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策略
2019-10-21李明智
李明智
摘 要: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当前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教育部针对数学课堂的教育特质,向学生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质,让学生能够把握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基于此,笔者提出分析教材、有机渗透,以及开展活动等策略,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教材
数学思想是指反映在人脑当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处理后的本质认知,在初中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突破表象,把握数学知识中的内在规律。所以,在向学生教授数学内容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建立数学思想。
一、分析教材,归纳总结,研究数学思想方法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而数学教材的编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相契合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内涵。但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也没有建立完整的数学思想体系,因此,很难直接透过教材认识到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需要学生学习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可以在追随教师脚步,完成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数学思想。
例如,在《几何图形》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掌握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并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几何图形的特征等,结合上述内容,教师能够分析出其中包含的“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将“转化思想”的内容置于教学目标中,做好教育的指南工作,让学生在落实教学目标要求中,实现自身数学思想的发展。
显而易见,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能够指出其中暗含的数学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完成对数学思想的认知。
二、知识为载体,有机渗透,体现数学根本思想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成长的方式,就是对学生讲解知识的讲解,而数学知识又是数学思想的具象载体,所以,在为学生教授数学知识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理论的同时,认识到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内涵,逐步实现数学思想的养成。就拿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定理来说,就可以看做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形式,其中不仅体现了数理知识,同时隐性地指出了数学学习中的归纳思想。所以,在为学生讲解数学内容时,教师也应当细致地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亲历概念和公式、定理的形成中,逐步建立数学归纳意识,形成归纳思想。
例如,“勾股定理”就是对三角形中几何现象的一般性总结,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从我國古代数学家的研究历程出发,为学生详细介绍勾股定理的生成过程,使得学生在从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历程中,加深对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的认知效果,体会其中隐含的归纳思想。
可见,教师基于知识为载体,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的研究历程,能够让学生逐步体会负载在数学知识上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想。
三、开展活动,重视实践,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途径,在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中,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更多的是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所以,在对学生培养数学思想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问题的解答中,逐步提炼出其中暗含的数学思想,建立自身的的数学思想体系。
例如,在教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生活问题:(1)一件工程,一个人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另一个人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那么这两个人一起做需要几天完成?(2)修一条公路,如果小李单独修需要16天,小王单独修需要24天,如果小王先修了9天后,小李和小王一起修,还需要几天完工?在学生使用方程的知识进行这些生活问题的解答中,学生能够提炼出“方程思想”,探索出对于同一类问题进行解答的规律,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向学生教授数学学科的内容时,教师基于教材的内容,知识的渗透,以及实践内容的提出等形式,都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养成,但是,教师也应当认识到真正地辅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体系,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却不是单纯地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在之后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继续创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培养的手段,建立完整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培养的体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地养成系统的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庭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25.
[2]崔曼华.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课堂上的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