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10-21陈丽娟
陈丽娟
摘要: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文章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探究,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以期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增益。
关键词:创造力;思维;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079-01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内因。创造性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综合效应,是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而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求,那如何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使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呢?本文对此提出以下策略。
1运用创造性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其关键所在。
1.1运用集中性思维,促进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是指直接利用已有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和归纳推理,把问题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或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如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寻找“共同点”,语言知识教学中探寻语言规律,写作中围绕中心选材,等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去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教师教了《最后一课》后,可以设计系列的口头作文练习题:《小弗朗士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上完最后一课的韩麦尔先生》《二十年后的小弗朗士》等等。通过课文的合理延伸与扩展,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从而冲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拓宽了选材、立意的天地,也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发散性思维特征是不满足已有的思维成果,将众多的思维“触角”流畅、变通、独特地向四面八方扩散。
思维的变通是指思维活动的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教师要为学生开辟新的思维路线和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产生超常的构思,形成新的概念。比较异同是训练学生思维变通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如教《爱莲说》,可先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芙蕖》,在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提示就《芙蕖》和《爱莲说》的选材、组材、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领会同一题材的可变通性。
1.2学会逻辑思维,发展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也是辩证逻辑思维,它是一种遵循逻辑规律,有步骤地对材料进行分析,或依据某些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思维活动。如教课文《陋室铭》时,抓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对偶句,不仅让學生体会到“有鸿儒”与“无白丁”是互文修辞法,同时通过推导辨析(即逻辑思维过程),得出与陋室主人往来的都是具有学识之士的结论。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拟定题目,确定主题,编列提纲,决定文章写法也是一种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训练。
直觉思维是一种未经严密逻辑分析,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得到的硕果。
2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发掘教材中的思维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智力因素非常重要。剖析现行的初巾语文教材,其中蕴含的智力因素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如何“就实论虚”,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巧设提问,拓宽思维;因“文”制宜,循循善诱。如在讲《变色龙》-文巾,为解决难点,可设计系列思考题引发学生思考:变色龙对人民的态度和对权势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变色龙变来变去,却永远变不了的一点是什么?联系《变色龙》写作时代背景看,变色龙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变色龙》这个题目好在哪里?还可以设计哪些符合作品内容的题目?这一系列看似独立,却实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拓宽J,学生的思维空间,又环环相扣,揭示了课文内涵。
(2)字斟句酌,深化思维。赞可夫说:“学习障碍的排除,应该是学生自我努力的结果,而不能受旁人的暗示,更不能由教师牵着走。”如教师教《皇帝的新装》时,可通过分角色朗读,借助语言的形象性,营造氛围,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在此基础上,可抓住文字是熔铸情感意象的特征,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思维空间,去捕捉意象的真实内涵,以“他们(骗子)都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一句为例,着重让学生理解这一句巾的“忙碌”一词的真正含义。在朗读中,通过反复品味说话的语气,使学生了解骗子狡诈的性格,懂得“忙碌”一词的作用是活画出骗子煞有介事、自欺欺人的丑恶嘴脸。
3发展非智力因素,推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所谓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一个人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各种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碰到这种现象: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感知、记忆、思维能力,但缺乏兴趣、意志薄弱、学习不专心、不刻苦。从这点上来说,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动力保障。语文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总之,素质教育需要富有创造精神的智能型教师。作为语文老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树立创造性教学意识,才能运用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落实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宋淑丽,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黑河教育,2017(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