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朱元思书》注释商补

2019-10-18刘丽芳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完善

关键词:《与朱元思书》;注释;完善

语言是发展的,现代汉语中除了少数基本词汇的意义与古代汉语相比变化不大外,其余一些词的含义多有程度不等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掌握一定的训诂方法,审慎鉴别古今词义的不同,避免误注误釋。但目前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面以人教版初语教材《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几个注释为例进行说明。

一、甚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教材注释解释“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似乎将“甚”理解成了快速、迅捷,但“甚”字并无此义。况且将“甚箭”理解为“甚于箭”的话,那么“甚箭”就成了述补结构,与下句的述宾结构“若奔”就不相对应了,明显不符合骈文两两相对的要求。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著名的写景骈文,全文句式整齐,多为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正因如此,可从骈文的句式入手来探求“甚”的确切意义。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可看出,“急湍”与“猛浪”为偏正结构的短语,“箭”与“奔”为名词(“奔”是奔马),它们都两两相对,构成同义对文。根据汉语同义对文的特点,可以推断“甚”与“若”的意思应该一样,即“甚”应为好像、如同的意思。此处有著名语言学家徐仁甫的《广释词》为证:“甚犹‘如,内动词。吴均《与柳恽相赠答》:‘岁去甚流烟,年来如转轴。‘甚‘如互文,知‘甚犹‘如也。又:‘思君甚琼树,不见方离忧。谓思君如琼树。”据此,教材中此处关于“甚”的注解应当纠正。

二、转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关于“转”字的意思理解常使学生感到困惑。教材是这样注解的:“转,通‘啭,鸟叫声。”这个注解固然尚可,但学生对其只能死记硬背,不能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根据这两句结构上对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推出“转”字的意思。请看表动物的“蝉”“猿”相对,表数词的“千”“百”相对,“不穷”与“无绝”两个短语也构成对文,表示“没有停止”的意思,这样就不难发现“转”与“叫”也处在对文位置上,词义应该相同。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便可推知“转”跟“叫”的意思相同,应当解释为“叫”,此处指蝉叫。

教材注解认为“转”通“啭”,是由于不了解“转”字词义演变所致。《说文解字·车部》:“转,运也。”由用车运输这一本义可引申出转变、转移、婉转、婉转唱叫等引申义。如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里的“哀转”是悲哀婉转的意思,“转”即婉转义。而下面三个例句中的“转”则是婉转歌唱、婉转鸣叫的意思,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馆识余基,歌梁想遗转。”元稹《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衣袖长堪舞,喉咙转解歌。”《西游记》第十七回:“临堤绿柳转黄鹂,傍岸夭桃翻粉蝶。”简言之,“转”本来就有婉转发声的意思,“啭”则是一个后起字,注释将两者说成通假关系是不确切的。因而,课文注解应改为:“转,同‘啭,叫声,这里指蝉的叫声。”

三、经纶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教材注“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教材编者在翻译时将“经纶”译为“治理”,在注解中又将“经纶”解释为“筹划”,而“治理”和“筹划”二者的意思并不相等。“治理”是“管理、统治”的意思,“筹划”则是“谋划”之义,即想办法、定计划,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

“经纶”究竟是何意?先来说“经”。“经”有治理义,《字汇·系部》曰:“经,经理。”《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以治官府。”“经”与“治”相对,可见“经”是“治理”的意思。俗语“经世致用”的“经”也是治理的意思。再来说“纶”。“纶”也有治理义,玄应《一切经音义》:“纶,经理也。”《易·系辞上》:“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孔颖达疏:“纶谓经纶牵引。”《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中“经纶草昧”张铣注:“纶,理也。”朱熹《中庸章句》:“经,纶,皆治丝之事。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也。”

同为治理义的“经”“纶”常以同义复词“经纶”的形式出现。例如,《后汉书》卷八九:“自后经纶失方,叛服不一,其为疢毒,胡可单言!”《晋书》卷八六:“夫法制所以经纶邦国,笃俗齐物,既立必行,不可洼隆也。”《梁书》卷二一:“洎东晋王茂弘经纶江左,时人方之管仲。”同理,《与朱元思书》中“经纶世务者”的“经纶”也属同义复词,应译为治理。因而教材注解宜修订,以使译注前后一致,方便学生识记。

四、寒树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的“寒树”,教材是这样注解的:“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将“寒树”的“寒”理解为寒冷,再引申出有寒意,似有望文生义之嫌。如果按照课文注解来理解的话,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寒山”就成了“使人看了有寒意的山”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王力先生说过:“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词的意义是被社会制约着的。”这启示我们不能离开语言的社会性去孤立地就词解词,而应把语词的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据此,我们来看一些跟“寒树”结构类似的词语,《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五十》:“是以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许浑《送薛秀才南游》:“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杜甫《哭王彭州抡》:“翠石俄双表,寒松竟后凋。”上面句中的“寒木”“寒竹”“寒英”“寒松”,细加揣摩,其“寒”字皆有耐寒不凋之义。“寒木”等词的意思应分别是耐寒不凋的树木、竹子、梅花、松树。由此可知,《与朱元思书》中“皆生寒树”的“寒树”,应当是“耐寒常绿之树”的意思。“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说的是富春江两岸的高山上到处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松柏,体现了富春山水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在贻.训诂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徐仁甫.广释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4.

作者简介:刘丽芳(1982—),女,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完善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广播电视发射无线应用技术分析
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行政处罚制度之完善
浅论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