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选择
2019-10-20任伟牛玉霞
任伟 牛玉霞
【摘要】在微媒体普及使用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得思政教育路径创新成为了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融合微媒体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结合微媒体打造“微教育平台”、积极开发“微课堂”等一系列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微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路径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极为重要,其效果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的质量与素养水平。而在微媒体普及使用的背景下,原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必须要展开调整与创新。基于这样的情况,利用微媒体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得更新需要相关教师重点关注与落实。
一、融合微媒体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
现阶段,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更加关注,各大高校均加大了对思政教育的投入力度。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随着微媒体的普及性使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一定的挑战,使得思政教育路径创新成为了必然选择。
(一)符合信息传播学的相关规律
对于人际传播以及大众传播来说,其在信息的创新传播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两者的结合是新观念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由教育对象、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要素构成。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上述要素与传播受众、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且在创新传播的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中,微媒体的融入主要实现了教育载体(传播载体)的创新,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高校是我国展开高等教育的主體机构,其处于思想交融、社会文化的最前沿地带。对于大学生来说,其价值判断、社会认知、追求导向等等均会受到传播媒介的影响。而对于微媒体来说,其属于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传播媒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大学生群体思维、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微媒体是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适应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特征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20-29岁的网民在我国网民总体中占据着最大的比例。特别是高校学生群体,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对于大学生来说,其个性相对张扬、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自我意识极强,且对于新兴事物更加关注与推崇。因此,相关教师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时,要重点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微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大学生群体主体特征极为吻合,所以,融合微媒体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现实价值,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
(一)结合微媒体打造“微教育平台”
对于微媒体来说,包括微博、微信等,其本身并不具备教育大学生的功能。在大学生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微媒体的影响的,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高校与相关教师要紧抓微媒体高传播性、影响力的特点,打造“微教育平台”,赋予微媒体教育大学生的功能,重点发挥出微媒体的正向引导能力。
此时,高校可以在构建的微教育平台中,完成公告、通知、新闻、校园资讯、就业信息等的发布,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这一平台。同时,要创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大学生接受的语言风格完成信息发布,提升与大学生的互动频率。在这一平台的支持下,相关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思想波动等等,并第一时间展开引导。另外,笔者认为,在进行“微教育平台”的打造中,还要发挥出领袖意识,组织学校中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教授开通微博或是建立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减少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利用教授的个人魅力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还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融合在该平台中,针对学生问题进行第一时间的反馈。
(二)创新教学形式,积极开发“微课堂”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在微媒体背景下,这一途径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思政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完成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在这一环节中,相关教师要重点发挥出微媒体的优势,结合其能够随时随地发表意见、获取信息的特点,完成“微课堂”的开发,鼓励学生参与“微学习”。
此时,相关教师需要整合网络教学资源,经过筛选后发布在微课堂平台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同时,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微课堂”平台的支持下,相关教师能够与学生展开深入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教师需要在微平台中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其了解事物的本质,最终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推动教育合力的形成
在个体的人格塑造方面,环境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必须要创建起良好的“微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仅仅依靠高校和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及大学生的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合力。
从社会层面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确保高校建立的“微教育”平台能够在完善的制度环境中发展,避免不良信息、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从高校层面来说,要为微媒体的发展提供良好校园氛围,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大学生层面来说,要重点发挥出学生干部在“微教育”环境创建中的作用。此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干部创建网络新媒体平台,并参与日常运营管理,把握校园网络话语权,为舆情管理的迅速展开提供渠道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高校校园内营造出更好的“微教育”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提供环境支持。
(四)重点关注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
在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需要与微媒体融合,以此实现教育效果的升级,确保思政教育的“接地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点关注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
第一,以小项目为切入点,完成整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此时,相关教师可以在微媒体的支持下,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传统文化等信息的传播与教育。为了提升教育效果,需要充分发挥出微媒体支持图片、音视频等的技术优势,使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网言微语”完成教育。
第二,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实现正能量的传播。相关教师要与大学生建立起尊重、互信、平等的关系,在微媒体的支持下,与大学生“互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焦点等等,还能够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此为基础,能够在需要时迅速展开舆情引导,避免大学生思想危机的产生。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加强正能量的传播效果,促使微媒体成为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新家园”。
第三,积极组织“微活动”。对于微媒体来说,虽然其微小且分布松散,但是可以覆盖的范围相对较广。结合这一特点,高校可以利用微媒体完成学校、二级学院以及班级的三级联动机制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組织不同专业、社团群体等展开“微活动”,更加全面的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总结
综上所述,微媒体的普及性使用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创新成为了必然选择。通过结合微媒体打造“微教育平台”、积极开发“微课堂”、推动教育合力的形成、重点关注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创新,推动了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娟娟.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微教育”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于杰,石晶,魏洪素.微时代视角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科技资讯,2015.
[3]邱燕.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微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编号: 2017SJBFDY573)。
作者简介:任伟(1981-),男,山西岢岚人,汉,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网络技术,职业教育等;牛玉霞(1981-),女,山西壶关人,汉,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软件技术,职业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