主任接二连三地因为同样的事情给家长反复打电话,就可能导致收效甚微。当班主任有必要再次跟家长反映同样的现象时,也需要改变方法,而不是引起家长的逆反心理。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即便是关于孩子“问题行为”的忠告和建议,也不能翻来覆去地讲,要给家长放松心情的机会。班主任尤其要把握家校沟通的客观规律,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沟通的时间与互动方式,有效地避免超限效应的产生。

(二)投射效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某班主任曾出于善意推荐了一款笔,实际上并没有为此盈利或强制要求,但某些家长误认为这是变相推销而对其进行了投诉。好心被误解,实则就是投射效应的后果,也就是说,自己有某种想法意愿后就认为别人也有同样的想法意愿,因而“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班主任与家长的想法并非截然不同,纠正孩子写字的不良姿势是双方的共同愿望。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导致双方的想法也不尽相同。家长知道,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推销产品时拿回扣的现象,自然而然会将这种现象投射到班主任身上,对班主任产生误解。所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即使有些家长的想法是错误的,班主任也应该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家长的建议也要适度合理,鞭策自己提高沟通的艺术,不要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每位家长身上,引起沟通障碍。

(三)马太效应——思维定式,忽视需求

马太效应即定势心理,其会在教育中形成自傲和自卑的对立。很多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往往会对优秀的学生产生偏爱,导致被偏爱的学生自负自傲、孤芳自賞,由于表现不佳而时常被忽视的学生缺乏自信、自暴自弃。

当然,对家长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家长可能教育素养极高,对教育也有自己的一番论道,很多班主任自然对这些家庭的孩子比较重视。反之,有些家长久居于乡野之间,很少干涉孩子的教育问题,班主任对这些家庭的孩子的关注度便会较少。久而久之,一部分家长变成了参与学校活动的代表人物,而另一部分家长可能缺乏自信,不愿发表自己的意愿,成了受冷落的“被弃者”。 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必须避免“马太效应”,给予孩子同等的关注,跟家长进行适时的沟通,防止家校管理中的“纰漏”,继而产生教育心理上的不公。

三、通过心理效应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的策略

(一)去除教条化的“南风效应”,因人制宜

“南风效应”的寓言中是这样写的:南风和北风都想让行人脱掉衣服,北风的凛冽刺骨让行人把衣服裹得更紧,而南风的徐徐吹拂则让行人感觉温暖而为此脱掉了衣物。显然,南风获得了胜利,它们有相同的目的,但是由于采用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在班主任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避免教条化,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班主任要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采取特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对于激进急躁、对孩子过分管教的家长,班主任要进行“先扬后抑”的沟通,反之,则“先抑后扬”。针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才能在家校沟通中真正做到携手合作,实现教育目标。

(二)开诚布公,以“名片效应”取得家长信任

在认识伊始,两个人如果能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这就会给他人递送一张名片,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进而更有利于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在家校合作中也是如此,需要班主任和家长在认识之初就能阐明自己的立场、教育理念以及相关的其他情况,进而相互支持。学生身上难免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要想有效实现家校合作,班主任和家长之间不应该是陌生人,而应该是知心人,不要机械地交流孩子的是非对错,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相互合作。班主任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不妨先坦率地跟家长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教育孩子的诚心,获得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对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把握心理效应能有效助推家校沟通,但是,各种心理效应的理论都要求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注意因人而异,克服思维定式的干扰,完成家校合作任务。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调味品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两类调味品需要冷藏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厨房调味品保管注意事项
调味品如何储存有讲究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教育教学工作中常见心理效应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