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2019-10-19孙仕田
孙仕田
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山东临沂 276005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常见人格障碍,患者的典型表现是猜疑、缺乏人际信任、自我评价过高、对拒绝敏感等[1],偏执型人格障碍会严重损害个体的社会功能,造成社会交往和职业适应的严重困难,环境适应不良会进一步验证患者扭曲的自我和他人信念,形成恶性循环。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有效的社会交往对于个人发展和心身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人际信任是正常人际交往、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很多的心理障碍、人际矛盾及社会矛盾是因为缺乏彼此信任和建设性的沟通,因此,探讨人际信任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人际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和不良成长经历会影响神经纤维网络构建,导致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过度唤起,增加其不良情绪体验;亲子分离、父母关系不和谐会损害个体成年后的人际信任[2],使个体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遇到更多的困境,比如社交回避、社交恐惧等,并进一步诱发其他的心理问题。另外,成人依恋是成年个体试图寻找、建立并维持亲密关系的倾向,影响个体的社交技能及共情能力[3],这可能进一步损害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期成长经历对个体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但是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亲子互动、父母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缺乏对父母教养态度、教养方式等角度的探讨。因此,从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80例,探讨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其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该院就诊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8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5.37±5.81)岁。入组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4];②患者具备初中以上受教育水平,具备基本的阅读、书写能力。排除标准:①无明显影响个体心理与社会功能的躯体疾病、精神病;②家庭结构健全,无孤儿、单亲、留守等情况;③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比较[(±s),分]
表1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比较[(±s),分]
性别恐吓忽视贬损干涉纵容依恋回避依恋焦虑 人际信任男性(n=44)女性(n=36)t值 P值11.53±4.84 9.98±5.05 1.731 0.086 11.78±4.61 10.26±5.08 1.746 0.083 9.61±3.59 7.74±3.33 3.019 0.003 16.14±4.29 16.55±4.28 3.019 0.595 10.97±2.53 11.41±2.65-0.953 0.342 12.54±5.13 10.02±5.12 2.750 0.007 12.81±6.17 10.11±5.51 2.592 0.011 69.08±3.83 69.85±4.06-1.078 0.283
1.2 研究工具
1.2.1 儿童期心理虐待 (child psychological maltreatment scale,CPMS)该量表由潘辰等人编制,包含23个条目,合并 为 恐 吓 (terrorizing,T)、 忽 视 (ignoring,I)、 贬 损 (belittli ng,B)、干涉(intermeddling,IM)、纵容(corrupting,C)等 5个因子,采用0~4级评分方法,分数越高表示心理虐待越严重,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5]。
1.2.2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inventory,ECR)中文版由李同归等人修订,量表分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等2个因子,每个因子包括18个条目,为1~7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依恋焦虑、依恋回避越严重[6]。
1.2.3 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Rotter编制,由25个条目构成特殊信任(对同伴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信任)和普通信任(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用于对他人行为承诺或陈述的可靠性估计,为“1~5”的 5级记分,分数越高表示信任度越高[7]。
1.3 施测方法
由经过量表使用方法培训的研究者监督对研究对象的心理评定及回答可能的疑问,评定前对被试者宣读统一指导语,确定被试理解后开始评定,被试者独立完成量表后,经研究者检查确认无误后当场收回。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s)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生和女生心理特征的性别差异;以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儿童期虐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强迫症状的相互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比较
性别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性患者的贬损、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因子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人际信任、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其他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的恐吓、忽视、贬损及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的因子分与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恐吓、忽视、贬损因子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2。
表2 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r)
2.3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人际信任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分别以人际信任为因变量,以恐吓、忽视、贬损、干涉、纵容、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恐吓、忽视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人际信任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可解释方差变异的40.5%。见表3。
表3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人际信任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人际信任是社会互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信任者对受托人或交往对象基于信誉的评估,及对其未来行为的积极期待。人际信任可对个体的人际交往体验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受到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视。
该研究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比较,发现男性患者的贬损、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因子分显著高于女性,这一结果说明,男性经历更多的贬损,更容易对外部的刺激做出应激性反应,过度唤起,更容易形成消极的他人模式,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和依赖。目前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依恋模式性别差异的研究罕见,有关学者等在普通人群中的研究发现,男性心理虐待总分、责骂、恐吓高于女性[8],这与该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Shu等[9]的研究未发现成人依恋的性别差异,这与该结果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取样有很大的关系,也说明心理疾病病因、病理机制的复杂性。结果可能与男性的性别角色有关系,已有的研究发现,父母和社会更期待男生能够自立、自强,能够独当一面,这使得男性承受更大的社会评价压力,容易因为自己的行为表现不佳,而受到贬损;同时,在压力情景下,个体容易对外界中性或正性刺激做出敌意解释,产生焦虑不安,或者回避退缩,并更少的依赖他人[10],这些因素导致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等不安全依恋模式。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及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的恐吓、忽视、贬损及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的因子分与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恐吓、忽视对人际信任有显著预测作用,可解释方差变异的40.5%。这一结果说明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的恐吓、忽视、贬损及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其人际信任度有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发现[11-12],儿童期的虐待影响个体成年后对生活意义的感知和自尊水平,导致个体自我认同度低,缺乏社交自信,容易产生人际不信任。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成长过程中与看护者的互动经验和情绪体验经过不断积累和抽象,逐步形成有关自我和他人的表征(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即内部工作模型,并指引个体今后的人际互动中以某种特定倾向解释和加工信息,并采取特定的行为,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属于不安全的依恋模式,会形成消极的自我-他人模型,认为自己不值得爱,无价值,认为他人不值得信赖,这容易出现人际不信任,产生人际困扰。
另外,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儿童期的恐吓、忽视、贬损有密切关系,已有的研究发现[13],不安全依恋类型与家庭环境的低亲密性、少情感表达、高矛盾性等因素有关系,这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相互帮助、鼓励和支持,容易产生敌意、攻击,难以获得家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外,童年期创伤经历、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导致产生消极的自我体验,个体出现情绪、自我意象、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及高冲动性。也就是说,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其人际信任度和人际交往过程。在这次研究中相关分析的数值中,依恋回避类型的依恋回避性之间的数值是1,依恋焦虑与人际信任之间是-0.43,而杨红君等[14]专家研究相关分析的数值中,依恋回避类型的依恋回避性之间的数值是0.286,依恋焦虑与人际信任之间是-0.356,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相似性,可见此次研究有一定价值。
近几年,受到复杂因素影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因人际交往处理不当导致很多的心身健康问题,甚至酿成刑事案件,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所以,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人际交往的指导和人际信任的培养是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结果提示,应该从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成长经历、情感联系和群体归属感与安全感的角度加强相关的干预、引导。在这次研究中相关分析的数值中,依恋回避类型的依恋回避性之间的数值是1,依恋焦虑与人际信任之间是-0.43,而赵思嘉[13]专家研究相关分析的数值中,依恋回避类型的依恋回避性之间的数值是1,依恋焦虑与人际信任之间是-0.4,3.二者之间一致,可见此次研究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发现男性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儿童期被贬损、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多于女性,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的恐吓、忽视、贬损及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是人际信任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