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工程专业多主体协同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路径研究

2019-10-21张帆颜珊珊郝如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张帆 颜珊珊 郝如意

摘 要:针对工业工程专业应用性强、实践环节薄弱的特点,基于“协同创新”的多主体协同模式,通过剖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工业工程专业多主体协同实践教学平台的协同构建,并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多主体协同教学平台协同建设的运行保障。

关键词: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多主体协同构建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学科与专业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高校的人才培养是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全新教学模式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工业工程专业起步较晚,高校普遍倾向于理论教学,但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构建以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平台,成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一、“多主体协同创新”视角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掌握信息产业最新最实用的技术方法与手段是工业工程专业对学生的课程要求,这就需要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的天平不可倾斜。但是目前的实践教学手段缺乏深入性,主要集中于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1],并且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分割,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没有形成一套实用的教学体系[2]。同时,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创新,实践内容落后于现代产业发展,缺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

2. 产学研实践教学没有形成协同创新的机制

工业工程专业是多学科综合,要掌握管理、运筹学、统计学、人体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等,还需要掌握专业前沿技术与自主创新应用,这离不开高校、研究所、企业的紧密合作,体现产学研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产学研融合力度不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落后,成为了很多地方高校提升实践教学的障碍[3]。很多高校教师和学生均对企业缺少接触与了解,将工作重心偏向理论教学与科研,不仅实践教学难以实施,更谈不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缺少企业的积极参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实践教学的协同与创新浮于形式。尽管把学生安排到企业,企业也会根据以往工作要求,安排学生工作内容,与专业合理的教学体系要求相差甚远[4]。

二、工业工程专业多主体协同实践教学平台的协同构建

1.校内基础实验平台的构建

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充分整合现有优质实验室资源,完善校内基础实验平台,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来完成校内基础实验平台的构建。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完成综合性实验,基础类上机和实验课程,机械工程实验、人因工程学基础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计算机图形学等实践课程。校内基础实验平台的建设是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基础,满足工业工程专业需要,实行规范化管理,丰富学生的实验基础。

2. 校企合作实践平台

在转型发展的机制中,提高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成效的关键是强化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就要稳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校企合作新实训平台,发展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不仅要与企业协同建设,更要与地方政协同,多主体共同合作实施政校企联合实践教育,多方指导学生实践,实现将实训基地部署到生产一线的目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加强学生专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业工程专业领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主要为了是实现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准确对接,从而让学校能够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来精确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

三、工业工程专业多主体协同教学平台协同建设的运行保障

1.能力导向,目标保障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加深理论认识和锻炼应用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能力的重要平台。平台包括了专业中各类课程的实验,以及实训内容,重点是要通过这些实验和实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平台建设细节中体现能力导向,要做到实验内容的细致规划,精准培养,针对学生能够精确的掌握知识点要有详细的实验训练计划、理论课程内容、实践课程内容、后续课程延伸知识,做到脉络清晰,环环相扣。优化或重新设计实验内容和课程设计等教学内容,成为具有导向性的综合训练项目。通过实践课程的优化,合理的实现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

2.团队创新,师资保障

实践教师是教师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步骤执行的基础。首先,应该加强介绍实践的目的,从而形成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队伍主要包括担任实践教学的实验指导教师和安排实践教学的教师。同时,教学人员的实践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并应按照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和具体要求,积极实践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必须掌握最前沿的技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新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不断地为教师团队培养和引进高技术水平人才,从而形成站在学科前沿、能创新的师资队伍。通过先进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完整的教学机制,包括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合作科研项目、实习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接受新内容,激发动力。

四、结语

教改是永恒的话题,以上改革措施有的已经试行,有的仍在探索中。希望通过以上方法,提高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武,王北方.产教融合创新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設计与实践——以洛阳某学院为例[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4):89-92.

[2]郭彩云,李少波,刘志强.就业创业驱动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4):45-46.

[3]李文涛.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7(01):52-55.

作者简介:

张帆(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专业建设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