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2019-10-21汪书珺
汪书珺
摘 要:习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中国中铁在奋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践行“依靠员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员工”的理念,奋力兑现“让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安全卫生的好环境,让每个员工都有一个工作生活的好心情,让每个员工都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好体魄”的铮铮诺言。
关键词:企业发展;员工心理健康;问题
引 言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好员工心理健康关爱工作,如何有效提升员工幸福指数,让员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已成为企业工会的重要课题,值得深入探究和思考。
一、当前员工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1.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员工缺乏“安全感”。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需求的无限性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局面,让很多人患得患失、焦躁不安,容易出现思想和行为的偏差。
2.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员工缺乏“舒适感”。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任务和困难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企业对员工身心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任务重、节奏快、压力大,导致员工易出现“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呈现上升趋势。
3.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员工产生“惧怕感”。社会资源不停地在各个群体或个体之间流动,产生了利益攸关的人际关系。“社会网”一词形象地描述了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客户之间、朋友之间、恋人之间、亲人之间等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员工们往往疲于应付,心生惧怕。
4.纷扰的家庭生活让员工产生“压力感”。当前,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走低,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赡养老人、抚育孩子、偿还贷款、自身发展等,一系列生活开支,让中国家庭倍感压力。
5.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在多项调查研究中,女员工、困难员工等特殊群体面对着社会和家庭等的多重压力,尤其是女员工产后抑郁失眠、困难员工的自卑焦虑、中老年员工的失落孤独感、青年员工的困惑不自信等心理状态日趋明显。
6.面对突发情况,部分员工的心理应急抗压能力不足,不能从容面对人际距离增加等现象,有的甚至会产生人际与群际裂缝等心理障碍,不能及时为心灵戴上防护口罩,易导致心理崩溃。
社会学调查显示,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主要有,精神萎靡、悲观沮丧、烦躁易怒,空虚感明显,自我评价下降,甚至出现孤独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工作中常常觉得自己在事情中不能担当着有用的角色,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一系列的社会因素,导致心理疾病易发高发,成为广大员工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
二、员工心理健康关爱的常见误区
1.不够重视。有的企业和员工个人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比较低,对心理健康关爱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甚至认为按规定做好员工体检就可以了、“心理健不健康是个人的事”,对员工的人本关怀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忽视了新形势下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忽视了心理健康关爱对化解企业潜在的人力资源风险和劳资冲突的作用。
2.认识不全。有的员工认为心理不健康就是有病,或者认为身体没病那心理就是健康的,对情绪问题和心理疾病不能甄别、对健康和非健康的心理状态不能区分、对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不能识别,易导致心理健康变成亚健康或不健康,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3.能力欠缺。有的员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不能或不敢正确面对,逃避现实,出现问题时会忽视问题或是夸大问题,在情绪管理面前力不从心,面对困境不能自信,面对愤怒不能平静,面对阻抗不會倾听,不知道以何种途径、何种方法来治疗和解决心理问题。
三、对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的建议
1.积极宣传和科学引导双管齐下
工会组织要加大对心理健康关爱的宣传力度,结合中国中铁“三让三不让”员工关爱工程、“幸福之家十个一”工程,通过团体培训、座谈交流、政策宣讲等方式,让企业和员工充分了解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实例讲解、正面剖析等方法引导员工群众加深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通过积极宣传和科学引导,让员工能够正面面对问题、尽早处理问题,科学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实现个人成长。
2.线下与“云端”同步推进
做好员工心理健康关爱工作,要结合实际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线下要加大投建心灵驿站、爱心小屋等力度,借助心理咨询、EAP心理援助等技术辅助手段,为员工解决心理、情感、职场、学习、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和思想问题。员工心灵驿站设置心理发泄、心理咨询、放松室、减压舱等特色功能的专属空间,或通过环境的个性设计、色彩的合理搭配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营造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心理潜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确保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要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掌握员工的基本健康信息与情况,通过现场专题情景教学、模拟心灵对话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如何构建健康亲子关系”、“和谐家庭如何做到缺位不缺爱”等互动交流和团体心理关爱辅导;线上要充分借助中铁惠园APP线上健康心理测评等互联网“云”平台,适时开展心理“云”微课、心理“云”测试、团体大数据分析等,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在特别时期开展健康专员专题心灵关爱“云课堂”等方式,舒缓员工紧张、焦虑和恐慌情绪,让心灵“e”站切实发挥关爱的“云”阵地作用。
3.“背靠背”与“面对面”有机结合
做好员工心理健康关爱工作,既要适度、科学,也要精准、私密。心理健康关爱要遵守保密协议,可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背靠背”的匿名检测,最大限度保护员工个人隐私,给予员工了解心理健康状况的“安全”空间,在员工需要和企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个别沟通交流时,也要严格给予保密保护,给员工提供绝对的“安全感”。在员工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干预或治疗时,工会组织应在做好保密保护的前提下,“面对面”进行精准帮扶服务,提供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健康医师等专业人员帮助员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4.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关爱双重保护
员工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保障同等重要,生理健康保障是基础,心理健康保障是升级双重保护。工会组织在做好心理健康关爱的同时,不能忽视员工的生理健康状态,工会组织应以落实“三让三不让”落地为抓手,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类活动兴趣小组,有组织地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营造愉快工作、健康生活的文化氛围,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以监督《集体合同》按质按量履约为契机,逐步升级员工体检项目,为员工及时购买补充保险,并为员工提供“后体检”服务,即在组织员工体检后,聘请医疗专家进行现场义诊和健康讲座,跟进后续的体检报告讲解和就医问诊“绿色通道”服务,解决员工的看病就医难题,同时,要积极组建当前较受员工欢迎的瑜伽、太极、游泳、羽毛球等文体协会,要关注员工食堂管理提升,注重营养调配,及时更新菜谱,为员工调节补充体力,为员工筑牢健康保障。
5.特殊群体和普通人群交叉进行
心理健康关爱工作既有可面对广大员工群体的广泛性,又有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特殊性,既要对广大员工群众团体共同推进,又要做到特殊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区别对待,交叉关联进行。广大员工存在着共性问题或普遍情况,工会组织可以进行心灵关爱的团体检测和团体辅导,但“90后”青年员工、“50后”“60后”中老年员工、女员工等特殊群体有不同的特点和诉求,如“90后”青年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多来源于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未知或不可控,“50后”“60后”中老年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多来源于职业倦怠、面临退岗退休的焦虑恐慌,女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多来源于孕产期抑郁焦虑等,这就需要工会组织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关爱和辅导。
6.企业与“娘家”叠加关爱
做好员工心理关爱工作,离不开企业党政的大力支持。工会组织要积极向行政争取经费、政策保障,要聚焦解决员工社医保、公积金归属地变更、异地租住用房、探亲路费核销等实际问题。要解决尤其是要解决归属企业在一线城市的异地基层员工的社医保转入及落户等难题,为基层项目员工就医、子女求学、购房购车提供保障。要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及时为一线员工提供强力保障,多渠道争取购置口罩、消毒液等应急物资,第一时间发放给员工,确保不出现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通过各种有效方式为员工提供强有力的关爱和保障,在源头上减少员工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同时,工会组织应积极拓展心理关爱平台和载体,加大投建爱心小屋、心灵e站的力度,积极参加EAP培训,加大心理咨询师及员工关爱队伍建设,争取专业咨询机构支持,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建立员工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机制,当好员工健康关爱的“娘家人”,建设好员工的幸福之家。
四、心理健康关爱的作用
1.通过心理健康关爱,工会与员工群众进行适度理性沟通,在保护员工隐私的前提下,辅导解决了员工的心理障碍,舒缓了员工非健康、亚健康的情绪和压力,员工身心健康,在生活中保持乐观、在工作中积极向上,实现了“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愿景和目标。
2.通过心理健康关爱,工会组织为员工群众搭平台、建机制、组团队、拓渠道、找方法,健康关爱不断延伸,员工受益后自发成长为“暖心人”,为亲朋好友提供关爱,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自助”进一步培育了和谐温暖的“家”文化。
3.通过心理健康关爱,企业“关爱”文化创新见成效,央企社会责任进一步得以彰显,达到了“聚人心、暖人心、留人心”的效果,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结 语
关心关爱员工心理健康,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建共享、共创共赢,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和幸福企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進一步激发员工热情、挖掘员工潜能、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