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
2019-10-20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姬国栋闫俊强李丹丹杜莉莉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姬国栋 闫俊强 李丹丹 杜莉莉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疾病,为世界三大主要死亡疾病之一[1]。卒中后的外周免疫抑制被发现,脑梗死后的肺部感染发病率为26%,肺部感染的发生、病程发展及干预措施可直接影响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更加强调了降低卒中后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性[2]。T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已有多数研究证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免疫能力产生相应影响。此次旨在分析不同部位脑梗死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临床评估与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1日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实验组,我院体检人员20人作为对照组。
1.2 分组情况 梗死体积(cm3)=长×宽×MRI扫描阳性层数层面×3.14/6,梗死体积≤5cm3分入小梗死体积组、梗死体积为5~15cm3分入中梗死体积组、梗死体积>15cm3分入大梗死体积组。
根据影像学结果实验组分为:大梗死体积组22人,中梗死体积组34人,小梗死体积组26人。
丘脑梗死12人,基底节区梗死40人、小脑梗死4人、脑叶梗死23人(额叶5人,颞叶11人,枕叶4人,顶叶3人)、脑干梗死3人。
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1.5T磁共振成像仪(Signa Twinspeed),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流式细胞仪器BD FACSealibur流式细胞分析仪,美国碧迪医疗器械。异硫氨酸荧光素(FITC)、藻红蛋白(PE),美国碧迪医疗器械。
1.4 检测方法 入院取隔天早晨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5ml,置于EDTA-K2的抗凝管中,分别取100μl抗凝外周血加入A试管(用20μl异硫氨酸荧光素标记CD4抗体)、B试管(用20μl藻红蛋白标记CD8抗体),A、B试管均充分混合后室温下避光孵育20分钟,后加入红细胞裂解液2ml,避光5分钟后1500r/min离心5分钟,分别加入PBS缓冲液0.5ml,放入流式细胞仪检测。
1.5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方差齐者应用SNK-q检验,检验方差不齐者应用Dunnett,s T3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实验组中男4 4人,女3 8人,年龄4 2~8 6岁,平均年龄(65.22±10.2)岁。对照组中男10人,女1 0人,年龄4 9~7 8岁,平均年龄(64.70±8.1)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2.2 大梗死体积组、中梗死体积组、小梗死体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升高,CD4+/CD8+T值明显降低较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大梗死体积组与中等梗死体积组、小梗死体积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梗死体积的增加,CD4减少,CD8增加,CD4+/CD8+减小,如附表1。
2.3 两两组间比较,基底节、脑干与其他部位梗死比较 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升高,CD4+/CD8+T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如附表2。
附表1 不同梗死体积组的T淋巴亚群比较
附表2 不同梗死位置组的T淋巴亚群比较
3 讨论
国内外多数研究已证实了卒中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卒中后表现为总T淋巴细胞数目下降,各亚群的比例失调,即CD4+T细胞数目下降、CD8+T细胞数目上升。
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外周免疫抑制,可能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连接,由于脑损伤而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下丘脑被激活,从而激活HPA轴及肾上腺髓质神经末梢的分泌。HPA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连接通路,下丘脑释放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肾上腺,诱导糖皮质激素的释放。研究发现在脑梗塞后,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以及相关的淋巴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素受体的刺激能够抑制CTL,同时糖皮质激素作为免疫细胞活化的抑制剂,可以作用于T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凋亡[3]。
本试验结果显示基底节、脑干更易引起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原因可能为解剖上基底节及脑干较其他组更接近下丘脑,缺血性卒中的刺激更容易激活下丘脑。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一方面减少大脑的卒中后免疫细胞浸润,降低一系列炎性反应,保护卒中后神经元的恢复。另一方面,外周的免疫保护能力同时被削弱,增加了卒中后的感染率,如肺炎、尿路感染等,研究发现卒中后感染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4]。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后引起机体的外周免疫抑制,随着梗死体积增加,免疫抑制更显著,基底节、脑干梗死较其他部位更容易引起外周免疫功能下降,可以认为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然而提高了自身发生感染的可能性。通过缺血性脑卒中的部位和梗死体积更早的识别外周免疫系统的抑制程度,提前给予适当的干预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最优的方式是一种不增加脑损伤,又降低感染率的免疫调节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