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探析

2019-10-21闭祖勤何兴博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闭祖勤 何兴博

摘 要:在如今社会时代发展新形势下,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机械设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所采用技术也愈发先进,所以对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文章将主要结合技工院校教育现状,对技工院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展开深入探析。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专业 一体化课程 教学设计 方法

前言

为了满足社会用工现状需求,技工院校的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也需要紧随时代发展趋势,推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从而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目标与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保证技工院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达成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需求,必定离不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经验与创新的直接体现,更能验证一名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也能反映出对教材与学生的掌握程度。[1]而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需要从课程定位与设计、教学内容、讲课方式等方面去展开探析,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教育同行起到参考借鉴作用,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人社保障部及财政部所颁发的《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也为了积极响应《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各技工院校都纷纷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目的在于推进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2]其中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作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之一,结合文件精神要求,该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且迫在眉睫。

二、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体化课程主要包含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与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两大部分,所以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则需要重点针对教学方案与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具体来讲,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为:对一体化课程改革加大推进力度,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强模式创新研究,进一步构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岗位为根本导向、以综合职业素养为基础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要想在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获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提高对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化。所谓教学设计,实际上也即是指教师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所展开的系统规划与决策,从而让课程教学能够在严谨的“程序”推进下运行,保证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所以,通過有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便能够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对教学互动基于全局去展开摄像,提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法等整体规划,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经过严谨的教学设计,教师还能够掌握学生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后续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调整,也为后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充足地准备。[3]由此可见,教学设计作为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效的保证,唯有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理论与实践贯穿其中,才能够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

1.课程定位与设计

机械设备制造作为我国重要工业产业代表,在机械设备的装配、修理以及售后等众多岗位中都需要更多专业型人才。其中技工院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适应与生产、构建、服务、治理等需求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高超的实践技能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各类机械设备装配、维修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基于这一背景,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的定位与设计细分如下:(1)课程定位。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满足机械设备拆卸、维修、调整、装配、售后服务等岗位的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加强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设备电控维修、机修钳工工艺等课程的教学。(2)课程设计。结合上述课程定位与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坚持“项目导向、校企合作、工学并进”的原则。以教会本领为核心,专业技能为基础,实训项目为载体,将一体化课程中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节能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全方位融合渗透。

2.教学目标设计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了解机械设备维修的基本原理与知识、机械设备装配与维修,掌握各类机械设备几何精度的技能检测方式,对各机构的维修方法有所了解。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对常见机械设备维修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技能,不仅能够对零部件的维修手段有全面掌握,同时对典型机械构件进行配置与调节。此外,教学目标还包含品质目标,也即是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职业道德素养等。

3.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设计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结合知识点可具体分为多个教学环节。首先,了解设备维修处理前的准备活动,比如提前准备维修技术文件、零部件拆卸与清理手段、维修常用工具、检测工量具等等,尤其是其中机械设备部件的测量绘制与修理、常用零部件的维修与配置需要更多课时进行教学,并且要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笔者建议这一环节可采取项目教学法,而项目的步骤可相同,但关注点要各有差异。所有的项目都应是教、学、做的综合体现,要对机械设备维修中的常见问题讲解清楚。比如,在部件测绘项目教学中,我们可以失效齿轮传动轴、蜗轮蜗杆、圆柱齿轮以及减速箱体作为基础,在项目开展中进行分解,将各部件进行详细解析,选择最为恰当的量具与量规,从而实现对零部件尺寸精度的精确测量,完成零件测绘图。[4]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基础的维修技术展开讲解与实践操作,让学生对损坏部件的不同维修方法有所掌握。基于此,课程教学中对维修手段与编写维修技能文件要重点关注与构思,才能够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众多,比如课程教学方案、任务书、多媒体课件资源以及网络平台等等,都能够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渠道。

4.教学模式设计

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点进行简介,可通过实地参观与观看视频动画方式进行,随后则是对常见的机械设备进行拆卸、装配、测绘等,让学生对设备零部件有大致的了解。之后对常用设备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故障表现形式以及维修技术进行讲解,最后优选设计实训项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展开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在整个教学开展中,教师可尝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去合作维修,真实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现状。此外,讲课方式除了要求学校教师之外,还可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一同进行经验讲授。

5.教学方法设计

讲课过程中需要用到更为丰富的授课手段,简单介绍有以下几种:其一,结合企业工作过程展开授课,与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合作,让学生前去观摩,进行现场教学,这种现场教导的方法将授课地点移到实际场地,更能调动学生兴趣,降低理解难度;其二,鼓励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开发学习项目,将所学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其三,以问题教学法去引出机械设备各类故障,学生通过解决项目疑问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5]

我们以机床问题分析与解除作为教学案例,在整个讲课过程中都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团队合作。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可根据“机械设备故障出现——故障诊断——设备拆卸——部件清理——维修或更换零部件——机械设备精度驗收——教学评价”的流程展开,所以整个教学可分为六个步骤:①找到机床问题所在;②分组展开实践操作,各小组内部决定组长,在组长带头下提高合作效率;③将成品上交,并且将发现的故障问题与维修手段以电子文本形式写出;④对成品进行演示与讲解,利用多媒体设备分析故障成因;⑤展开课堂评价,对维修过程中的亮点、不足点进行讲解,实现知识拓展与延伸。

结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技工院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教育现状来看,唯有掌握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才能够在完全掌握课程定位与设计、教学内容与讲课方式等基础上,对教学设计的“程序”进行预先编制,保证在“程序”的稳步运行下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学习自主权有所保证,从中去获取更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从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实际效果来看,越来越多技工院校构建了一体化课程实训基地,师资力量得以加强且学生专业技能进步非常大,可见在该培养模式下能够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社会的建设贡献着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潘立新.浅谈机械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J].职业,2012(14):47-48.

[2]李炳.电气专业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专业核心技能的教学设计——绘制故障树的教学设计[J].职业,2016(26):69-70.

[3]李河水,徐厚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四级工)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3):20-22.

[4]唐李珍.浅谈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以《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5):29-29.

[5]韩强.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5(32):87-89.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一体化课程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浅谈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