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10-21王梁张学军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

王梁 张学军

【摘  要】目的:对肝囊肿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肝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治疗后总有效率96.77%(显效39例,有效21 例),治疗期间不良反應率6.45%(恶心呕吐 1 例,心跳加快 1 例,腹痛2 例)。结论:对肝囊肿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囊肿;超声引导;穿刺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76-01

肝囊肿是指肝内单发或多发囊肿性病变,可分为先天性以及后天性,是一种良性肝脏囊泡状病变,多发生于肝脏右叶。其中,绝大部分肝囊肿均为先天性肝囊肿,仅有10%左右为细菌、寄生虫、肝脏创伤等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腹部饱胀感等症状,一般情况下,若囊肿直径较小,则不予处理,定期观察即可,若囊肿直径较大,则需要及时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是近年来临床关注的重点,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安全高等显著优势。本文将对肝囊肿患者应用该技术治疗,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肝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CT、B超、实验室检查等检查,为单纯性肝囊肿,内无分隔,直径在50mm以上。排除标准:(1)有肝脏外伤史患者;(2)囊液总量过大患者;(3)严重内科疾病患者;(4)酒精过敏史、穿刺禁忌征患者等。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40.30±4.76)岁。单发54例,多发8例。囊肿直径50~122mm,平均(70.97±6.46)mm。所有患者术前均已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检查等检查。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采取仰卧位,使用仪器:LOGIQ S8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 GE),探头频率2.5 ~ 3.5 MHz,探查囊肿位置、大小、数量,确定并标记穿刺点,确定穿刺深度、角度。将患者调整为适合穿刺的体位,对进针部位进行消毒,进行局部麻醉,使用18 GPTC 针按照预先设计的路线、角度进针,注意应避开胆管、大血管,到达肝囊肿包膜,指导患者屏气,随后迅速将针刺入囊腔,深度应到达中心至中下 1/3 处,将针芯拔出,抽取液体,根据囊肿缩小情况,不断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及深度。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硬化治疗。硬化治疗方法:当囊液剩余1/4时,停止抽液,注入1/5 ~ 1/4的无水乙醇,保留5min左右, 注意注入总量应不超过60ml。随后将无水乙醇抽出,反复冲洗,嘱咐患者屏住呼吸,将穿刺针拔除,包扎伤口。确定患者无不适反应后,送回病房。

1.3评价标准

评价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疗效判断:显效:术后半年,囊肿消失或缩小80%以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肝囊肿直径缩小50%以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囊肿体积、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前两者合计。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21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6.77%(60/62)。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 1 例,心跳加快 1 例,腹痛2 例,发生率6.45%。

3 讨论

肝囊肿中大部分均为先天性囊肿,包括多囊肝、胆管性囊肿、孤立性良性非寄生虫性囊肿等,后天性囊肿较少,主要为创伤性囊肿、新生物性囊肿、寄生虫性囊肿等。在我国,肝囊肿的发生率较高,且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发现时已发生占位效应、肝功能损伤等,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囊肿大小、位置、性质及并发症情况,开放性手术、腹腔镜下引流术是以往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案,但存在诸多弊端,术后并发症较多。由于肝囊肿存在完整的包膜,因此,有学者建议,可利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并注入无水乙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属于新型微创手术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手术过程,对机体损伤较小,可对手术过程及效果进行动态观察。同时,充分利用肝囊肿完整包膜的特征,在将囊液抽出后,注入无水乙醇,可使其变性坏死,达到缩小囊肿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治疗后总有效率96.77%,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6.45%,表明该治疗方案是有效的、安全性的。应注意的是,在手术前,必须明确病灶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进针路线,避免损伤重要的器官及血管。同时,操作时应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发生。穿刺时,应确保动作快、准,一次性穿入囊腔并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以往有学者使用聚桂醇硬化剂代替了无水乙醇硬化剂,并认为聚桂醇硬化剂的治疗效果更好,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率,也为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综上所述,对肝囊肿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泽文.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临床疗效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56-157.

[2]    高志玲,何峥,吴凡,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03):448-450.

[3]    杜希芬.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07):140.

[4]    冀强,王峰,刘文燕.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03):171.

[5]    邵春晖,李培英,文超.超声引导下16GPTC针穿刺与8F猪尾巴引流导管置管引流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囊肿的疗效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109+ 111.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单次硬膜外穿刺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胸椎旁间隙超声解剖特征与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