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方法及其治疗效果分析

2019-10-21王虎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消化科淀粉酶白蛋白

王虎

【摘  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上采取的临床方法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本文于本院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5例,给予临床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对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经本文研究,治疗前C反应蛋白(51.24±6.92)mg/L,血淀粉酶(438.20±31.28)U/L,WBC(13.46±5.27)109/L,白蛋白(2.32±0.42)g/L,APACHE-Ⅱ(14.38±4.52)分。治療后C反应蛋白(7.35±2.65)mg/L,血淀粉酶(241.26±28.75)U/L,WBC(10.39±2.51)109/L,白蛋白(4.48±1.26)g/L,APACHE-Ⅱ(7.74±1.93)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82例(96.5%),差异显著(P<0.05)。结论:目前治疗急性胰腺炎已经具备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方法,及时治疗可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疼痛,规避手术治疗风险。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79-01

前言:如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国民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出现很大改善,部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将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出现。急性胰腺炎作为腹部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连年升高,导致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出现变化,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死亡。目前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约为20%,及时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消化科临床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本文于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5例分析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样本,性别:男/女=45/40,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3.78±5.52)岁。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取消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给予患者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物治疗。(2)调节患者水电解质状态,给患者质子泵抑制剂辅助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消化液。(3)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取20U乌司他丁在500ml葡萄糖溶液中溶解,2次/d,持续治疗14d。(4)给患者注射丹参注射液,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C反应蛋白(7.35±2.65)mg/L,血淀粉酶(241.26±28.75)U/L,WBC(10.39±2.51)109/L,白蛋白(4.48±1.26)g/L,APACHE-Ⅱ(7.74±1.93)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82例(96.5%),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患者胰酶对胰腺和周围组织促进消化,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问题出现,患者病情和生理特征以及病理存在很大联系[1]。在临床治疗上经常选择消化内科保守治疗方法,使用消化科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诸多优势,消化科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相比于手术治疗,消化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可以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且不会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经本文研究,治疗前C反应蛋白(51.24±6.92)mg/L,血淀粉酶(438.20±31.28)U/L,WBC(13.46±5.27)109/L,白蛋白(2.32±0.42)g/L,APACHE-Ⅱ(14.38±4.52)分。治疗后C反应蛋白(7.35±2.65)mg/L,血淀粉酶(241.26±28.75)U/L,WBC(10.39±2.51)109/L,白蛋白(4.48±1.26)g/L,APACHE-Ⅱ(7.74±1.93)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取消化科临床治疗方法,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病情,将患者相关指标控制在生产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消化科治疗方法主要原则是对症治疗,持续性对患者胃肠采取减压治疗,同时叮嘱患者注意进食,减少胰腺分泌物,减轻腹痛和腹胀症状,减少由于疼痛造成大量能量被消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正常,大便通畅,可以让患者保持正常饮食,促进患者修复胃肠粘膜屏障恢复,给患者提供吸氧治疗,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的情况,让患者器官功能得到修复。使用生长抑制素治疗来减少患者消化液的分泌,对胰腺起到保障作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也能够保护患者消化道,避免出现应激性溃疡,出现消化道出血[2]。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可以促进胰酶的分泌,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给予抗生素治疗也能够有效规避感染问题的出现。治疗过程中消化科医师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82例(96.5%),差异显著(P<0.05)。证实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能够有效安全地治疗急性胰腺炎,提高治疗效率,缓解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目前治疗急性胰腺炎已经具备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方法,及时治疗可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疼痛,规避手术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曹蕾春.联用生长抑素与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4):137-138.

[2]谷群,黄坤明.消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5):18619-18620.

猜你喜欢

消化科淀粉酶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
传统教学联合PBL在消化科教学中的作用
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吗
消化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白蛋白不可滥用
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的病因分析
4种金属离子对红白锦鲤消化组织淀粉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