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腓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2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马骏青黄桂欣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马骏青 黄桂欣
腓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病情严重,且治疗后伤口愈合速度慢,也较容易造成伤口发炎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本次研究中,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最终目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发现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腓骨骨折患者,随机抽取117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手段进行检查后,确诊为腓骨骨折。按照数字表达法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和(上述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组)观察组,例数分别为59例、5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9∶20,年龄18~61岁,平均(39.56±4.18)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 6∶2 2,年龄2 1~6 0岁,平均(38.26±4.21)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及其结果知情,且均签订了相关知情文件,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者在致病原因等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调节电解质平衡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耐心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状况后,将治疗方法及相关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在对其护理期间,由于患者骨折是开放性的,多伴有血管以及神经损伤的现象出现,对其伤口处理以及换药过程中一定要轻柔,防止用力过大对患者造成更大的疼痛感。
1.3 评估方法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以及伤口发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以及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等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伤口发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在住院时间以及伤口发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3.03±2.12d、15.33% vs 18.52±3.01d、34.78%),组间比有差异(P<0.05)。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以及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比较结果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该病时一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其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虽能加快患者伤口的愈合,但有效的治疗措施也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多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对患者内心进行疏导,同时也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其减少疾病对其带来的痛苦感[2]。在上述分析结果中也可以看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同时在并发症及出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也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较,对腓骨骨折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也减少了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整体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