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时间规律及护理措施研究

2019-10-20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0郑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例数规律心脏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0)郑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男24例,女29例,年龄59~68岁,平均年龄(63.5±4.9)岁;试验组男25例,女28例,年龄60~68岁,平均年龄(64.1±5.1)岁。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本实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24h心电监护,时间为1周。将全天分为6个时段,观察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规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对患者予以药物护理,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试验组予以整体护理:①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随时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依据变化结果推测患者的心率情况;严格记录患者的口述,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输氧。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胆固酵、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患者过饱和食用刺激性食物。③排便护理。指导患者慢慢习惯在病床上进行排便,若患者出现便秘情况,指导其服用缓泻剂;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使其排便通畅,进而降低对心脏的不良影响。④其他基础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卧床休息,以此缓解患者的心脏负担;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以此降低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以此降低心脏负担;确保病房内的卫生清洁、温度与湿度,从而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若患者出现较为强烈的疼痛,则可对其使用适量的止痛药物或镇静剂,以免因疼痛而加重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使其摆脱不良心理,避免患者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同时使其树立坚定的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护理,缩短康复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出现一定程度的心律失常症状;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软件工具为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 经过相应的统计分析可知,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时间段为凌晨4时~下午4时,见附表。

2.2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8.11%)明显较对照组(58.49%)高,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症状主要发生在凌晨4时~下午4时,其中8~12时的发生例数最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处于上午的时间段内,患者的儿茶酚胺分泌量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并且随着分泌量的而不断增加,患者的血压将会不断升高,心率不断上升,并且心脏收缩力与血小板聚集率将会不断增强,进而使得纤容系统功能不断降低,最终使得患者在较大程度上出现血栓与冠状动脉阻力增大的不良后果[1]。此外,由于上午的气温较低,将会导致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因而心律失常症状的发生率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只有明确其发生的时间规律,才能够予以良好的护理。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整体护理模式。通过采取此种护理模式,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显著好转,并且有效的增强了医患关系,从而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2]。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8.11%,主要原因在于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使得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较大程度上被消除,因而有效的降低该症状的发生率,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附表 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例,%)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掌握其时间规律并予以相应的护理,才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此外,临床护理人员仍需要不断的积累临床实践护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如此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效果更佳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例数规律心脏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心脏
巧解规律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